史麥塔納的堅毅、德弗札克的火車、楊納傑克的夢幻聯動:你必須認識的捷克音樂三傑!

本篇字數:3,590 字閱讀時間:6 分鐘

說到「捷克」,你會想到什麼?是漫步在查理士橋的悠閒自適、俯瞰伏爾塔瓦河的絕妙美景,還是觀看布拉格城堡的雄偉壯闊?

景色之外,或許你還會想起這些捷克的專屬「事蹟」——機器人的故鄉、方糖的發明地、啤酒喝到飽、與波西米亞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捷克音樂三傑」史麥坦納、德弗札克與楊納捷克!

史麥坦納:《我的祖國》和我都堅韌美麗

淺看捷克歷史,好比暴風雪下屹立不搖的結霜玫瑰。看似無法與德國、英國等擁有統治、戰勝、偉大人物等國度相提並論;可是,伏爾塔瓦河的灌溉、查爾斯橋的壯麗、瓦斯拉夫廣場的時代意義…… 皆造就了這個國家的獨特性,更是堅韌生存過來的美麗痕跡。

《我的祖國》正以風景為題,六段結構、包含三段景色與三段敘事,最具代表性的第二段莫爾島河,就用樂音,將史麥塔納心中堅毅不拔的捷克描繪得栩栩如生

始於一開始蜿蜒流水的躁動不安、到後來漸漸匯集出河流的堆疊美感,再進一步衝破岩石、山壁、懸崖等重重不安,靠著自己的力量奮力向前,從渺小變得寬闊大河,滋養著世間萬物,蘊含的內力令人折服。

創作出《我的祖國》動人傑作的史麥塔納。圖/WIKIPEDIA

而史麥塔納的人生,也由數個「堅毅」組成。

從小想學音樂爸爸不肯、阻斷財源,他就靠著家教的微薄收入,找老師繼續學習和聲對位法;因為戰爭被迫離開祖國捷克,離開之後繼續創作、用音樂替國家發聲,後來不僅催生出捷克國家劇院、親自擔任指揮,還推行捷克本土歌劇,《被出賣的新娘》(Prodana Nevesta)就是此時期代表作;好不容易迎來創作黃金時期,卻好景不常,創作《我的祖國》到一半時就失去了聽覺,但仍完成了這部非常傑出的音樂作品。

他幻醒了捷克人淺在的音樂靈魂,捷克民族音樂沒有他就沒有後繼者發揚光大的可能。

這一切,或許都與他的堅毅脫離不了關係。

德弗札克:走活入魔的《新世界》火車迷

相信對古典樂不熟悉的人,也會覺得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新世界交響曲》聽起來似曾相識;或許是第二樂章《念故鄉》的風格旋律、或許是起承轉合下的迷惘交錯,又或許是貫融波西米亞節奏、美國民謠和黑人靈歌的多元兼融,所帶給游子們的傾羨之感。

創作出《新世界交響曲》的作曲家德弗札克。圖/WIKIPEDIA

德弗札克出生於小鎮尼拉赫塞維斯(Nelahozeves),父親身兼旅館與肉店經營人的身分。16 歲開始正式學習音樂,畢業後進入捷克國家劇院擔任中提琴手,指揮還這麼巧,是前面介紹的史麥塔納!

不過,他並沒有在樂手身分駐足太久,撰寫的讚美詩《白色山的遺產》(Hymnus z dědicové Bílé hory)收獲好評後,決心離開樂團、專心從事作曲與教學的工作;真正使他成名的作品,則是具有濃厚斯拉夫民俗色彩、一聽就宛如替全身細胞注入清新能量的《斯拉夫舞曲》(Slavonic Dances Opp. 46 & 72),連以高標準著稱的布拉姆斯都對他賞識有加!

在這之後,德弗札克人生迎來一個重要轉折——受邀至新成立的紐約國立音樂院擔任(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New York)院長。開始對美國音樂深入採集與研究,尤為喜愛黑人、印地安人的音樂,《新世界交響曲》(Symphony No.9 From the New World)、《美國弦樂四重奏》都是這個時期在異鄉完成的傑作。

有趣的是,德弗札克除了音樂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看火車(笑)還不是單純的看而已喔,看到生「愛」的他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會把布拉格每一輛火車司機、外型、班次、連司機的名字都記得一清二楚!

「火車迷」德弗札克!圖/bibliolore官網

作品獨具魅力、在民族風格包裝的內裡之下,各種異國風格恣意擺盪;奇妙的是,貫融在一起卻不會讓人想用「標新立異」形容德弗札克,因為樂音合在一起是那般和諧又動人,樸實又感性,令人流連忘返。

「我所留下的作品,永遠只是普通的捷克音樂。」

在後世有史麥塔納繼承人之稱的他,對捷克音樂,比起「直接」表達他對故鄉的熱愛,不如說是巧妙的將相關元素融進作品裡,自然而然讓聽眾接收捷克音樂的美麗。

楊納傑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之於我的親近關係

以《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奠定文壇大師地位的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書中用愛情帶出了情感輕重思辨,進一步延伸至生命的自我辯證與慾望反思,是一本後勁十足的佳作。如果你尚未閱讀過這本著作,相當推薦你可以一邊看、一邊播放這些曲目:

這是捷克作曲家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作品《荒草漫佈的小徑》(On An Overgrown Path),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還有著極為親近的關係。為什麼呢?原因有二——

它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改編電影《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中的配樂;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父親盧德維克(Ludvík)還是楊納傑克的學生。

楊納傑克。圖/WIKIPEDIA

說起捷克三傑中大家可能比較不熟悉的楊納傑克,雖然沒有像前面兩位前輩一樣,從捷克走向國際、擁有一票忠實樂迷;卻因為多年來深入採集故鄉摩拉維亞區(Moravia)民歌緣故,作品保留更多捷克鄉村的純樸,「語言旋律」(註一)是他常見的創作手法,使其作品獨樹一幟。

楊納傑克 11 歲時開始跟隨合唱指揮克里茲柯夫斯基(Pavel Krizkovsky)學習音樂理論,隨後進入捷克師範學院、布拉格管風琴學校就讀,畢業之後,有一大半的時間都留在布魯諾(Brno)教書。

那麼,以教學見長的他,究竟從甚麼時候開始以創作成名的呢?

這邊,就不得不提到他在 50 歲發表的歌劇顏如花》(Jenufa)。這部作品使他的創作生涯總算有了名氣,後續完成的作品《塔拉斯˙布爾巴》(Taras Bulba)、《狡猾的狐狸》(The Cunning Little Vixen)、《死者之屋》(Memorie da una casa di morti),和第一號弦樂四重奏《克羅采》(String Quartet No.1, “Kreutzer Sonata”)、第二號弦樂四重奏《親密書簡》(String Quartet No.2, “Intimate letters”)皆是他的代表作。

縱使大器晚成,可獨有的音樂語法、協和不諧和交織的調性、氛圍意境感十足……的呈現方式,都是走出自己音樂之路的楊納捷克,成為大家愛不釋手的理由!

看完捷克三傑介紹後,大家對哪位的音樂印象深刻、一聽再聽呢?

除了聽音樂之外,音音旅遊團也即將帶大家出發捷克,一探捷克三傑的故鄉✧ʕ̢̣̣̣̣̩̩̩̩·͡˔·ོɁ̡̣̣̣̣̩̩̩̩✧不但可以實地探訪布拉格城堡、聖維特教堂、黃金小巷、查理士橋等景點,說不定還能間接吸收捷克三傑的創作養分唷(咦~😳✨)

(現在報名就現折 5000 ❗)

※如果你很喜歡我們的音樂家人物系列,歡迎來看看台灣代表音樂家陳茂萱的故事!傳送門在這:《音樂圈的「全能」代表!無數個優秀分身、創作出百老匯音樂劇經演曲目、富有世界和平精神——關於指揮家伯恩斯坦》※

Karen Lee
Author: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