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為題旨,用樂音來交流!獨家專訪「2023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各地愛樂人

本篇字數:8,970 字閱讀時間:15 分鐘

8 月 10 日,今年(2023)於蘆洲功學社音樂廳的「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進入到第三日。當日一大看點「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由在初賽表現亮眼奪目的表演者受邀參與,他們專精於不同項目,習樂年齡也各不同,囊括台灣、港澳、泰國等地,各地好手齊聚一堂,為觀眾帶來一場橫跨弦樂、打擊、聲樂的音樂盛會,大幕開啟,台上相見!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週四一早,由爵士鼓和獨唱開啟序章。一早的艷陽高照,中午過後,天空卻打響第一聲雷,豆大的雨點落在音樂廳室外地磚,聲聲回應;與此同時,室內也迎來銅管樂器的悠揚樂音,在接連四日的比賽中,吹響賽程過半!

黃昏過後,雨聲漸漸變小,由「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為終曲,不同地區之各地愛樂者,以音樂為題旨,用樂音來交流。

亞泰德 小鼓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孩子對音樂領域感興趣,卻在次次練習中消磨自信心,如何應對?身為家長和老師,又該如何陪伴?以及,許多人敲碗的熱門搜尋關鍵:做好一門音樂學問,是不是背後有什麼秘訣?

疫情過後,學音樂的孩子更多,雖然每個人適合的方式不同,但與其埋頭苦尋無果,也不妨參考看看其他人是怎麼做的,也許,他們的方式剛好也適合您。

這次很開心邀請到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的優秀表演者們,以及在學習路上一路陪伴他們的老師與家長,分享他們音樂學習路上的點點滴滴!(文字呈現次序依音樂會表演順序)

❝陳安蕾❞—比賽,是最好的舞台。

陳安蕾 爵士鼓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學習爵士鼓年齡僅僅三年的安蕾,來自澳門區,在舞台上演奏時十分沈浸於其中,試問學習中最快樂的時刻,安蕾笑得發自內心:「學會新歌的時候!」

談及通過初賽且收到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邀請,安蕾媽媽與我們分享,當時考量到孩子年齡尚小,無法讓她隻身飛往台灣參賽而有片刻的猶豫,但思及一開始想讓安蕾學習音樂的初衷不外乎是想藉此培養孩子的耐心及協調性,衡量後,轉而鼓勵孩子參與,期盼安蕾汲取比賽經驗,藉比賽開闊自身眼界,也透過音樂會與各國朋友交流心得、相互學習

至於對於比賽感受如何呢?安蕾媽媽的感受是,大型音樂比賽如卓越盃系列賽事的氛圍很好,不僅是收穫專業評審的回饋,與其他選手交流學習心得,也是習藝路上,十分寶貴的經驗!

❝林聖哲❞—理性復盤自己的表演,在每一次力求調整和進步。

林聖哲 木琴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演奏充滿細膩情感的聖哲,在談及音樂學習的幸福感何在,他的回應與木琴聲同樣純粹,期許能「透過音樂,向人群傳遞溫暖和力量,為人們帶來難以言喻的感動」

聖哲開始接觸打擊樂那年,家長只是希望他以音樂為伴,培養多一項興趣愛好,六歲,爵士鼓、八歲,木琴,那時完全沒有想到就此步上了音樂之路,後便一路持續至今。

無論演出還是比賽,都如同人生,每一次的舞台都是不一樣的;音樂表現是即時性的、現場的藝術,上臺,只有一次的機會,聖哲與我們分享,即便已經盡己所能地盡心準備,但有時也會因為未能在舞台上拿出個人最佳狀態,心中自然感到十分可惜,畢竟,每一次的演出,都是日夜用心耕耘的結晶。

該如何面對舞台上失常呢?他與我們分享了傅雷曾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触。」讓傷害降到最低的最佳解法便是即刻痛定思痛─理智分析、找出在舞台上犯錯的原因,並且針對失誤調整、改變平時練習的模式和流程,方能將每次的經歷化作養分,滾輪式的成長、進步,進而成為越來越好的音樂演奏者!

一場對話下來,不難發現,聖哲對自己的要求亟高,在次次比賽及演出中,不用老師叮嚀,也會自我鞭策,力求進步和超越,如同主修老師鄭雅心教授所言,聖哲的木琴演奏技術精準流暢,且在演奏當下高度專注的保持,那種「全心全意灌注自己的生命在音樂裡」的決心及熱忱,都是專業演奏家必備的特質!

如何陪伴學生度過學習上的撞牆期?雅心老師分享,她會從學生當前的學習歷程和生命經歷,綜合思考卡關的癥結點何在,並持續引導學生,找出自己適合的解方、為學生制定因人而異的計畫,既提升學生正向的態度,又為他找出進步的方法。

❝Krittapak Pankut❞—有限生命體驗中,找尋與角色的相似處。

Krittapak Pankut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來自泰國的表演者 Krittapak,在訪談中落落大方的談吐、自信從容的態度,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熱愛唱歌的 Krittapak和我們分享,自己的未來的目標是成為專業的音樂劇演員,但能運用演唱的表演類種有許多,如歌劇、歌手,為何獨對音樂劇這門藝術情有獨鍾?我們這才發現,年僅 13 歲的 Krittapak不僅會唱歌,她還擅於芭蕾、嘻哈、戲劇表演、吉他等多項才藝自 6 歲開始學起,仍在持續學習中)。而音樂劇算是各式表演的集大成者,充滿挑戰的表演形式讓人她有想挑戰的欲望,又能同時滿足她的多項愛好, Krittapak笑說,所以聊到她除了演唱以外還有什麼興趣時,很難回答,因為實在太多啦!

談及戲劇表演, Krittapak也很有自己獨到的見地,她與我們分享自己準備角色的心得,當與角色生命經歷不同時,不可能凡事都以親身體驗過才有感受來當藉口, Krittapak 舉例,自己在本次卓越盃中以” Claude-Michel Schönberg : On my own ”為比賽曲目,以文本來看,這是個懷有身孕妻子的角色,但演員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真實以處在孕期中的肉身來表現,否則可能影響表演,因此,「在自身有限的生命經歷中,找到與角色相近的感受」是她得出的心得。

擁有一身才藝傍身的 Krittapak,即便長年習藝,也難免會有遇到學習瓶頸的時候,樂觀積極的她與我們分享,當難以摸透角色動機時,自己會透過閱讀劇情完整文本或觀賞全劇來趨近對於作品的理解

這是 Krittapak首次參與卓越盃系列賽事,也正巧是她第一次到海外的經歷!Krittapak 一家人跨海隨行,現場熱情應援,Krittapak 爸爸表示自己對於女兒的熱愛是始終非常支持的!問及有沒有想和家人說的話,原先有著超乎同齡人成熟談吐的她,突然「畫風驟變」!表情一瞬間露出羞紅了臉的模樣,她不好意思地回應,對家人的愛和感謝之情太深了,無法用語言表述,但我們都知道,那是小女孩害羞的表述方式,就像 Krittapak的名字在泰文中的涵義一樣:被愛的(Be loved),家人的支持,無疑是孩子學習路上最佳的陪伴!

❝Nithit Kulapin❞—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將犯錯化為督促自己進步的原動力!

Nithit Kulapin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很難不發現,來自泰國的 Nithit 是那種熱情又洋溢的表演者,他生來就是該在舞台上的,無論表演還是談話,那種眉宇之間流露的明確、篤定感,只能是源於生命底層真正的、對自己的自信肯認。

講起音樂,Nithit 便滔滔不絕,音樂學習之旅另他感到快樂及滿足,為心靈帶來啟發和感動,思考片刻後他告訴我們,「幾乎不可能感受到不快樂。」如此肯定的答覆,不禁讓人好奇,莫非是因為一路的學習都很順遂,幾乎沒有撞牆期的關係嗎?Nithit 笑說當然不是。

在校內身兼校隊一員的他分享,音樂學習就像踢足球、打籃球一樣,遇到阻礙或困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因此犯錯也很正常。當錯誤發生了,他會選擇以正面的角度看待,因為這恰恰是能讓他有所檢視自己、知道自己當下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的時候從錯誤中學習,自然能有所成長!分享 Nithit 的原話:”Mistakes are for improving, not for judging. It’s natural for someone to make mistakes.” 他那種樂觀積極的思考方式,讓我們覺得佩服又感動。

Nithit 媽媽則與我們分享,當初想讓孩子學習音樂,是因為有研究顯示音樂有助於孩童大腦發展,能更有條理和邏輯,因此和大多數孩子相同, Nithit 的音樂之旅也是從幼稚園就起步,除了小提琴,他也同時學習鋼琴。

談起本次遠赴海外參加總決賽和賽後交流音樂會,Nithit 媽媽沒有猶豫,希望藉此難得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將多年來所學展示、分享給更多的人。本次行程, Nithit 一家特別安排完整七天在台之旅,前兩天讓參與比賽的 Nithit 有充足的時間練琴, 比賽結束後則會在當地走走、品嘗在地美食,充分感受台灣八月份的熱情!家人始終給他完整的支持和鼓勵, Nithit 表示,他唯有以感謝的心情來回饋,且會在音樂學習上,持續努力!

❝黃詠彤❞—釐清重點,有效提升練習效率,聰明學習。

黃詠彤 聲樂獨唱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說起詠彤(Wong Wing Tung)人生學習音樂的起點,這時我們需要將時序倒帶回到約莫十五年前,那時的她在還沒牙牙學語也還未學走步,在詠彤爸爸抱著她、哼著曲調的時候,年僅六個月大左右的詠彤,卻一個音一個音地模仿爸爸的音調!詠彤的家人意識到孩子在音準上的天分,於是便開啟了她學習聲樂的契機

來自香港的詠彤,小時候便被聲樂老師認為具備超越年齡的能力,長大後長年向定居於維也納的聲樂老師學習,先前因礙於疫情,以及需要同時兼顧香港本地的學業,因此僅能透過網路連線方式進行授課,但詠彤和我們分享,一有較長的假期,她就會飛奧地利一趟,面對面向老師取經學習,在成為花腔女高音的路上,持續不懈努力著

問及是否有過學習上的挫折時刻,詠彤害羞地說,老師一直以很嚴格的教學方式在把關她的學習,難免會有壓力,但自己熱愛歌唱的心不變,且自己也很希望達到老師的期待,於是放棄不得,她能做的不僅是透過持續的練習,還要在練習前「先釐清老師點出的問題」先理解問題所在,再開始琢磨改善和進步,如此便可提升學習效率,事半功倍!此外,詠彤媽媽也補充,她會在網路上搜尋找尋和詠彤「聲音特質、音色、頻率近似的」演唱者的表演影片,當孩子在練習一首歌曲有所卡關時,不僅是透過參考他人的技巧和詮釋方式,還要找到聲音相近的 reference ,這亦是學習上的小祕訣!

聲樂,與透過器樂來表現樂曲有所不同,表演者的自身即是樂器本身,因此詠彤提醒,好好保護自己的嗓音和身體非常重要!她的老師會叮嚀她演出前對生冷、辛辣等食物要忌口,演前一週在外配戴口罩,以預防感冒或疾病,也不失為好方法!

❝胡日朗❞—對自己的喜好與能力,有清晰的認識。

胡日朗 鋼琴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來自澳門賽區,具有一顆熱愛音樂之心的日朗,分享學習音樂的道路上,能演奏道自己喜歡的曲目,是再幸福不過的事!然而,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藉音樂,重新找回內心的快樂或平靜,也是日朗為何會如此喜愛音樂的原因之一。

談及面對學習挫折時會如何克服?日朗分享要擁有動力和目標,而非漫無目的的埋頭苦練藉由將作品研究地更為透徹、增進對作曲家創作時代背景更深入的了解等方式,也是他克服學琴瓶頸的方式。

想起家人,日朗也不免回想起四歲開始學琴的經歷,「家人讓我能在小小年紀就開始學習鋼琴,很感謝他們的栽培!」今年,從澳門遠道而來的他,在家鄉僅參與過本地比賽,因此,對於參加國際性的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最後,日朗與我們分享自己把鋼琴學好的秘密在於「要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音樂曲風,同時,也要明白自己擅長什麼。」如此一來,才不至於在學習路上,因為一時挫折,消磨對音樂學習的熱情!

❝錢祥平❞—妥善規劃與安排時間,讓生活井然有序。

錢祥平 大提琴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父親是鼓手,母親主修作曲,祥平無疑是來自音樂家庭的孩子,自幼即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外加上和媽媽一樣,都喜歡大提琴的音色,於是自就讀幼稚園大班開始,他便結下了與大提琴一路牽絆至今長達近十年的緣分。

回想起音樂學習路上曾歷經的挫折,年僅 14 歲的祥平,卻有著成熟的回應,他與我們分享,自己曾經因為在時間不足情況下要準備起一場演奏會,僅兩週時間卻得完成三首具一定難度的小品,時間緊,任務重,一度感到非常吃力,有想更換曲目或甚至全盤放棄的念頭,但思及熊士蘭老師的悉心指導,以及老師曾經鼓勵他的一席話:「縱使時間很緊張,若能全力而為,那麼練習到多少的百分比,都會成為多賺的經驗值。」於是,轉念一想,放棄不得,「為何要這樣就選擇放棄?拚就對了!」在祥平身上,那種清晰可見的企圖心與積極,也深深感染著我們。

至於在這件事上的收穫為何?祥平認為是「時間管理能力」,的確,學音樂,除了絕非輕鬆愜意之事,除了須持續精進音樂能力,還得兼顧校內課業,課後更有許多音樂會、音樂比賽等活動,掌握時間,勢必是每個習樂孩子都會面對的挑戰,那之後,他學會了妥善安排自己的時間,寶貴的一課,得來不易。

問及祥平一家人是否有什麼音樂學習密技能和我們分享,祥平認為「多聽多唱」是不二法門,藉由唱來幫助旋律線條,找出樂曲該有的表情;學音樂出身的祥平媽媽則認為,當孩子身處低潮期時,身邊有具備清晰思緒的大人陪伴,做孩子堅強的堡壘,是很重要的!此外,祥平媽媽也分享,豐富的旅行經驗也能讓孩子對於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真正浸淫於文化底蘊中,對音樂的認識便能不再侷限於想像,進而轉換為體悟的可

❝陳宜群❞—讓藝術成為面對學習壓力的甜蜜調劑。

陳宜群(Elisa Rossetti) 聲樂獨唱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本次音樂會中表演聲樂獨唱的宜群(Elisa Rossetti),回憶起當初愛上音樂的原因,她用生長背景一句道破,做了讓大家都「秒懂」的解釋:原來宜群「自幼生長於義大利」。

果然,浸淫在歌劇的故鄉那種「視音樂為生活之必需」的氛圍中,光是當地居民中再不過的日常地點—教堂、街頭等地,便時常有接觸古典樂的機會;外加上天生利於演唱的先天條件—宏亮的聲音、適合演唱的身形,以及亟具辨識度的嗓音,在許多聲樂家的鼓勵下,自 12 歲開始學習聲樂這門藝術,也在校內積極參與合唱團,累積經驗與台風,一路走向比賽。

只是,熱愛演唱又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的她,也難免在學習成果不如預期,或是自覺上台時表現不佳等情況,失去動力。

當孩子面對自信心被挫折影響時,宜群媽媽與我們分享,透過加強練習來克服學習瓶頸固然要緊,但也別忘了「適時的放鬆」也同等重要!她會帶著宜群多看看生活中聲樂以外的各類表演藝術,像是音樂、電影、戲劇,不僅可以向那些藝術家們看齊、學習,還可以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休息一下,充飽電,再出發!

❝詹明敏❞—回想表演的美好一刻,忘卻背後的辛勞付出。

詹明敏(May CHAN) 小提琴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每年都不會缺席卓越盃系列賽事的明敏,用燦爛的笑容和我們分享,對於今年獲邀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感到既興奮又期待!但當論及音樂時,她的神情顯得無比專注。

對於比賽和演出,明敏會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並積極趨近;而當面對比賽成績不盡理想時,她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思考自己是否還有哪些不足,並要求自己一次要比一次做得更好,被問及不會因為沒達到目標為此難過嗎?她十分淡定地回應:「我會讓自己難過五分鐘,況且勝敗乃兵家常事,比賽這種事,習慣就好!」在明敏的身上,你很難不感受到自帶超乎同齡孩子的成熟氣息,以及穩定的大將之風。

明敏成熟穩重的想法,令人驚訝。但明敏媽媽笑著說,練琴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反覆,孩子偶爾有想偷懶的想法是人性,當明敏偶爾有想耍賴的時候,她會十分有技巧地引導孩子透過回想起在舞台上表演的美好回憶、與同儕們一同玩室內樂和樂團的快樂點滴,轉移孩子注意力,繼而忘記練習的辛勞。此外,明敏媽媽特別強調,「無論是比賽或演出,很鼓勵大家盡可能多參與!」次次上台經驗的積累,是明敏把音樂學好的獨門法寶!

❝余易泉❞—靜下心來,以「慢」出發,增加對細節的把控。

余易泉 吉他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立志以「成為演奏家」為目標的易泉,說到能參與今年的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我很喜歡卓越盃的場地─蘆洲功學社音樂廳─場館的音響效果很好!」難掩興奮之情,也對鄭吉良老師發出的邀請,充滿感謝。

談及開始學習吉他的初衷,易泉的故事,得從十多年前成長於峇里島時說起。對於未來的志向,易泉的媽媽從不企圖干涉或左右孩子的決定,她堅持把廣袤的天空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未來的樣子,於是易泉的童年,在充分的彈性中摸索自我,呼吸著自由的空氣。

小時候的易泉,充滿好奇心,對很多事物都覺得有趣,於是,在媽媽的鼓勵下,他接觸許多種不同的興趣愛好,最終,在眾多選項中,挑出自己最喜愛的一項:吉他演奏,也主動向媽媽表明自己想學習的決心,後便持續至今。

回想起收到卓越盃系列賽事鄭吉良老師邀請之時,易泉正巧在日本第 50 屆吉他大賽比賽現場,當時有一位演奏家級的女孩、年齡較目前 14 歲的易泉大兩歲,長年堅持每天練習古典吉他二至四小時。感受到同齡人勤奮的易泉,於是也因此時刻不忘叮囑自己,音樂學習路上持續「堅持」的重要性。易泉媽媽補充,對他們來說,比賽不僅是名次的獲得,能與其他同在習樂路上之人相互觀摩、交流、學習,進而刺激孩子練習的動力,不失為學習路上美好的事。

至於音樂的學習,是否有任何獨門見解?易泉和我們分享他的心得便是「慢」,細究背後意義,原來是指「練習,要由慢到快。」切莫還對曲子不夠熟悉就在練習時貪快,唯有靜下心來由慢起步,方能注意到演奏上的小細節,達到突破困境的目的,這便是他的獨門心法!

❝林美妤❞—陪伴孩子,以鼓勵代替施加壓力。

林美妤 鋼琴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美妤自兩歲半在 Yamaha 的紅蘋果班入門、四歲開始一對一鋼琴課程,便學琴至今,生命幾乎與音樂學習畫上等號!什麼開始學習鋼琴?美妤和我們分享的是一則溫暖的兒時回憶,她對音樂的喜愛,與爺爺緊密攸關,從有記憶以來,爺爺時常抱著美妤坐在鋼琴椅上演奏,那時小小年紀的她,就已經被琴聲牢牢吸引,專注聆聽的可愛模樣,讓大人們印象深刻。

而談及對於未來的想像,美妤笑得甜美,她明確地告訴我們:「以後想當鋼琴老師!」,言談之間,不帶一絲猶豫,細問其背後原因,原來是出於對榮星合唱團的一位鋼琴伴奏哥哥的崇拜,於是抱持著想和他一樣厲害的念頭,習藝之路,非常努力!

說起美妤,她的指導老師蘇敬涵教授非常認可,認為她亟具潛質——手指靈活、技巧純熟,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僅僅是單方面地接收老師的指導,對於音樂,美妤非常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但再有天賦的孩子,學習過程中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順利,擁有多年豐富教學經歷的敬涵老師分享,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方式外,「陪伴和同理」也同等重要!與其用責罵方式讓學生的自信心受打擊,倒不如以鼓勵代替施加壓力,找回學生的表演自信,同時又因材施教,找到合適學生的學習方式,如此兼顧學習進度和學琴動力,才是師生間的雙贏!

❝鄧景倫❞—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化作無畏前行的支柱。

鄧景倫 小提琴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你可能很難想像,無論演出還是比賽中,音樂表現既自信又從容,明明演奏可圈可點的景倫,腦海中常有的念頭卻是:「時間不夠了,我必須加緊腳步!」細究其想法背後原因,原來是他認為在一眾表演者中,自己音樂起步年齡較晚,於是他總會以高標準來自我要求,時刻叮嚀自己在練習時務必要比他人更加專注

看見他堅定的神情與篤定的眼神,我們知道,景倫無疑是那種即便身旁的人已經覺得他很優秀了,但凡事仍會盡全力的孩子,那一刻,很動人。

說起學習音樂的原因,景倫媽媽分享,是她相信「音樂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禮物」,的確,音樂的學習,本就不僅僅是技藝上的精進,背後蘊含的心志砥礪、涵養和美學的培養,以及遇見每一個更好的自己,都是收穫,就像景倫和我們分享的,在音樂學習的旅途中,快樂來自於看見每天自己的進步,向著標竿,忘卻背後,努力直跑,那種成就感帶來的滿足,無法比擬!

至於會如何面對學習難點?景倫媽媽會試著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後,與孩子一起討論、找出解決困難的不同方式。另外,景倫媽媽也再三強調,千萬不要小看「家人的支持與鼓勵」這能為孩子在音樂學習上帶來的力量!那是當孩子面對練琴挫折時,尋回暫時遺失的勇氣的解方。

❝李云云❞—心定而後動!執行前,靜下心,先有明確計畫再說。

李云云 鋼琴獨奏 圖/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習藝之路,問及最喜歡的部分,云云開心地表示「是演出時刻!我最喜歡在演出的當下。」比起名次或成績,云云在乎的反而是演奏本身所帶來快樂與自我成長,如她與我們分享的,藉由上台,將自己從一開始演奏一首新曲子時的緊張感,過渡到自信又從容的過程,都讓她更喜歡音樂本身。

講到受邀音樂會演出的感受,「又有多一次表演的機會!」云云難掩興奮和期待之情,她對音樂的熱情一直在談話間感染著我們,那種單純的喜愛,讓人感受到十分純粹。

在論及學習鋼琴初衷時,令所有人驚訝的是,云云媽媽和我們分享,如今擁有一顆愛樂之心的云云,也曾經有不想學音樂的時候!原來云云媽媽希望讓孩子透過學習音樂,培養兼備毅力和信心的韌性,但小時候的云云拒絕了媽媽幾次,直到年紀漸長,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後,在幾次嘗試與音樂接觸過程中,慢慢體會到樂音之美,也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於是便打開了鋼琴演奏之門,一路堅持至今。

只是,學琴之路漫漫,遭逢挫折,在所難免,曲子中一時有無法突破的複雜技巧,也會讓云云感到失去信心,她分享自己的解決之道是「放慢步調」,透過嘗試不同的指法來慢慢把段落彈順;至於技巧就分小節來練,且記得首要是要「把自己的心先定下來」,同時,計畫出自己練習的順序,如此自然便可提升練琴效率,讓學習節奏達越來越穩定!和云云一席對話,充分感受到她是那種思緒清晰明確的表演者,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

最後,我們請云云說說她認為將音樂學好的秘訣為何?她強調「對音樂的熱情」會是學習上很大的動力!不只是享受演奏的每一刻,體會音樂的細節,以及跟琴友們相互交流學習,都讓她期待與明天更進步的自己相遇。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 演出名單(依演出順序排列

陳安蕾(爵士鼓獨奏)

亞泰德(小鼓獨奏)

林聖哲(木琴獨奏)

Krittapak Pankut(聲樂獨唱)

Nithit Kulapin(小提琴獨奏聲樂獨唱)

黃詠彤/Wong Wing Tung(聲樂獨唱)

胡日朗(鋼琴獨奏)

錢祥平(大提琴獨奏)

陳宜群/Elisa Rossetti(聲樂獨唱)

詹明敏/May CHAN(小提琴獨奏)

余易泉(吉他獨奏)

林美妤(鋼琴獨奏)

鄧景倫(小提琴獨奏)

李云云(鋼琴獨奏)

謝謝所有表演者帶來的精采演出!

也希望這篇文章對想學音樂、還再學音樂的你,獲得一些不同的小祕訣或產生新想法٩(^ᴗ^)۶

看完文章,如果也對我們的專訪服務感興趣,不妨透過【音音有代誌】平台之【專欄訪談】或 【Podcast 節目】等形式露出,根據表演者特質及背景,透過音音專屬設計之客製化訪綱與內容架構,增加您的曝光及知名度。

•  此服務由【音音有代誌】編輯台採訪團隊進行。
•【專欄訪談】經採訪、撰寫、潤飾、資訊校對後發布。
•【
Podcast 節目】經訪談、剪輯後發布。
•  如需搭配平面攝影及妝髮,我們也可提供服務。

 音音有代誌平台,是創作者間合作的橋梁;透過專訪,也讓更多表演藝術圈的創作者認識、記住您!

【音音有代誌】專欄訪談或 Podcast 節目露出 歡迎聯繫:音音有代誌編輯台

E:inintomusic@gmail.com │  T:(02)2363-2000 ( 週一至週五 9:30 ~ 18:30 )

※如果想重溫回顧前幾日卓越盃系列賽事的現場情況,你可能也會想看看這篇!傳送門在這:《樂音響起,2023卓越盃重磅登台!疫後喜迎國際參賽者一同切磋》※

林采霓
Author: 林采霓

長了一張厭世臉,內心卻很浪漫感性,喜歡民謠、靈魂樂、80-90年代華語流行樂。 小時候想讀中文系,長大卻意外讀了法律,最終仍逃不過依循天性使然的宿命,於是與文字及表演藝術一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期許有天能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林采霓
長了一張厭世臉,內心卻很浪漫感性,喜歡民謠、靈魂樂、80-90年代華語流行樂。 小時候想讀中文系,長大卻意外讀了法律,最終仍逃不過依循天性使然的宿命,於是與文字及表演藝術一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期許有天能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