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份的勇氣,扛民族音樂學的大旗!二十世紀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

本篇字數:4,078 字閱讀時間:7 分鐘

二十世紀代表作曲家之一的巴爾托克(匈牙利語: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1881-1945),除最著名的代表作——鋼琴音樂教材《小宇宙》外,他畢生致力於研究民間歌曲,不辭勞苦,走遍東歐各地,所記錄整理的民歌與民樂超過一萬三千首。同時,民謠也成為他往後作曲上的根基與泉源,被後人稱作「民族音樂學之父」。

然而,巴爾托克作品中刻意不協調的曲調,引起音樂界震盪,他的作品曾被譏諷猶如「穿著靴子在琴鍵上踩踏」所發出的聲音、是一種「野蠻的快板」,生前的音樂始終不被世人所理解。

作品鮮少被搬演且欠缺演出機會,一生清苦、疾病纏,直至逝世後,巴爾托克才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世人逐漸理解他在音樂上帶來的嘗試與突破,也在世界各地廣泛上演他的作品!

敢於與眾不同!他在方方面面都是關鍵少數

攝於1910年,巴爾托克大量蒐集並研究匈牙利民歌。 圖/

若以來自後人的、清醒的第三者旁觀角度視之,不論生活還是回歸藝術,巴爾托克都是那個「特別且出眾」的個體,然而,他同時也是那種「格格不入」的存在。

政治立場上,他所處的環境是二戰期間受法西斯主義籠罩下的匈牙利,但他敢於此刻站出來,為猶太民族發聲;理念上,與當時多數學院派音樂家將傳統民間音樂經過美化後不同、一反其道,在創作的音樂教材《小宇宙》編纂上,以民間音樂為一切之基礎,被後世奉為民族樂派作曲家;音樂上,他的樂風尤為特別,吸收民謠先慢後快的簡短調式,曲調中不和諧、粗獷而激情的風格,乍聽之下不易被接受,可是以現代的視角看待,都是十足的超前!可以說,巴爾托克是音樂史上難以被忽視的一筆濃墨重彩。

在故事開始之前,那個匈牙利東部小鎮的小男孩

由左至右,依序為5歲、18歲剛進入李斯特音樂學院就讀、22歲、以及31歲任教於李斯特音樂學院的巴爾托克。 圖/由左至右,依序為A. DAGLI ORTI攝、Wikepedia

巴爾托克出生於匈牙利東部小鎮的一個音樂世家,父親是一所農業學校的校長,酷愛音樂,特別喜愛鋼琴、大提琴,不僅客串樂團指揮,還嘗試音樂創作。母親是一名優秀的鋼琴教師,因此,小巴爾托克自幼跟隨母親學習鋼琴、作曲。10歲首次登臺演出,18歲進入李斯特音樂學院(又稱布達佩斯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 31 歲時即上任該院鋼琴教授。

深入東歐鄉土,願一生與民族音樂為伍

愛迪生所發明的「留聲機」,對於巴爾托克蒐集民間音樂有著莫大助益。 圖/Magyar Tudományos Akadémia (匈牙利科學院)

二十世紀一○年代,巴爾托克自李斯特音樂學院(又稱布達佩斯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後,受當時匈牙利波濤洶湧的民族主義影響,對民間音樂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收集並研究匈牙利民歌。

原本抱持著狹隘民族主義觀的他,自踏入民間音樂研究的領域之後,得以走出地域主義的束縛,以更寬廣的胸襟來接納各國民間音樂。採樣範圍從匈牙利境內開始,逐步擴大到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甚至阿拉伯、土耳其等東歐地區!他將各地民間音樂語法分解再生,將收集來的民間音樂進行科學比較,分析其結構來源和變遷,這些研究對他後來的音樂創作有著很深的影響。

巴爾托克本人在 1928 年寫道:「為更深地了解民間音樂的旋律,我們必須自己收集民歌,而不僅僅是透過書面印刷,紙質材料是死的,但民間音樂那種真實的、跳動的生命力,唯有透過與農民的直接接觸,親身經歷與感受才有了解民間音樂的可能。」

攝於1907年,巴爾托克正在蒐集捷克農民的民歌田野錄音。 圖/Public Domain

進入 1920 年代後,巴爾托克同時受著現代音樂的衝擊,加上長年醉心於民間音樂的研究,漸漸將民謠素材從形式上的運用內化、再進一步融合現代主義與無調音樂的特色,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代表作紛紛出現,他在曲調中加入許多不和諧樂音,形成一種充滿了既野性、粗暴,又充滿活力的曲風,既融合了古樸的民間音樂元素,又反映了宏偉博大的民族意識!

他的代表作都從民間音樂為出發,但作品的面相廣泛多元,包含兼具民族靈魂與現代風格的芭蕾舞劇、歌劇、弦樂四重奏及管絃樂作品,著名曲目如《匈牙利地區的羅馬尼亞舞曲》、《十五首匈牙利農民歌曲》、管弦樂《匈牙利素描》等,以及他最為代表性的,專為鋼琴初學者所寫的鋼琴曲集教材《小宇宙》(Mikrokosmos)。

最能代表巴爾托克作曲手法及民謠特色之作:《小宇宙》

為養家餬口,傾其一生於民間音樂研究與推廣的巴爾托克,也和多數音樂家一樣:以教職謀生。教授鋼琴的工作,提供了巴爾托克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得以支持他長期持續研究民間音樂。

儘管對巴爾托克來說,民間音樂蒐集才是畢生使命與第一優先次序,但他仍舊是一位十分盡責的教師。雖在音樂學院及私下教授的鋼琴學生均非初學者,但巴爾托克卻非常關心鋼琴初學者應有的音樂及技巧訓練! 因認為當時市面上除巴赫《簡易樂曲》及舒曼《青少年曲集》外,有價值的初學者教本十分匱乏, 1926 年,巴爾托克著手於為兒童鋼琴學習所創作的鋼琴曲集《小宇宙》(Mikrokosmos)。

有趣的是,在創作過程中,正適逢他年幼的兒子彼得剛開啟音樂學習的道路, 據彼得回憶(Suchoff, 1956, p. 73),1936 年,是他開始學習鋼琴的第一年,父親巴爾托克便以手邊尚在創作中的《小宇宙》為教材,教導他彈奏鋼琴,可以說,他就是父《小宇宙》教材的第一個實驗品。

巴爾托克( 右 )與其子彼得 ( 左,Bartók Péter )合影。 圖/VARIETAS

直至1939年,《小宇宙》全部完成,共有六冊,153 首鋼琴曲。曲目始於初學者的五指練習,並有系統地逐步進階至高級艱深的音樂會作品,內容由淺入深,且在其中融入東歐民謠曲風,極具代表性。

《小宇宙》與一般初學者鋼琴教材不同之處在於,巴爾托克認為鋼琴教師應具備能自行向學生解說、無須參考教本的能力,因而在前三冊中,並無任何技巧或理論說明文字,同時,樂曲依技巧及音樂性的難易度編排,教師可依學生程度挑選合適樂曲進行授課。

《小宇宙》的創作風格亦十分特別!首先,它的旋律多為不規則或不對稱的樂句、節奏上拍子變化頻繁、拋棄傳統大小調、在曲調中加入不諧和音,此外,巴爾托克也刻意將升降記號置於實際音高,與一般常見的升降記號位置不同。種種設計,都增加演奏者識譜與彈奏上的難度,需更留意彈奏,才不致出錯。

《小宇宙》,是巴爾托克在編寫教材時,希望藉之鼓勵學生移調、改編樂曲、練習視奏,並拓展聽力的力作,足見其良苦用心。

巴爾托克在《小宇宙》中,刻意將升降記號置於實際音高。 圖/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副教授胡聖玲2011年論文〈由《小宇宙》探討巴爾托克的鋼琴教學觀〉
巴爾托克在《小宇宙》中,設計雙手需同時向外擴張後再內縮的曲目,培養學生雙手移位速度。 圖/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系副教授胡聖玲2011年論文〈由《小宇宙》探討巴爾托克的鋼琴教學觀〉

《小宇宙》,是公認二十世紀重要的鋼琴教材,後人將之比擬前人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練習曲》與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平均律》的不朽地位,它的重要性不僅在於訓練彈奏者的音樂性及技巧,更可被視為循序漸進地運用到二十世紀音樂的作曲手法,可說是巴爾托克一生創作的音樂語言縮影。

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桎梏,偉大作曲家近在眼前

1940年,受政治因素影響的巴爾托克,不得不搭上船避居美國。 圖/國立歷史博物館

到了1930年代未,歐洲局勢混亂不安,第二次世界大戰隨時可能爆發,他的健康狀況也出現了警訊。直到1939年巴爾托克的母親不幸病逝,加上隨後不久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公開反對法西斯,巴爾托克被迫流亡美國。

他畢生投入民間音樂研究,雖受聘於學院,生活卻缺乏保障——人們鮮少演出他的作品,也沒人邀請他演奏,生活長年孤獨貧困,且疾病纏身,在美國的最後四年裡,他只創作了二首曲子,以及二首未及完成的作品。1945 年 9 月 26 日上午,巴爾托克最終不敵白血病,於紐約與世長辭,享年 64 歲。直至逝世46年後,他的遺體才被運回他心愛的故鄉匈牙利,長眠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法卡斯特雷蒂公墓中。

直至他逝世後,他的作品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世界各地廣泛上演。

巴爾托克舉家遷移至美國。圖/Reismann Marian 攝 目前典藏於匈牙利攝影博物館

回顧巴爾托克的一生,似乎注定是一個格格不入的人——對法西斯來說他的民族主義太平易近人,對共產主義者來說太資產階級,對傳統音樂擁護者而言他又太前衛,對每類型的人來說,他似乎都太難相處。

然而,當你回到他的音樂時,你會聽到一個熱愛人性的人的作品,在音樂裡,藏著他的一種優雅,一種快樂,一種尊嚴,一種來自民間的素樸聲音,具備人文關懷的智慧,這些種種美好,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治癒了我們對他清苦一生感到惋惜的憂傷,望著雪地中巴爾托克的雕像,我們似乎穿過時間回到二十世紀,只聽見他輕輕的一陣嘆息。

貝拉·巴托克紀念館花園中,Imre Varga 所創作之巴托克雕像。 圖/James Franklin 攝

成功畢竟占少數,也許,音樂或任何一種藝術的學習,從來不是為了要成為多偉大的人物,而是讓我們在生命裡,具備與他人共感的可能,培養出一種深切的同理與人文關懷。於是,得以跨越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對於音樂家,彷彿親見,近在眼前。

音音旅遊團,初衷即是盼能陪伴音樂學子們,在學習的路上,一同負重前行。這次,我們將前往匈牙利,與二十世紀匈牙利作曲家,來場不期而遇的時空相會!

✈【音音旅遊團】即將帶大家出發

與我們一起重返巴爾托克的家鄉匈牙利💙,以及其他東歐音樂之都

詳情請點開【連結】了解報名資訊,偷偷告訴你:2023 年 9 月 30 日前報名現省5000元哦!

════════❤【音音旅遊團】之音樂深度探索之旅 12 日❤ ════════

日期:2024 年 01 月 28 日 (日)~ 02 月 08 日 (四)

地點: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

※若是對匈牙利音樂家充滿好奇,你肯定也會想看看大名鼎鼎的李斯特的故事!傳送門在這:《解鎖「鋼琴之王」李斯特傳奇又浪漫的音樂生涯裡 —— 三位重要人物!》※

林采霓
Author: 林采霓

長了一張厭世臉,內心卻很浪漫感性,喜歡民謠、靈魂樂、80-90年代華語流行樂。 小時候想讀中文系,長大卻意外讀了法律,最終仍逃不過依循天性使然的宿命,於是與文字及表演藝術一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期許有天能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林采霓
長了一張厭世臉,內心卻很浪漫感性,喜歡民謠、靈魂樂、80-90年代華語流行樂。 小時候想讀中文系,長大卻意外讀了法律,最終仍逃不過依循天性使然的宿命,於是與文字及表演藝術一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期許有天能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