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華人大師致意,在2023年告別——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他們曾經留給音樂的美好!

本篇字數:4,860 字閱讀時間:8 分鐘

  • 林采霓 整理撰文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生命短暫,但藝術恆久。」(Art is long , life is short.)2023 年,又有許多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但那些人、那些故事,以及那些他們曾為音樂留下的、給世界的情書,將會不斷被傳唱下去。現在,在 2023 年的最後一日,就讓我們一同回顧:

作曲家 ❝ 顧嘉煇 ❞

圖/中大網站

1 月 4 日,香港著名作曲家顧嘉煇於加拿大離世,享耆壽 92 歲。

顧嘉煇,1931 年於廣州出生,後舉家遷移至香港;自 60 年代起,顧嘉煇展開音樂生涯,長時間為無線電視台電視劇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主題曲,包括《啼笑因緣》、《陸小鳳》、《倚天屠龍記》、《獅子山下》、《上海灘》等,無數經典香港電視劇及電影主題曲,家傳戶曉、深入民心。直至 90 年代漸淡出樂壇,移居溫哥華,期間也曾回港生活。

顧嘉煇的音樂成就獲香港社會廣泛認同,具「樂壇教父」之稱,對香港樂壇貢獻巨大,帶起粵語流行曲,提升廣東歌地位。畢生獲得不少音樂獎項,並於 1982 年獲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授予大英帝國員佐勳章(MBE)。

樂評人 ❝ 沈鴻元 ❞

圖/KKBOX 誠品音樂誌

4 月 7 日,爵士樂達人、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離世,享年50歲。
沈鴻元,1973 年出生,畢業於中央大學法文系,自小便喜歡聽英文歌,也從中培養出語言能力,後從事所喜愛的音樂與傳播工作,所主持的愛樂電台「台北爵士夜」 20 餘年,更為其代表作,深受廣大聽眾喜愛。
沈鴻元的音樂圈好友蘇重曾表示,平常大家看到沈鴻元的形象都是嘻嘻哈哈,台上主持活動時耍帥風光,但是對於爵士樂的熱情等同信仰,背後有太多不為人知的努力、紀律與愛,「他內心的優先順序,對爵士樂的愛是排在非常前面。」

音樂家 ❝ 林榮德 ❞

圖/WikiMedia

4 月 28 日音樂家林榮德辭世,享壽87歲。

林榮德, 1937 年於生於台南市歸仁區,早年留學德國,專攻鋼琴及作曲;同時,本身為男高音的他,畢生致力音樂教育,引進德國奧爾福兒童音樂教學法、創立林榮德兒童音樂教室、自編教材及研發教具,孕育許多在國際樂壇上嶄露頭角的優秀音樂人才。

2023 年 3 月,林榮德曾與台南市文化局及觀光旅遊局一同召開記者會,宣布 4 月 27 日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利辛斯基演藝廳舉辦的「台灣之夜」音樂會,由克羅埃西亞廣播電視交響樂團以及克羅埃西亞、台灣音樂家首度演出台灣音樂家林榮德、陳樹熙、蕭泰然的作品,當時林榮德曾高興地說,這是國人第一次以全場台灣本位的音樂作品,躍登國際樂舞台的重要歷史紀錄;後於音樂會演出期間,傳出林榮德逝世的消息,當日於克羅埃西亞所舉辦的「台灣之夜」音樂會,於第一時間獲知消息,全場起立默哀 1 分鐘。

聲樂家 ❝ 席慕德 ❞

圖/聯合報

 6 月 20 日,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發起人、知名聲樂家、席慕德離世,享壽 85 歲。

席慕德,1938年生於北京,籍貫為蒙古,妹妹是詩人席慕蓉,旅居歐美演唱近 20 年,兩度由德國文化機構 Goethe Institut(歌德學院)慕尼黑總部選派巡迴東南亞各國,演唱德國藝術歌曲,成為首名參與此項文化交流工作的非德籍藝術家,更是台灣早期極為少數鑽研德語藝術歌曲聲樂家。

席慕德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主修聲樂,副修鋼琴,師事江心美教授與張彩賢教授,同時隨蕭而化教授學習音樂理論;後獲德國政府獎學金,就讀於慕尼黑音樂學院,1966 年畢業後,隔年進入德國雷根斯堡歌劇院(Theater Regensburg),擔任該歌劇院的女高音歌唱家,成績亮麗。

1971 年到 2006 年間,於母校師大音樂系擔任教職,教授聲樂、德文藝術歌曲詮釋及歌唱語音等課程,擔任七年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理事長,推廣台灣聲樂藝術以及發展聲樂檢定、比賽等活動,不遺餘力。此外,席慕德於退休後仍持續推動聲樂教育,擔任國內外專業比賽評審、音樂會策劃以及製作,並在民間開設課程「德文藝術歌曲」,同時在各音樂雜誌發表多篇論述,對於推廣聲樂藝術、提升台灣演唱德文藝術歌曲上,具有重要貢獻。

華語流行樂歌手 ❝ 李玟 ❞

圖/李玟 臉書粉專

7 月 5 日,「一代天后」歌手 Coco 李玟逝世,長年以正能量形象鼓勵粉絲「要做最真實的自己」的她,離世消息一出,讓粉絲都相當震驚與悲痛。

李玟,出道近三十年,推出共 18 張專輯,其中文專輯14張,英文專輯4張,推出的單曲無數,但許多經典歌曲至今仍是傳唱度相當高,像是《Di Da Di·暗示》、《Sunny Day·好心情》、《刀馬旦》、《真情人·You & Me》、《過完冬季》等等,至今都是KTV上許多人會點唱的歌曲。

李玟也是跨世代的重要歌手,多次入圍國際獎項。李玟曾唱李安執導的電影《臥虎藏龍》歌曲,其所演唱的《A Love Before Time》曾入圍第73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並憑此曲之中文版《月光愛人》榮獲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指揮 琵琶演奏家 ❝ 顧寶文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7  月 14 日,指揮、琵琶演奏家、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顧寶文離世,享年 53 歲。

顧寶文,曾兩度獲得臺北市民族器樂大賽琵琶項目冠軍;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及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畢業後,獲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林登伍德大學(Lindenwood University)攻讀藝術碩士,並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音樂學院(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School of Music)取得管弦樂指揮博士學位。

返台後,曾多次專任指揮高雄市國樂團與新加坡華樂團等知名樂團。曾獲中國文藝協會中國文藝獎章音樂指揮獎。並曾入圍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獲「最佳製作人」、「最佳民族音樂專輯」獎項;以及入圍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最佳詮釋獎(指揮)」、「最佳傳統音樂專輯」、「最佳專輯製作人」,並獲頒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

除指揮與琵琶演奏,顧寶文亦擅長鋼琴、打擊樂器及大提琴,並曾主持台北愛樂電台國樂節目《東方古典》。著有《指揮的落棒與起棒──理論的、藝術的、效率的》、《九首民族管絃樂名曲──指揮與詮釋法實務入門導讀》著作。

作曲家 音樂教育家 ❝ 陳茂萱 ❞

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7 月 15 日,長久耕耘音樂教育、曾獲第 17 屆國家文藝獎的知名作曲家陳茂萱離世,享壽87歲。

陳茂萱, 1936 年,生於今雲林縣北港鎮,1955 年,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學習和聲學、作曲、鋼琴;後隨許常惠教授學習樂曲分析及作曲法,並於 1970 年後赴奧地利維也納、法國等地研究理論作曲,並持續投入音樂創作,筆下共有一百多首作品。1963年,與張邦彥、梁銘越、許博允等多位音樂友人組織「江浪樂集」; 1983 年,與多位學生創立「璇音雅集」(1993 年,更名為臺灣璇音雅集),以音樂教育與創作為目標,共同致力於音樂理論之寫作與樂曲之創作,並定期舉行作品發表會;2013 年,獲「國家文藝獎」。

於音樂教育領域,陳茂萱除曾擔任教職外,其所著之《樂理練習篇》、《基礎節奏教本》、《調性視唱教本》、《非調性視唱教本》等書,更是音樂科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材。

新象創辦人 作曲家 ❝ 許博允 ❞

圖/新象藝術

9 月 4 日,當代音樂作曲家、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行政總監許博允逝世,享壽 80 歲。

許博允,1944 年生於東京,祖父為淡水富商許丙,父親許伯埏愛好歌劇,就讀東京帝大政治系時,與辜振甫、林金生是同學,曾組織愛樂社。承繼如是家風,許博允於 18 歲即發表歌樂作品,並與梁銘越、陳茂萱等人組成作曲團體「江浪樂集」;於 1978 年,與樊曼儂老師創立「新象活動推展中心」,從事專業文化活動舉辦事宜,範圍擴及音樂、舞蹈、戲劇、繪畫、攝影、雕塑的演出、展覽及講座,時至今日,仍是臺灣首屈一指的表演藝術組織;1980年,舉辦華人首次「國際藝術節」。

其個人同時也為一些舞台表演藝術團體,如雲門舞集、蘭陵劇坊、當代傳奇劇場等團隊譜寫音樂;同時,亦應國際現代音樂協會、亞洲作曲家聯盟,及應菲律賓文化中心之邀為香港中樂團及菲律賓國家管弦樂團撰寫新曲《天元》及《琵琶協奏曲》。

歌仔戲文場藝師 ❝ 林竹岸 ❞

圖/《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

 10 月 8 日,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後場音樂」保存者林竹岸辭世,享壽 88 歲,文化部長史哲深表哀悼並表示,林竹岸藝師以歌仔戲為終身職志,致力於歌仔戲後場音樂演奏保存、推廣與傳承。

林竹岸,1936 年生於雲林縣, 1970 年以位於民權西路的「歌仔戲戲窟」所在地為名,創辦「民權歌劇團」,並擔任頭手弦吹之職,技藝精湛,尤其以大廣弦的演出技巧及韻味,演奏韻味極富特色,能以壓絃方式呈現重滑音的特殊效果,在歌仔戲界首屈一指,更能搭配戲劇需要,以智慧選用伴奏樂器。

 2010 年,經新北市政府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文場音樂」保存者, 2018 年經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後場音樂」保存者, 2019 年起配合文化部進行師徒制的歌仔戲後場音樂傳習計畫至今。除以豐富的演奏經驗,保存台灣歌仔戲伴奏音樂各時期特色,亦見證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以及後場音樂的實貌。

※詳盡新聞,這邊請:《悼:歌仔戲文場藝師,人間國寶林竹岸辭世》※

奇美創辦人 資深愛樂者 ❝ 許文龍 ❞

圖/奇美博物館 臉書粉專

11 月 18 日,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逝世,享耆壽95歲。

他白手起家,被譽為「台灣壓克力之父」,然其生活中,卻一生熱愛藝術,收藏豐富的他也樂於分享,將自己的藏品整合後,於 1992 年開設奇美博物館,館藏共分為藝術、樂器、兵器與自然史等四大領域,緊扣其個人的藝術品味。奇美博物館中,尤其以「小提琴收藏」最為人稱道,擁有目前全球數量最多、最全面的小提琴收藏,包括多把 17 、 18 世紀的瓜奈里、史特拉底瓦里、阿瑪迪名琴。除了收藏、欣賞、拉琴外,許文龍更不吝將其所收藏的名琴出借,嘉惠無數音樂學子們。

許文龍曾言,「將來如果我走了,不要為我造墓。辦一場音樂會就夠了」,浪漫風格不僅成為他人生的最佳註腳,人生謝幕,也堅持要與畢生所愛 ──音樂為伍。

建築聲學專家 ❝ 徐亞英 ❞

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臉書粉專

12 月 6 日,國際知名旅法建築聲學家、設計監造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四個表演廳院聲學的聲學顧問,徐亞英逝世,享壽 89 歲。

全球建築聲學專家不超過 200 名,而在亞洲最為知名者非徐亞英莫屬,他畢業並任教於北京清華大學建築系,師事梁思成,並獲聲學家馬大猶教授及美國著名聲學家利歐.柏仁內克博士指導;後移居巴黎,建築世家出身的他,從小在建築與藝術的耳濡目染下,養成他對文化事務的關懷與熱忱。自 1957 年起,專注於建築聲學,畢生致力於留下了聲學不減精神——以理性的聲學創造出感性永恆的「空間感」,於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設計和建造近百座文化演出和藝術展覽性建築,並獲多項建築界最高榮譽獎項。

自 2007 年起,徐亞英參與衛武營的規劃設計,以「盒中盒」概念阻隔聲音與震動,當中的「葡萄園式音樂廳」,乃其集一生聲學精華而成之作!三年前,他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進行聲學實驗時,曾言「基於物理,通過建築,為音樂服務。」並於開幕前廳院測試過程中,詳盡審視設計,並親自參與材料、施工等細節的態度和熱忱,深深感染衛武營所有人。

音音推推
Author: 音音推推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音音推推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