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念力遠端操控樂器?來自異世界的樂器幫你完成夢想!ft.「特雷門琴」身世之謎

本篇字數:2,588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曾經想過,用念力控制樂器嗎?或者是像魔術師一樣揮揮揮,就能讓樂器憑空發揮?(笑)

現在,有一個來自異世界的樂器就可以做到,它還有個有點拗口又頗具科幻電影感的名字——「特雷門琴」( theremin)。

來自異世界之可以遠端操控的樂器:演奏起來其實超困難?!

開頭編輯想先跟大家說聲不好意思,特雷門琴不是來自異世界,而是 1920 年在蘇聯發明被發明出來的(˵¯͒ བ¯͒˵)但先別急著轉台!我們先來看看其發聲方法,就會知道為什麼它很像來自異世界的產物了(笑):

像這樣一個「憑空」揮揮揮就可以有聲音的樂器,在我們身處的世界實在太絕無僅有!特雷門琴身為電子樂器的始祖,外型有點像木頭盒子,演奏者需要操縱兩個天線周圍的電磁場,使其發出不同的音色與音量。

看似「施法」般的表演,其實很考驗演奏者的技巧,不僅要對空間有很好的感知力,聽覺靈敏度也是必須,才能擊中對的音符。

此外,由於沒有專門的課程告訴我們該怎麼演奏這個樂器,特雷門琴會依據不同演奏者呈現出各自的獨特性,「我們極有可能透過樂句、不同顫音等特色,區別不同的演奏者。」(It’s possible to identify individual players based purely on features like phrasing and vibrato.)英國特雷門琴演奏家 Charlie Draper 說。

特雷門琴的身世之謎,發明的人是「他」!

特雷門1896 年出生於俄羅斯聖彼得堡,自小喜歡兩個反差有點大的東西:電路跟音樂,前者更天賦異稟,七歲時就可以拆卸、重新組裝手錶等機械物品,十五歲時還打造出一座天文台!後來,特雷門進入聖彼得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t. Petersburg)學習物理學、天文學和音樂,擅長的樂器是大提琴,可謂是魚與熊掌兼得的最佳典範✧ʕ̢̣̣̣̣̩̩̩̩·͡˔·ོɁ̡̣̣̣̣̩̩̩̩✧

特雷門與他的摯愛特雷門琴(笑)。圖/wikipedia

理工大學念書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特雷門被徵召入伍,擔任軍用無線電工程師。1919 年,他回到俄國莫斯科擔任電子振盪器(Electrical Oscillators)實驗室主任,有一次,原先在做無線電波技術測量氣體實驗的他,發現:咦,我的設備怎麼有奇怪的顫音,還可以透過移動雙手來改變這些聲音?

於是,原先就對音樂頗有熱忱的他,下定決心要打造一個全新的樂器——也就是特雷門琴!

只不過,發明是一回事,走紅又是另一回事。

說到特雷門琴在世界上聞名的契機,就要說到 1927 年、它在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的演出,讓音樂標準雜誌(the periodical Musical Standard wrote)寫下,「人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短號、法國號、長號、薩克斯風、管風琴,以及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樂器,都被這個簡單的小裝置打敗了。」

不久之後,特雷門琴橫跨了大西洋,降落在紐約第五十四街的一間工作室。在那裡,許多科學家、作曲家都對它產生了濃厚興趣,包括大家熟悉不已、本身會演奏小提琴的大發明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愛因斯坦。圖/wikipedia

現在,我們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特雷門琴的身影,好比作曲家 Henry CowellEdgard VarèseBohuslav Martinů 都曾為它作曲;齊柏林飛船(Led Zeppelin)成員 Jimmy Page 表演〈Whole Lotta Love〉、〈No Quarter〉時很喜歡使用這個樂器;Dmitri Shostakovich 也曾把它用於電影《Odna》中,模擬暴風雪的聲音。

除了上述之外,大家熟悉的頹廢系帥哥(?)基努李維(Keanu Reeves),也曾特別為了電影《阿比阿弟尋歌大冒險》(Bill & Ted Face the Music)學習這項樂器!

Eyck 從小到大與特雷門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她七歲時開始接觸特雷門琴,十五歲與柏林愛樂(Berlin Philharmonie)攜手演出一舉成名,十六歲替特雷門琴研發出了新的演奏技術「八指位置技法」( the 8 finger position technique),十九歲時出版了第一本特雷門琴演奏方法的書籍《演奏特雷門琴的藝術》(The Art of Playing the Theremin),二十九歲時開啟《Theremin & Voice》巡迴演奏,將歌聲、特雷門琴結合環繞音響系統(surround sound system),使得特雷門琴打破空間的藩籬,充斥在表演空間的每個角落,是創意和實力結合的完美體現:

此外,Eyck 發行的專輯《Elegies for Theremin & Voice》、《Thetis 2086》亦廣受好評,也曾多次與柏林廣播交響樂團(the 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BBC 交響樂團(BBC Philharmonic)、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hr-Sinfonieorchester)等合作演出,致力於將特雷門琴推廣出去。

看到這邊,不知道大家對於特雷門琴有什麼想法,喜不喜歡它的聲音呢?

以編輯本人為例,因為撰寫這篇文章第一次認識到特雷門琴這個樂器,又屢次被它可塑性極強的音色驚艷——有時候它可以像一隻攻擊力極強的豹,有時候它又會像是一隻楚楚可憐的野兔。而在這兩個極端值中,感覺還有無數個「未知」,等待演奏者開發,或許也是這個樂器最使人著迷的魅力之一。

延伸閱讀:在音音有代誌,還有更多酷酷樂器等待你來認識!好比這一篇:《從山谷裡的孤寂迴盪,到音樂節的人間煙火——斯洛伐克傳統樂器「伏加拉」

Karen Lee
Author: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