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竟然在交響曲裡放了鶴!這隻鶴是哪抓來的?

本篇字數:1,017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你沒看錯!柴可夫斯基真的在自己的《第二號交響曲》裡頭放了隻鶴!
不過啊,此「鶴」非彼「鶴」,至於這鶴到底是哪裡抓來的(大誤)?接下來就為您講述這個故事……
在妹妹家快樂度假囉!心情超嗨靈感滾滾來!
解開這個「鶴」之謎前,先來講講柴可夫斯基一開始為什麼會寫出這首交響曲。
話說當年,他跑去老妹家度假,他妹妹住在哪兒呢?正是現在的烏克蘭城市卡緬卡(Кам’янка)。
柴可夫斯基在這兒的日子過得非常開心,可說是樂不思「俄」。就是在這段度假過程中,他聽到了一些動聽烏克蘭民謠,於是靈機一動,就將這些旋律拿來放進交響樂中了!
隱藏的大歌星!交響曲寫得好都是因為他!
什麼?這些民謠是從哪裡聽到的?
原來,這位金口一開就能讓老柴寫出交響樂的人,正是他妹妹家裡的管家彼得‧格拉西莫維奇(Petr Gerasimovich)。
據說柴可夫斯基寫作時,這位隱藏的大歌星也會時不時晃到一旁唱歌附和,讓老柴的靈感就如那滔滔江水綿綿不絕啊!就這樣,他一口氣在交響曲中放了三首烏克蘭民謠,而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屬終章的〈鶴〉(The Crane)了。
首次演出大獲成功!給我更多民謠!
作品完成後,這首交響曲於 1873 年正式跟大家 say hallo,首演由魯賓斯坦(Nikolai Rubinstein)大大指揮,結果一推出就大受歡迎!!!不僅評論界超級喜愛,觀眾也是捧場到不行。
不過呢,這個版本現在我們已經很難聽到了,因為老柴後來對這首交響曲來了個大變身,將前三個樂章通通改了一遍,才成了現在的版本。
改版也不會改掉鶴!老柴最愛的樂章
你猜猜看他唯一沒改的部分是哪裡?沒錯!就是由〈鶴〉所改編成的第四樂章。是不是感受到老柴對這首曲子的熱愛了呢?
在第四樂章中,老柴不斷將主題變奏,搭上不同的樂器,讓同一段旋律展現出不同的色彩,也正是這些巧思,讓作品如此受到歡迎!
這個樂章同時也是老柴最滿意的作品,不過呢,謙虛的他卻將交響曲的成功歸功給了「真正的作曲家」,也就是妹妹家裡的管家大大。
管家肯定沒想到,當初的隨口哼哼竟然哼出了這樣一首傳世名作吧!
什麼時候聽?2022/6/19 Sun 19:30
哪裡可以聽?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我想去買票→https://wenk.io/t01Ob66z
同場加演 2022/6/18 Sat 19:30 國家兩廳院→https://wenk.io/t01nNeej
參考資料:
- 陳玟蓉 . (2010). 柴可夫斯基第二號交響曲之指揮研究
- The Guardian, “Tchaikovsky’s Symphony No 2 is ripe for a Ukrainian rebranding”
- tchaikovsky-research, “Symphony No. 2“
- La Phil,“Symphony No. 2, “Little Russian””

Author: 音音推推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