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晚上十點鐘」:從廣播與podcast 夜間陪伴你的音樂節目(上)

本篇字數:1,343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由娃娃魏如萱主持的〈Oh 夜 DJ〉,今年邁入第 13 個年頭。邀請音樂人上節目,接著透過訪談聊新專輯與單曲的發行,中間穿插音樂播放, 〈Oh 夜 DJ〉的音樂節目,近些時候也有了【HITO LIVE】的形式——將錄音過程的畫面同步放送到 hit fm 的 YouTube 頻道

無論是音樂節目的聲音,還是音樂人之間聊天的熱烈景象,或許〈Oh 夜 DJ〉曾經在你搭夜車時,陪伴了你那寧靜又漫長的通勤夜晚。

那最為人熟悉的廣播聲響——音樂節目的不可或缺🎧

音樂對廣播節目而言,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無論是節目開頭,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哪個電台、哪個節目的 jingle,或是襯底伴奏,還是穿插其中的音樂輪播,還有因應觀眾點播而放送的曲目⋯⋯,音樂之於廣播節目,似乎一直都有穿針引線而組織全貌的核心地位。

你心目中廣播節目不可或缺的元素是什麼呢?圖/pixabay

聲音類的音樂節目,通常會配合時間與主題,並在播送音樂的同時穿插主持人 talking,若有來賓則會出現訪談與聊天的環節。而音樂節目正是「音樂類型電台」的主體——參考美國 1950 年代所發展的商業廣播類型電台(format station)的作法,台灣目前的音樂類型電台有 FM 91.7 Hit FM 聯播網、FM 92.7 亞洲電台、FM 98.9 好事聯播網等等。而前言提及的〈Oh 夜 DJ〉正是 hit FM 的音樂節目。

廣播與podcast 音樂節目的乘載夥伴,兩個媒介差異點在於?

在聊聊廣播與 podcast 上的音樂節目前,我們先來談談廣播與 podcast 這兩個媒介的差異。

2022 年被稱為「台灣聲音變現元年」,根據 SoundOn 聲浪最新公布的《2022 聲音經濟報告》指出,台灣 Podcast 商業合作市場估計達 10 億元里程碑。podcast 的出現讓人不得不為廣播操心:

同樣是聲音創作,廣播電台會不會被podcast吃下,就此消失呢?

就節目製作來看,廣播電台的節目有較嚴謹的規範,包含節目長度、帶狀塊狀(註一)的播出頻率都有著既有的規定讓 DJ 依循。廣播節目最難以被 podcast 取代的媒介功能,便是「資訊即時性」——在電視尚未被發明前,社會大眾接收資訊皆是藉由廣播的 fm 頻道,好比地震、颱風快報從收音機傳出就相當為人熟知;而現今廣播電台也會在整點製播即時新聞,短短的篇幅讓聽眾簡單接收社會時事,國道的即時路況播報就是最顯而易見的案例。

你習慣收聽廣播電台嗎?圖/pixabay

podcast 比起廣播有更大的創作空間,隨點隨聽的媒介功能也更為符合現代人的收聽習慣。「聲音」在這兩者之間都扮演著最親密的陪伴者,我想廣播具有 podcast 無法取代的媒介功能,雖然可能稍嫌式微、但不會消失;而 podcast 能給創作者極大的創作空間,滿足不同受眾的口味與收聽需求,隨時隨地、隨點隨聽。

彼此有各自難以追求而得的功能,或許我們用「聲音的新時代」來註解,會是最好的說明。

就像曾任 POP Radio 台長的李維國所說:「我們是因為要『聽』,所以選擇了廣播;不是因為要聽廣播而選擇『聽』。」媒介終究只是工具,內容的自由、多元、天馬行空,才是聲音世界裡最能揪緊人心的甜言蜜語。

「現在是晚上十點鐘」:從廣播與 podcast 夜間陪伴你的音樂節目(下)將於兩天後發布,對此類文章有興趣的讀者就不要錯過囉!

※如果你想聽聽看 Podcast 但不知道要聽什麼,快來看看我們的推薦!傳送門在這:《音樂 Podcast 有哪些?五個節目推薦給你!》※

註一

  • 帶狀為週一至週五每天的播出頻率;塊狀則為每週一集或兩集的播出頻率。
Debbie
Author: Debbie

深夜的時候寫寫字、發發短文是件放鬆的事。 喜歡安排兩人的旅行、關照親密關係,常把多愁善感用在感受生活上,讓日子多一些溫度。 喜歡聽台灣獨立音樂,跟熟悉的人一起去音樂祭就像去另一個世界一樣自由自在。

Debbie
深夜的時候寫寫字、發發短文是件放鬆的事。 喜歡安排兩人的旅行、關照親密關係,常把多愁善感用在感受生活上,讓日子多一些溫度。 喜歡聽台灣獨立音樂,跟熟悉的人一起去音樂祭就像去另一個世界一樣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