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歌劇究竟有何不同?超簡單區分方法一次告訴你!
本篇字數:1,835 字閱讀時間:3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39
難過10
驚訝13
有趣16
本篇字數:1,835 字閱讀時間:3 分鐘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不少音樂劇電影,劇中角色經常莫名其妙就開始唱歌跳舞,讓人不禁想:現實中才不會這樣呢!同樣都是唱唱跳跳,你是否想過: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不同呢?
歌劇和音樂劇不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東西,而是存在發展上的關聯性和時間順序的,也就是一個衍伸出一個的概念,所以也會有人認為,根本不需要去做歌劇和音樂劇的區分,因為他們本質上是相同的東西。
不過,如果仔細研究,便會發現:歌劇和音樂劇之間,不論是音樂的形式、舞台的表現方式或是唱腔,其實都有很明顯的差異!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吧!
目錄
Toggle歌劇的發展已經有大約四百年的歷史了,相較於近百年才出現的音樂劇,歌劇可是老大哥呢!歌劇(Opera)一字是從拉丁文中「作品」(Opus)演變而來,可以一路追溯至西元前 13 世紀時古希臘時期的悲劇。
歌劇正式的誕生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有一群義大利的學者組成了「卡梅拉塔同好社」(Camerata),旨在恢復古希臘的表演藝術。歷史上第一部歌劇──《達芙尼》便是在此時誕生的。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 1561-1633)以古希臘神話中的女神達芙妮為靈感進行作曲,在當時受到好評,人們認為它成功地復興了古希臘的戲劇精神,可惜現在已經失傳。
而第一部完整保留劇目的是蒙台‧威爾第(Claudio Giovanni Antonio Monteverdi, 1567-1643)的《奧菲歐(L’Orfeo)》,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劇目喔!
在此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歌劇都由義大利歌劇占主要地位。而 18 世紀時,最具代表的歌劇大家應該非莫札特莫屬了,莫札特以喜歌劇創作了許多到現在仍十分受歡迎的作品,例如《費加羅的婚禮》、《唐・喬望尼》和《女人皆如此》,而他的《魔笛》則是被認為是穩固德語歌劇地位的重要代表,相信有不少人都有聽過魔笛中經典的夜之后花腔女高音的段落吧?如果沒有的話,現在就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19 世紀初期,羅西尼的喜歌劇受到大家的喜愛;到了 19 世紀中後期,威爾第和華格納掌握了整個歌劇市場並為後世留下了許多作品,威爾第為義大利歌劇又創造了一個巔峰時期,而華格納的「樂劇」則是為後世各種新的音樂元素開始了一扇大門。
而後的 20 世紀初期,則由普契尼接下,之後的 20 世紀歌劇開始融合各種不同的因素,此時音樂劇也開始慢慢的發展起來。
既然歌劇是經歷那麼久的時間發展出來的,那音樂劇呢?
音樂劇其實是從前面也有提到的「喜歌劇」發展而來,喜歌劇本身就有對白,原本只是穿插在歌劇中的小片段,因為受到歡迎而被作曲家獨立創作。喜歌劇從歐洲引進到美國後,在 19 世紀晚期是許多藍領階級在下班後的娛樂,他們會到酒館劇院去看劇,此後美國本地開始進行相關的創作,慢慢地就發展為我們現在熟悉的音樂劇。
因為是從歌劇發展而來,原本的音樂劇也是美聲唱法,直到 1940 年代,麥克風設備逐漸普及,演員不需要再用盡全力超越交響樂團,可以更著重在咬字和歌詞的傳達,美聲唱法才慢慢消失,也讓演員有餘裕可以跳舞。原先是從歐洲傳到美國的喜歌劇,在發展為音樂劇之後,反向紅回歐洲!
音樂劇和歌劇有幾個顯著的差異:
第一個是唱腔;歌劇以「美聲」的演唱方式著稱,而音樂劇則因麥克風設備的使用,現在已不要求以美聲演唱。
第二則是曲式的差異;歌劇分為「宣敘調」和「詠嘆調」,宣敘調用以推動故事,比較像是對白的概念,而詠嘆調則是角色表達情緒的曲子,音樂劇沒有這樣的分別,且曲子通常較為簡短,有較多的流行音樂成分在。
第三是對白的方式,在歌劇中,不會出現無伴奏的單純對白,音樂劇則有許多這樣的對白。
第四是舞蹈;歌劇中,舞蹈並不是必須,而是在需要時才會出現,但舞蹈在音樂劇中佔有非常重的成分。
第五是電子音的加入與否;在歌劇裡,並不會有電子的音效、音樂出現,但音樂劇就會有較多的電子音效。
不過呢,有規律也就有例外:歌劇《卡門》中其實有對白,音樂劇《悲慘世界》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蓋西文的《乞丐與蕩婦》究竟是音樂劇還是歌劇,一直都是爭論不休的問題。
透過以上簡單的介紹,你是否對於這兩者有更清楚的認識了呢?和我們分享你最喜歡的音樂劇或是歌劇吧!
曾任音音有代誌的編輯,從小學音樂後來跑去讀別的科系最後又回到音樂的世界。有一點點奇怪有一點點可愛,是貝多芬、Day6、小提琴家陳銳和金本索里的狂熱粉絲。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