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同世代的相處只有代溝?兩廳院「青銀共創」來告訴你全新的可能!

本篇字數:1,256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文/林雅淳
國家兩廳院在 7 月底舉辦「2022 青銀共創分享會」,除了邀請與長照領域相關的專業人士分享外,也希望透過表演藝術喚醒大家的內在能量,使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願意心連心💞擁有良好的互動關係!究竟他們做了哪些事情呢?一起來看看!
三百人熱情參與,一起思考青銀共創
少年郎🧑和年長者🧓有什麼共通點?答案可能比你想的還多喔!
其實兩者在自我定位、創造力發展和社會待遇上都有類似狀況,而這也成為跨世代溝通的重要關鍵!因此,國家兩廳院舉辦青銀共創分享會,探討青銀合作的議題與經驗,不只邀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現場和線上更有將近 300 位工作者和民眾響應,就算報名了也不一定能參加,可見大家有多熱情!
為期兩天的行程共分為「講座交流」、「世界咖啡館」與「示範工作坊」三個部分,不僅讓專業人士能交換意見、分享實際案例,還有工作坊能參加,現場體驗各種表演藝術課程,包括戲劇、舞蹈和聲音,內容十分紮實豐富。
分享會透過表演藝術打開年輕人與長者的心房,希望藉此打破年齡歧視,讓藝術交流成為隔代相處的妙方,打造和樂融融的交流模式!
國際大咖重磅登場!學習實作一起來!
由於隔代溝通已經變成全球性的重要議題,當然不能少了與國際大咖的交流囉🏆
首先是日本劇團 OiBokkeShi,它們的名字本身就有「老邁」、「失智」與「死亡」的意思,作品也與這些議題息息相關,因此創辦人菅原直樹便直接以「演員」與「照顧服務員」的雙重身分,線上分享創作理念與親身經驗;而參與者也能透過戲劇工作坊,思考如何與失智者相處,從實作機會進行反思。
另一位則是世代共舞的大師,英國 Barrowland Ballett 舞團的藝術總監 Natasha Gilmore。國家兩廳院今年特別邀請她作為創作顧問,和編舞家彭筱茵、舞蹈藝術工作者莊凱雯合作,帶領 31 位台灣青銀舞者創作 Barrowland Ballett 舞團的《Wolves》,並在分享會上呈現台灣青銀共創的版本,盡情展現不同年齡層跳舞的特色,也讓共舞更具多樣性與深度💃
參與本次分享會,不只有理論學習和實作,還有國際交流的機會,讓大家看到藝術的更多可能性,未來就有更多想法能應用在青銀共創上!
社會問題有新解,改變社會從劇場開始!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臺專訪時提到,打破青銀間的隔閡只是第一步,希望未來人人都能不受背景影響,享有平等、自由交流的機會,讓社會出現多元的聲音。她也期許兩廳院不要只停留在提供演出場地,而是能夠帶領社會大眾,成為改變的倡議者!
「青銀共創計畫」借助表演藝術的力量,為不同世代開創新的對話管道,顯示藝術也能回應社會需求,也讓更多人開始思考藝術的多樣用途。期待未來有更多讓藝術大展身手的舞台,成為社會問題的解方。
參考資料:
- 中央廣播電台,「兩廳院青銀共創分享會 300 位國內外專家及民眾線上線下共同參與」
- 自由藝文,「《藝術文化》以表演藝術為媒介 兩廳院2022青銀共創分享會登場」
- 國家兩廳院,「2022 青銀共創分享會:以表演藝術作為實踐的進行式」

Author: AQ廣藝誌
廣藝基金會成立的「AQ廣藝誌」,為表演藝術訊息刊登平台,讓展演訊息互動流通。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