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寫下輝煌的音樂篇章!台灣歌謠之父鄧雨賢與「四月望雨」
本篇字數:1,232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1,232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文/沙珮琦
你知道嗎?由〈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所組成的「四月望雨」組曲,其實已經 90 歲囉!但即便歷經歲月變換,這些優美的旋律仍留在台灣人心中,時不時便能哼上兩句。
到底,是什麼樣的音樂家,能寫出如此深入人心的音樂呢?這些曲調,又是如何改變了台灣的音樂呢?故事,要從 1929 年開始說起……
目錄
Toggle為什麼是 1929 年呢?因為正是在這一年,鄧雨賢辭去了教職,勇敢選擇踏上一趟追夢之旅,前往日本進修,從此開啟了他的音樂人生。
鄧雨賢來自客家書香門第,15 歲考進台北師範學校後,學了鋼琴、大提琴、小提琴、曼陀鈴等等樂器,也在心中埋下了喜愛音樂的種子。
畢業後,鄧雨賢順利成為了老師,與鍾有妹結了婚,擁有了一個美滿的家。不過,他的心中始終有個音樂夢,於是,1929 這年,他前往日本開始學習作曲理論,一路升等練功,累積了許多知識。
學完理論後,鄧雨賢展開了創作之旅,1932 年在文聲唱片創作的第一首歌〈大稻埕行進曲〉剛推出就大受好評,隔年立刻被古倫美亞特別聘為專屬作曲家,非常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音樂之夢!♫٩(^ᴗ^)۶♫
這段期間裡,鄧雨賢的靈感大爆發,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四月望雨」,首首好聽又好唱的音樂深受大家喜愛,人們也因此將他排入了「流行歌壇四大金剛」的行列。
要產出如此大量又優質的作品,鄧雨賢可不能放過任何靈感,聽說啊,他常常吃飯吃到一半會跑去彈琴彈吉他,把腦中的旋律記錄下來,甚至連在廁所裡都會敲敲打打,還會常常找人試聽、反覆修改作品,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充滿了音樂啊!
戰爭爆發後,鄧雨賢的作品紛紛被改編成軍歌,唱片業也陷入困境,於是他回到了芎林,與妻子鍾有妹一起擔任老師。在這段時間裡,他仍然持續創作,同時貢獻自己的音樂才能,帶領合唱團、管樂隊進入音樂的世界。
然而,作曲、教學、帶樂團……沉重的工作負荷最終壓垮了鄧雨賢的身體,在 1944 這年永遠帶走了這顆音樂之星。
雖然鄧雨賢年紀輕輕便離開世界,然而,他生前積極推廣民間音樂,強調「藝術大眾化」,更用台灣的語言寫出了台灣的歌,從此改變了本土音樂,種種貢獻,值得我們永遠記得。
※如果你很喜歡臺灣歌謠之父的故事,你肯定也會想看看另一位台味十足的音樂家!傳送門在這:《交響曲也能「台」味滿滿?就讓台灣現代民族音樂之父郭芝苑寫給你聽!》※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來信: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