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奏曲」歷史大公開!前身竟然是聲樂曲目?

本篇字數:2,527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說起協奏曲((義大利語:concerto),你的印象應該會是:

是的,協奏曲對許多人來說,是夢想清單、是畢生嚮往;對觀眾來說,是看獨奏家們累積數十年精湛技巧、豐沛情感大放光彩,目光怎麼都移不開他們身上的傾慕時刻。

不過,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協奏曲」到底是從什麼時期誕生的呢?它的前身竟然還是聲樂曲?!

協奏曲的前身:「聲樂x管絃樂團」&「大協奏曲」

要講歷史,首先會需要把時光倒流——回到 17 世紀。

那時,寫給聲樂和管絃樂團的宗教音樂作品(sacred works for voices and orchestra)通常會被稱作「協奏曲」,雖然有各自的獨奏片段,但跟現代所認知的協奏曲最大不同點在於——不會把特別的獨奏重擔放在某一個人身上,每個聲部都有各自的重要性

看文字覺得有些霧煞煞,就用例子來說明!好比義大利作曲家喬凡尼·嘉布里耶利(義大利語:Giovanni Gabrieli)獻給獨唱、合唱、器樂和管風琴的作品《 In Ecclesiis》,雖然有獨奏片段,但很明顯地份量不會特別重,大家宛如一問一答般、致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嘉布里耶利之後,義大利另外兩位作曲家朱塞佩·托雷利(義大利語:Giuseppe Torelli)、阿爾坎傑羅·柯賴里(義大利語:Arcangelo Corelli)也在巴洛克時期出版了各自的協奏曲,然而,這個時期的協奏曲與現代認知的協奏曲依然有所不同,名稱叫作「大協奏曲」(Converto Grosso),特點是由兩個或多個獨奏樂器(獨奏群)、加上一個人數稍多的管絃樂團(協奏群)組成。獨奏群與協奏群之間的呼應與對話非常精采,可以在一首曲子內欣賞到層次分明的音色、音量變化。

在這之後,我們熟悉的協奏曲漸漸問世,編制也會因為作曲家的不同有些許變化(也就是說,硬要歸類在「大協奏曲」裡面又會發覺好像不太一樣🤣),包含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韓德爾《十二首大協奏曲,Op.6》,以及韋瓦第《四季》(The Four Seasons)等。

熟悉的「協奏曲」最對味!

到了十八世紀末期,協奏曲熱潮火熱開啟,我們熟悉的音樂家大大們紛紛以此形式創作,莫札特寫了五首小提琴協奏曲、四首法國號協奏曲、二十一首鋼琴協奏曲、二首長笛協奏曲、各一首低音管協奏曲與雙簧管協奏曲。

此外,海頓的大提琴協奏曲、第一首寫給在所有音域中中都能演奏半音階的按鍵小號的《降E 大調小號協奏曲》;貝多芬《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Op.61》、《降E大調第 5 號鋼琴協奏曲》等,都是這個時期必聽的佳作。

到了十九世紀初,協奏曲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既熱情洋溢又奔放,又不失表現力,柴可夫斯基、李斯特、布拉姆斯、布魯赫等人都有創作深具代表性的協奏曲作品。有趣的是,這個時期的協奏曲也與義大利語「Concerto」譯為一致、吻合)源自的拉丁語concertare」(譯為競爭、戰鬥)更為貼近,獨奏家必須嶄露強大的技藝與詮釋能力,才足以與樂團「抗衡」

除此之外,李斯特的協奏曲形式則更自由、奔放,以《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in E-flat major, S.124)、《第二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 2, S.125)為例,前者不同不再沿用先前常見的協奏曲「三個樂章」形式、改以「四個樂章」呈現,注入了艱難技巧與豐富情感;後者曾有「交響風格協奏曲」之名,採取「單一樂章形式」,非常自由迷人、抒情內斂兼具。

為多重樂器譜寫的協奏曲(concertos for multiple instruments)也陸續誕生,好比貝多芬的《C 大調三重協奏曲,Op.56》(Triple Concerto in C Major, Op. 56)、布拉姆斯《雙重協奏曲, Op. 102》(Double Concerto Op. 102)、舒曼的《為四支法國號與管弦樂的音樂會曲, Op. 86》(Concertpiece for Four Horns and Orchestra, Op. 86)。

而「協奏曲」從未停下腳步,到了二十世紀,拉赫曼尼諾夫四首《鋼琴協奏曲》、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都是經典中的經典;亦有一些創新的協奏曲陸續誕生,像是巴爾托克精采絕倫的《管絃樂協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音樂自由、節奏手法極具動態感,能夠讓整個管絃樂團展現精湛的技藝,展現彼此既分工又抗衡的雙重魅力,讓人一秒夢回巴洛克時期「大協奏曲」的概念,又結合二十世紀創作手法、不失現代感。

協奏曲對現在的古典樂來說,魅力非凡、不可或缺,也是編輯心目中必須親臨音樂會現場的極致饗宴,不但可以透過不同曲目感受古典音樂各個時代的魅力,更可以一睹演奏家畢生淬鍊、凝聚的情感與風采。

最後,附上編輯私心推推的協奏曲:

※更多與音樂有關、由伸到淺的實用內容,就在音音有代誌!傳送門在這:《什麼是構成音樂的基本元素?認識動機與樂句,和主題動機!》※

Karen Lee
Author: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