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樂團團員真心話大公開(上):他們心目中最喜歡和最不喜歡上台演奏的曲目是……?

The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ed by Klaus Mäkelä perform Jean Sibelius: Tapiola, Sergei Prokofiev: Violin Concerto No 2 (Andrej Power: violin) and Igor Stravinsky: The Rite of Spring in the Barbican Hall on Sunday 10 Nov. 2024. Photos by Mark Allan

本篇字數:2,452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天堂與地獄僅有一線之隔,那些我們覺得百聽不厭的曲目,乍看是水面上優雅向前的美麗天鵝;事實上,對音樂家們來說,可能忙得不可開交又痛苦不已(笑)

今天,我們將以「弦樂」職業樂團團員的視角,頗析他們心中如天堂、如地獄的曲目。究竟,哪些曲子對他們來說是夢想成真、哪些曲子又宛如噩夢降臨?

(演奏家採訪擷取自 BBC Music Magazine/Classical Music 官網

一號選手

夢想曲子——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一號選手說,這部作品的弦樂片段相當精彩,像是第一樂章結尾處,第一小提琴首席有一段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獨奏,雖然聽起來有些孤寂,但自己非常享受!

而在瘋狂的第三樂章之後,大家精疲力竭地抵達最後一個慢板(Adagio)樂章,齊心協力演奏出富有表現力、獨一無二的聲響,既柔軟又心安。

(一號選手指的第一樂章結尾片段在 27:40 處)

噩夢曲子——德佛札克《b 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一號選手說,德佛札特《大提琴協奏曲》最後一個樂章中,樂譜上每四個小節就有一個關鍵變化,令他感到緊張不已,必須要盡可能保持專注和冷靜。後面還有一個讓他百思不解的樂段——大提琴獨奏家用最大聲的音量演奏顫音,與此同時,第一小提琴首席也有一段非常美麗的獨奏,卻被標示為「小聲」(piano)和「寧靜」(tranquillo)。

所以,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一號選手指的片段在 34:10 處)

二號選手

夢想曲子——理查.史特勞斯《唐吉軻德》

二號選手說,理查.史特勞斯的管弦樂曲目大提琴聲部都寫的很出色;特別對於大提琴首席來說,能扮演瘋狂的唐吉軻德、隨著不同變奏到處冒險,是莫大的榮幸。

另外,二號選手特別喜歡《唐吉軻德》的第五段變奏——唐吉軻德思念著杜爾西尼亞公主(Dulcinea del Toboso)的旋律;以及一系列變奏結束、唐吉軻德死亡場景的終曲,兩個樂段都非常優美動人。

(優美的死亡旋律可以從 37:15 開始聽)

噩夢曲子——艾爾加《謎語變奏曲》

二號選手表示,「我非常喜歡《謎語變奏曲》,但它有一段令人覺得太可憐的獨奏片段……」

在第十二段變奏時,「以八個音符開啟和結束」的大提琴獨奏,充斥著難以置信的孤獨感;也很像畫作的畫框,演奏時感受到一股相當崇高、令人敬畏的責任感——畢竟,沒有人在看到《蒙娜麗莎》時,會希望它被破爛不堪的畫框包圍。

(第十二段變奏在 23:02 處)

三號選手

夢想曲子——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

貝多芬第五號協奏曲演奏起來精彩逼人,特別是第三樂章一開始,貝多芬賦予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演奏家一項重要的使命——以極強的快速低音樂段激活整個樂團,使大家充滿活力;這個樂團片段,通常也會出現在每一次低音提琴手的樂團團員徵選上,奇妙的是,縱使我們可能演奏過成千上萬次,屢屢演奏到的時候仍然精神抖擻!

大家熟悉不已的三短一長的音符長相。圖/wikipedia

噩夢曲子——馬勒《第一號交響曲》

在這首交響曲中,馬勒替低音大提琴寫出了最著名的獨奏樂段——第二樂章結束後,大家屏氣凝神、等待演奏廳內徹徹底底安靜下來;之後,低音大提琴手必須打破這股沉默,極小聲地演奏他們手上的巨大樂器。(編輯 OS:聽起就要鼓起巨大勇氣阿qaq)

怎麼樣?從演奏家的視角認識一首曲子是不是很有趣?(笑)下篇中,我們將切換到木管、銅管、打擊樂團團員的視角,頗析他們心中的天堂與地獄曲目,大家可以好好期待一下(っ’ᵕ’)╮ =͟͟͞͞♡

Karen Lee
Author: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