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初心!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巴哈、佈爾格彌勒作品組……都在比什麼?

本篇字數:5,451 字閱讀時間:9 分鐘

還記得小時候參加音樂比賽,簡直是一場「大混戰」——有些人技巧過人,帶來李斯特、貝多芬等要花大量時間練習的「大作品」;有些人則演奏大家已經熟悉到不想再聽的曲目,也就是俗稱的「比賽芭樂曲」……

不過,你知道嗎?現在也有音樂比賽拔掉了「大混戰」的標籤!

2024 台灣卓越盃鋼琴大賽所有項目的選手,接近 800 位,其中,「莫札特鋼琴作品組」有 49 位參賽者、「巴哈鋼琴作品組」有 32 位、「佈爾格彌勒鋼琴作品組」有 82 位、「徹爾尼練習曲組」 有 11 位,加起來共 174 位參賽者——將近兩成的鋼琴參賽者,選擇參加卓越盃鋼琴大賽中個別作曲家的組別。

這次,編輯實際走訪了卓越盃 3 月 31 日的賽程,帶大家一覽比賽盛況,也看看這些參加巴哈、佈爾格彌勒組的小朋友們!當天,我們也採訪到三位鋼琴評審江秉襄周永樂易繼心老師(順序按照筆畫排列),和我們分享巴哈、佈爾格彌勒作品的眉眉角角!

為什麼要有這麼多組別?訪問大賽創辦人鄭吉良老師

每年 2、3 月舉辦的「台灣—卓越盃音樂公開賽」自 2013 年由鄭吉良老師創立,至今已第 12 年。從 2018 年開始,卓越盃鋼琴大賽設立了莫札特作品組。到了 2021 年有了莫札特、巴哈、徹爾尼練習曲及佈爾格彌勒作品組。綜觀臺灣其他音樂比賽,幾乎沒有看見鋼琴組底下還分設這麼多組別的比賽,不禁令人好奇:在鋼琴組設立這麼多組別的原因是什麼呢?

鄭吉良老師提及,近年來,參加音樂比賽的學生越來越多。為了能抱獎盃回家,老師、家長、選手都會有強大的企圖心,曲目會朝難度更高的方向發展。於是,鄭吉良老師便多次與鋼琴評審們針對「選曲越來越大」一事深入討論:

卓越盃音樂公開賽現場照片。

創辦人鄭吉良老師說:「學音樂當然不只是演奏大曲子就好——練習曲及「相對小」的曲目中,藏著許多重要基本功的練習!」因此,鄭吉良老師便在卓越盃鋼琴比賽中,規劃更多元的比賽項目,希望孩子能享受彈琴、喜歡在舞台上與大家分享音樂。

聽到這裡,編輯不禁好奇另一件事情:比賽是與他人競爭的活動,在鋼琴大賽中設立了這麼多不同組別,會不會擔心各組報名人數過少,導致比賽成效不如預期?

因此,卓越盃鋼琴大賽便逐年增加了更多元的比賽項目。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從巴哈 (J. S. Bach, 1685-1850)、佈爾格彌勒 (F. Burgmüller, 1806-1874)、徹爾尼 (C. Czerny, 1791-1857) 的作品開始,感受登上舞台競賽的心情;學齡較久的孩子,學習過李斯特、普羅高菲夫等較大的曲目後,則可以回歸學音樂初心,彈彈莫札特、巴哈的鋼琴曲,也能更加提升「音色」的控制能力與技巧。

「等技巧穩了,再繼續往上爬;得到成就感了,再繼續往前走。」

學音樂的路很長。忙著向前衝刺的途中,別忘了好好花時間,停下腳步,回頭檢視學習的軌跡。

比賽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呢?訪問鋼琴評審老師!

聽了卓越盃鋼琴大賽設立不同組別的來由,編輯心中偷偷萌生了一股躍躍欲試的心情!

但是,好像哪裡又有點卻步……畢竟從來沒有參加過這樣的比賽呀!好想知道,在比賽的時候,巴哈、佈爾格彌勒作品組和一般的鋼琴比賽又有什麼不同?今天,我們榮幸邀請到江秉襄、周永樂、易繼心三位評審老師,為我們大解惑!

評審介紹(順序按照筆畫排列)
江秉襄教授。德國杜塞道夫舒曼音樂院鋼琴演奏碩士。 任教於羅東高中、新竹高中等音樂班圖/​故事音樂會《耶誕阿公趴趴 Go》官網
周永樂教授。美國密蘇里大學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 密蘇里西南浸信大學教育碩士。 任教於北區國中小音樂班。
易繼心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德國杜賽朵夫舒曼音樂院最高演奏文憑、 柏林藝術大學鋼琴演奏與音樂教育雙碩士。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與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1. 音樂性、詮釋、技巧、台風

對於評分依據,江秉襄老師直接開門見山地說:「基本上是相同的!」評審時重視的要點,是對於音樂內容的掌握——也就是樂曲的表達,必須符合作曲家或樂譜標題指示。江秉襄老師透漏,音符以外的「其他符號」(如斷奏、圓滑奏、休止符、強弱記號……等)也是評審重視的關鍵!

2. 不同曲目,要求不同

周永樂老師說,針對不同曲目,要求自然不相同;而觸鍵、技巧、踏板等控制力,就會是評審的重點。因此,不能說不同組別標準不同,只是強調的部分比較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一般組別,很少參賽者選擇莫札特、巴哈這樣的曲目——因為吃力不討好。

所以,設立單一作曲家的組別是很公平的方式,也能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作品。

3.這些重視的事情,就算是流行音樂組也一樣!

易繼心老師說,「標準不會因組別不同而有差異,即使是流行音樂組也是有這些標準。」所以如果有學生專門學流行曲目,但是忽略鋼琴觸鍵、音色等訓練,演奏出來的水準就會略微遜色,沒辦法拿到很優異的成績。

當所有參賽者彈奏同一位作曲家的作品時,先後對比之下,差異會更加明顯。易繼心老師舉例:這次有一個巴哈組別,六位中有四位彈同一首。圖/台灣卓越盃音樂大賽官網賽程,巴哈鋼琴作品幼齡組

1. 巴哈:對時代風格的掌握,以及複音音樂的結構性

至於巴哈的作品,江秉襄老師說,會著重在巴洛克時期的風格:如模仿那個時代主要演奏的樂器「大鍵琴」音色、了解大鍵琴發聲方式等。

易繼心老師及周永樂老師則重視「結構」,也就是多聲部的呈現。易繼心老師說:巴哈的作品經常是複音音樂(polyphony),和古典時期之後的作品差別在於有「多個聲部」——鋼琴演奏者必須要用兩隻手,彈奏三、四個甚至更多的獨立聲部。周永樂老師也說:「如何控制雙手聲部的力度,把結構呈現出來,是周永樂老師在巴哈作品教學時的重點。

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巴哈的作品呢?老師們覺得,巴哈的作品因為複雜,背譜相當困難——必須「將每個聲部分開練習」,才能在音樂表現、觸鍵指法、記憶等多方面有所提升,「分析結構」也會對詮釋作品有所助益。

2.巴哈:對「年代」及「樂譜版本」的認識也很重要!

易繼心老師額外提及:在彈奏巴哈的作品時,還要考慮到巴哈的時代。當時,鋼琴才剛剛誕生,巴哈的鍵盤作品並不是以鋼琴演奏,而是以大鍵琴(harpsichord)、管風琴(Organ)或古鋼琴(Clavichord)彈奏。因此,我們要用現在的鋼琴彈奏巴哈的作品時,就必須注意觸鍵的長短連斷,要仔細地演奏每個聲部,清楚區分每個聲部。這時候,正確的「指法」就相當重要。不僅要把每個聲部彈得清楚,力度、音色也必須清晰生動。練習時,學生也要「有鑑別力」地邊聽邊學。

說到巴哈作品的詮釋,樂譜版本也很重要。樂譜有分成原典版(Urtext)、評述版(Critical edition 或是 scholarly edition)和演奏用譜(Performance edition)。對於後者要比較小心,因為編者會加入很多記號標示,令人分不清楚哪些是原本作曲家寫的、哪些是編者加的。台灣常見的是比較舊的版本,不僅加了很多圓滑線,連裝飾音記號都是錯誤的。因此,易繼心老師建議學生老師們使用原典版,或是一首曲子多找幾個版本比較。

3.佈爾格彌勒:重視「旋律線條」及「觸鍵」,每首曲子都有不同的重點!

提到佈爾格彌勒作品的教學,江秉襄老師特別強調了「旋律的連貫性」,包含手部動作及踏板的配合。此外,符合樂曲的標題及表情術語也很重要,例如藉由斷奏去表達輕快或謹慎的情緒等。

而周永樂老師則說,佈爾格彌勒可以雕琢音樂性和觸鍵的基本技巧,每首曲子都有學習的重點,這些小技巧會了,很多大曲子中的技巧就能輕而易舉的能克服。在佈爾格彌勒的二十五首練習曲 (25 Études faciles et progressives Op.100, 1851) 中,周永樂老師就舉了兩個例子:

第 7 首「清流」(Le courant limpide) 中,就有旋律及伴奏聲部在同一隻手的情形。這個「不同手指力度的控制技巧」,在許多浪漫樂派作品(如舒曼、李斯特的曲子中),都有類似技巧的運用;第 20 首「塔朗泰拉」(La tarentelle) 也是很好的教材,可以幫助許多學生初步認識塔朗泰拉的舞曲個性。此外,佈爾格彌勒的十二首練習曲 (12 Études Op.105, 1854) 及十八首練習曲 (18 Études Op.109, 1858),也蘊藏著豐富的技巧重點,非常值得學習。

佈爾格彌勒時二十五首練習曲中,第 7 首「清流」(Le courant limpide) 可訓練不同手指力度的控制技巧。
佈爾格彌勒時二十五首練習曲中,第 20 首「塔朗泰拉」(La tarentelle) 可以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塔朗泰拉的舞曲個性。

1. 彈練習曲,要知道「練習的重點是什麼」!

周永樂老師說,佈爾格彌勒練習曲,就是在訓練觸鍵的控制和音樂性的線條

面對練習曲,如果只是正確感觸音符和記號,不免有些「機械」——重要的是,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練習的重點是什麼」。除了佈爾格彌勒的練習曲以外,哈農 (C. L. Hanon, 1819-1900)、史密特 (A. Schmitt, 1788-1866) 的鋼琴教本,對訓練手指獨立的速度、力度皆有幫助。

易繼心老師也說,佈爾格彌勒雖然是練習曲,但其實相當適合學生演奏。這些練習曲每首都有不同的特色,所以練習的不僅是技巧,也是音樂的表達。

2. 學習練習曲,也要學習如何「唱」旋律

江秉襄老師說:「詮釋者如何唱旋律,再配合雙手去彈奏樂曲,是練習中很重要的一環。」例如佈爾格彌勒十八首練習曲,作品 109 (18 Études Op.109, 1858) 的第 14 首「船歌」(Refrain du gondolier),旋律第一句就有四個重複的 C 音。這四個 C,若都是用同一種音量去唱或彈奏,會顯得旋律停在原地的感覺;若這個時候,詮釋者加上 6 拍子的節奏韻律去考慮,聲音就會產生一點流動感;如果再加上唱的時候氣的推動,氣的推動就跟手給琴鍵的力氣使用一樣,音樂就更有流動性存在。

藉由在旋律彈奏的磨練,能訓練到更多歌唱性的技巧,使整體音樂更加迷人!圖片為佈爾格彌勒十八首練習曲 (作品 109) 中的第 14 首「船歌」(Refrain du gondolier)

1. 易繼心老師:巴哈的音樂,活生生而有豐富情感!

易繼心老師說:巴哈的音樂其實很受歡迎!以前作曲家會使用巴哈的曲子作改編,後來爵士樂手們會拿巴哈的主題去即興,而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也常以巴哈曲子作配樂。懂音樂的人,都知道巴哈作品的精妙之處:無論在結構、和聲進行、富於裝飾的旋律、多聲部上都完美得令人讚嘆!但是,儘管他的音樂是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彈奏時那股振奮人心、蘊含豐沛情感的能量——是最吸引我、令我感動的。

2.江秉襄老師:巴哈的音樂有著迷人的和聲表現

江秉襄老師說:巴哈運用拆解和弦來表現旋律及和聲感受的方式,是令老師老師覺得最有魅力的部分。如《平均律鍵盤曲集第一冊》(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ook I, 1722) 中的 BWV 847、848、851、866 的前奏曲,及《小前奏曲與小賦格曲》(18 Little Preludes and Fugues, 1712) 裡面的 BWV 926、927、999 及 902 的賦格曲 (Fughetta) 等。

卓越盃音樂公開賽現場照片。

3.周永樂老師:巴哈的多聲部所構成的立體感,相當有魅力!

周永樂老師則喜歡巴哈作品的「立體感」。巴哈是多聲部的音樂,他呈現出的結構性是立體的,像是雙手互搏,有時也像是三到五人的陣法排列一般。周永樂老師說:「我教巴哈,都會用彩色筆幫學生畫出樂曲的聲部和結構,讓他們一目瞭然,才能細膩的表達出各聲部的呈現。」固然彈好巴哈不容易,但巴哈的立體聲道,作品的織度,也是他作品最迷人的地方!

4.周永樂 & 江秉襄老師:佈爾格彌勒的作品就像美味可口的下午茶

對於佈爾格彌勒的作品,周永樂老師形容這些短小迷你的小曲,「就像美味可口的下午茶,有甜有鹹,但每一種都可以有其獨特的滋味,讓人每一種都想吃吃看。」針對每首都有不同風味這點,江秉襄老師也說,佈爾格彌勒的練習曲,能讓學習者從樂曲中練習掌握及表達標題中的音樂。例如十八首練習曲,作品 109 中的第 2 首「珍珠」(Les perked)、第 5 首「泉」(La source)、第 13 首「暴風雨」(L’orage)、第 14 首「船歌」(Refrain du gondolier)、第 15 首「空中精靈」(Les Sylphes)、第 18 首「紡歌」(La fileuse)等,都是很好的練習教材。

享受舞台,累積經驗!大家都是初出茅廬

當天在比賽的現場,編輯看見大小朋友們各自懷著不同的情緒,比完賽的小朋友們,心情放鬆,興奮地分享:「比完賽了很開心,希望下次可以再來比賽!」;上午比完高中組的參賽者,沉著地待在公佈欄旁邊,說自己比賽前原本很緊張,在比完賽之後,雖然還在等成績出爐,但心跳總算漸漸緩和了下來:「因為都沒有彈錯!」下午緊接著就要比賽的佈爾格彌勒一二三年級組參賽者們,還處在緊張的情緒中。

不過,小朋友們雖然滿是緊張,還是不忘大方和編輯分享自己參賽的原因:「因為佈爾格彌勒的曲子彈得很好,所以今天就來比賽!」參加比賽的理由,想不到如此單純呢。多虧有了佈爾格彌勒作品組,才能讓參賽者們帶著能夠真實反映學習狀況、而不是硬是跳級打怪的曲子上場!

此外,編輯也採訪了陪同的家長,發現他們大多是第一次參加鋼琴比賽!第一次的比賽、第一次的舞台、第一次穿上西裝禮服表演……印象深刻之餘,想必這次的必賽也會成為他們日後學琴的重要養分!

同一場比賽,儘管大家心中各自有不一樣的情緒,但想在舞台上展現出好的音樂的那份心情,卻是一樣的。感謝本次受訪的台灣卓越盃音樂大賽創辦人鄭吉良老師、鋼琴評審江秉襄、周永樂、易繼心老師、現場的大小朋友們,以及卓越盃的所有工作人員。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能讓你更加了解鋼琴比賽的巴哈、佈爾格彌勒作品組,也希望能讓大家看見音樂中,那些看似微小、實則至關重要的細節!讓我們一同回歸那份愛音樂初心,分享更多好的音樂及喜樂!

卓越盃音樂公開賽現場照片。

※關於卓越盃音樂公開賽的最新資訊與相關文章,都在音音有代誌!傳送門在這:《報名音樂比賽前必看!參加音樂比賽究竟是好是壞?又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曲目?——專訪蘇敬涵、卓怡君老師》※

張佩琪
Author: 張佩琪

2024 春實習生。學音樂的人。和小豬佩奇(佩佩豬)撞名。 喜歡古典音樂、J-POP,還有諧音笑話;不喜歡會把水壺和食物放在鋼琴上的人。

張佩琪
2024 春實習生。學音樂的人。和小豬佩奇(佩佩豬)撞名。 喜歡古典音樂、J-POP,還有諧音笑話;不喜歡會把水壺和食物放在鋼琴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