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數據光景」會有什麼樣貌?「國際光影藝術節」用音像盛宴告訴你!

本篇字數:1,365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數據對你來說,有什麼樣的意義?是龐大的資料經過整理過後易讀好懂的資訊、經由調查過後有充分信服力的佐證,抑或是與《駭客任務》救世主尼歐有著相同視角,認為萬物萬物皆為資訊流?

今天,就有一個展覽以「數據光景」為題,來討論數據對於支撐與驅動藝術作品的意義!好奇的話,就讓我們來認識「2023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吧~

集結國外知名藝術家來臺展出,帶你看見數據的更多可能性

代科技藝術蓬勃發展,其中,數據就是支撐藝術作品的重要根基,更替藝術展演帶來更多可能性。而今年邁入第四屆的「2023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就以此為題,集結了 6 組臺灣藝術家、3 組國外藝術家作品。

這些藝術家 也大有來頭,好比美國的查克・利伯曼(Zachary LIEBERMAN),是麻省理工學院 MIT媒體研究室教授,這一次他將帶來作品《#反射研究》;日本的笠原俊一(KASAHARA Shunichi)、神田竜 (Kezzardrix)、比嘉了( HIGA Satoru)皆是日本當紅藝術家,這次帶來的作品為《#碎形》;烏克蘭裔、目前定居於西班牙的尤里・勒赫(Iury LECH),則是電子影像藝術領域的先鋒人物,這次會帶著《#光的時間量子》作品前來。

作品挑戰 5G 異地共演,也探討人造科技與生態共存!

值得一提的是,《#光的時間量子》是臺灣、西班牙跨國連線之作,不僅挑戰最遠距離的 5G 異地共演,更利用 5G 低延遲特色呈現創作;展出空間「U-108 SPACE」環形場域也已完成多次精彩的異地共演作品,擁有 5G 高速、大量數據運算,是國內獨一無二的沉浸式影音複合空間,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來體驗看看。

至於臺灣藝術家會帶來的作品也頗具新意,好比王連晟的《#非歐幾何延伸公設》是特定替此次展覽進行的全新創作,巧妙地結合國美館現有的建築切角,希望賦予被忽略的公共空間更多意義;蔡宜婷的《#植光・花》選在大片草坪植入一株株光點花草,不僅讓人心醉神迷,更探討了人造科技物與生態共生共存的未來意象;張欣語的《#樹的噪訊》透過接收器,讓植物體內發出聲音,使我們能突破以往感官限制、得以聽見這些生活在我們周遭綠色朋友們的聲響,感受樹木脈搏、環境變化等特殊聲響!

民眾隨時就能上前欣賞藝術,感官也能徹底被舒張開來!

國美館是文化部推動科技藝術地基地,因此,此次展覽選在國美館戶外廣場、U-108 SPACE展出也獨具深意。而選在戶外展出更讓民眾擁有——「隨時走上前欣賞」感受藝術家們帶來的音像盛宴的便利性,更能因為感官變化,感受科技進步之下對藝術的深刻影響之於、更能改變我們觀看事情的角度以及視野。

另外,此次策展人更邀請到擅長創意程式設計與實驗聲響的教育者葉廷皓、現任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暨所長暨新媒體藝術策展人邱誌勇擔任共同策展人,展區主要分成「數據運算介入」、「感官資訊轉換」、「5G即時交流」三大主題。

 「2023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於 12 月 4 日起至明年(112 年)2 月 5 日展出。

※如果你很喜歡看展覽,搞不好也會對這個展覽有興趣!傳送門在這:《全新光之曲幕特展,利用 AI 直接把大自然搬進劇院內!》※

AQ廣藝誌
Author: AQ廣藝誌

廣藝基金會成立的「AQ廣藝誌」,為表演藝術訊息刊登平台,讓展演訊息互動流通。

AQ廣藝誌
廣藝基金會成立的「AQ廣藝誌」,為表演藝術訊息刊登平台,讓展演訊息互動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