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芭蕾舞劇的最後一作——柴可夫斯基《胡桃鉗》【聽懂 100 首名曲,讓你愛上迷人的古典音樂】

本篇字數:2,413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在西方童話中,平安夜那天,孩子們會在聖誕樹上掛上聖誕襪,懷抱期待踏入夢鄉——今年的禮物會是什麼呢?是心心念念的玩具,還是期待已久的娃娃?柴可夫斯基(P. I. Tchaikovsky,1840 – 1893)的芭蕾舞劇《胡桃鉗》正是描繪了這樣的夢幻場景。

《胡桃鉗》喚起了無數人的童年記憶,成為聖誕節前後必演的重要劇目,其中動人的音樂也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旋律。今天,就讓我們懷著雀躍的心情,一同走進《胡桃鉗》的夢幻世界吧!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背景介紹

《胡桃鉗》是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劇的最後一部,也是他生命晚期的成熟之作。創作於 1892 年,這部二幕芭蕾改編自 E. T. A. 霍夫曼(E. T. A. Hoffmann,1776 – 1822)的童話《胡桃鉗與老鼠王》(Nussknacker und Mausekönig),描繪了女主角克拉拉在聚會中收到心愛的胡桃鉗王子後,進入一場甜美夢境的奇幻冒險。

《胡桃鉗》於 1892 年 12 月 18 日在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re)首演,這座劇院當時是俄羅斯帝國的藝術中心。首演製作團隊陣容堪稱豪華:作曲由以《天鵝湖》和《睡美人》兩部經典芭蕾為代表的柴可夫斯基負責;劇本則由首席編舞大師裴堤帕(M. Petipa, 1818-1910)改編;原本編舞也由裴堤帕一手包辦,但後來他身體抱恙,則由他的助理伊凡諾夫(L. Ivanov, 1834-1901)接手完成;服裝設計由柴可夫斯基的好友兼劇目委託人弗謝沃洛日斯基(I. Vsevolozhsky, 1835-1909)擔任。

儘管陣容耀眼,《胡桃鉗》的首演卻未能贏得觀眾青睞,首演後旋即陷入沉寂。

拿到了喜歡的胡桃鉗娃娃,展現出欣喜模樣的克拉拉。圖/Derek Davis 攝
與長大的胡桃鉗娃娃共舞的克拉拉。圖/Cleveland Ballet

缺點反而成了優點——被美國社會所接納的《胡桃鉗》

一部劇目的成功,除了音樂、編舞、戲劇、服裝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胡桃鉗》的首演遭到批評,原因之一是第一幕啞劇成分過多,第二幕則充斥著異國風情的舞曲,導致兩幕的比重失衡,缺乏連貫性;此外,第一幕以天真活潑的兒童為主的場景,更是讓原本期待看到嚴肅舞劇的觀眾不知所措。《胡桃鉗》真正走入了芭蕾舞劇的經典,關鍵在於1954年由美國芭蕾之父巴蘭欽(G. Balanchine,1904 – 1983)和紐約市芭蕾舞團(New York City Ballet)在美國的成功製作。

為什麼《胡桃鉗》在俄羅斯的首演受到批評,到了美國卻飽受好評呢?除了製作團隊不同以外,也和社會風氣有著極大的關係:美國的聖誕節是家庭溫馨熱鬧團圓的日子,而《胡桃鉗》正好滿足了他們對於節慶氛圍的想像;此外,當時的美國也流行讓孩子們學習古典芭蕾,而正因為《胡桃鉗》的第一幕有許多兒童的演出,而成為孩子們表演的最佳劇目——彷彿當年被社會評論指謫的缺憾,都成了當今成功的因素之一。

《胡桃鉗》在美國大受歡迎,以巴蘭欽的編舞為基礎改編的《胡桃鉗》也被推廣到了世界各地,成為古典芭蕾的代表之作,也是聖誕節不可或缺的經典劇目之一!

克拉拉與胡桃鉗王子在糖果王國所見的雙人舞。圖/New York City Ballet
第一幕的最後,克拉拉與胡桃鉗王子即將進入糖果王國時,仙子們輕巧的起舞的一景。圖/New York City Ballet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賞析

《胡桃鉗》為一部兩幕芭蕾。除了完整的舞劇演出,《胡桃鉗》的部分曲目後來被柴可夫斯基親自挑選並改編為《胡桃鉗組曲》(The Nutcracker Suite, Op. 71a),變成了可在音樂會中演奏的作品。組曲包含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花之圓舞曲》(Waltz of the Flowers)、《糖梅仙子之舞》(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等。《胡桃鉗》的音樂充滿色彩和層次感,尤其是首次使用了罕見的鍵盤敲擊樂器——鋼片琴(celesta),為《糖梅仙子之舞》增添了如水晶般清脆、閃亮的音色,成為《胡桃鉗》的最大亮點之一!

▶ 第一幕

故事發生在德國小鎮的一個平安夜,市議會議長斯塔爾鮑姆(Stahlbaum)家中的大客廳正舉辦熱鬧的聖誕晚會。賓客們攜帶孩子共襄盛舉,其樂融融。議長的女兒克拉拉(Clara,也有版本稱為瑪莉 Marie)在聚會中收到了一份珍貴的聖誕禮物——一個精緻的胡桃鉗。她對這份禮物愛不釋手,甚至在聚會結束後,大家都入睡之後偷偷溜下床,檢查這個心愛的胡桃鉗。就在這時,房間裡發生了奇妙的變化:肥碩的老鼠竄入,聖誕樹和玩具突然變大,而老鼠們開始與玩具士兵和胡桃鉗展開激烈的戰鬥。在一片混亂之中,克拉拉鼓起勇氣幫助胡桃鉗,最終拯救了他!

▶ 第二幕

胡桃鉗變成了一位王子,並為了感謝克拉拉的幫助,邀請她前往夢幻般的糖果王國。在糖果王國裡,各種糖果化身為舞者,熱情地接待克拉拉,為她獻上絢爛多姿的舞蹈。西班牙的巧克力之舞、阿拉伯的咖啡之舞等接連登場,甜美的糖果與優雅的舞蹈令克拉拉陶醉其中。然而,美好的時光終究要結束,胡桃鉗王子不捨地與克拉拉道別。克拉拉從沙發上醒來,才發現:這一切竟是一場甜美而奇幻的夢境!

序曲的最開頭,以輕快的二拍子,進行曲的風格讓人聯想到胡桃鉗王子與士兵們。
《花之圓舞曲》的經典旋律。三拍子的華爾茲,讓人一聽音樂便能想像翩翩起舞的仙子們。
《糖梅仙子之舞》是在第二幕的最後,糖梅仙子輕巧地跳著舞的曲子。柴可夫斯基在此曲使用了鋼片琴,使音樂更加靈巧、神秘,契合糖梅仙子的形象!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嚴選版本推薦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所製作,於 2012 年演出的版本: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所製作的演出:

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Bolshoi Ballet)演出的版本:

最經典的華爾茲《花之圓舞曲》。此為紐約市芭蕾舞團之演出:

輕巧可愛的《糖梅仙子之舞》。此為英國皇家芭蕾舞團(The Royal Ballet)之演出:

糖果王國的茶仙子為胡桃鉗王子與克拉拉獻上的舞步。此為 2012 年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所製作之演出:

參考資料

1.P. I. Tchaikovsky, The Nutcracker, Op. 71, arr. Sergey Taneyev.

2.Moscow: Gosizdat Muzsektor, 1926.(樂譜資料)

3.Jennifer Fisher. Nutcracker Nation: How an Old World Ballet Became a Christmas Tradition in the New Worl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編輯部
Author: 編輯部

音音有代誌,為你帶來音樂大小事。 這是編輯部的公用帳號,不論是音樂常識、冷知識、音樂會資訊或是任何你想知道的,音音有代誌都給你!

編輯部
音音有代誌,為你帶來音樂大小事。 這是編輯部的公用帳號,不論是音樂常識、冷知識、音樂會資訊或是任何你想知道的,音音有代誌都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