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時代的解藥——2025 NTT Arts NOVA 史蒂芬妮.雷克舞團《舞動狂響》喚醒你對生命的悸動

本篇字數:1,371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1,371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提到澳洲頂尖編舞家史蒂芬妮.雷克,熟悉舞蹈的觀眾會聯想到「大編制」的《群像》,那是 2022 年曾在臺北演出的雷克代表作,由 50 名舞者在舞台上展現繁複、密集的排列動作,探索個人與群體的關係;今年舞團將帶來在澳洲、歐洲巡演皆獲好評的《舞動狂響》,以 9 位舞者、9 位鼓手及 9 套鼓組的編制,呈現充滿澎湃生命力的樂觀宣言,5 月 10 日至 11 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
目錄
Toggle史蒂芬妮.雷克畢業於澳洲頂尖的維多利亞藝術學院,曾於澳洲知名舞團Chunky Move、Lucy Guerin Inc、及BalletLab舞團擔任舞者,25歲時被形容為墨爾本「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之一」。2014年她成立史蒂芬妮.雷克舞團,以高強度肢體及大膽詩意的編舞風格聞名。
《舞動狂響》是一部透過「節奏」與「肢體」的即興、重組,所激盪出的作品,由當代最具影響力的音像藝術創作者之一羅賓.福克斯(Robin Fox)擔綱作曲;他擅長將音樂節奏透過雷射媒材,轉化為強烈的現場能量,在《舞動狂響》中,他放下炫目的科技,以最直接純粹的「鼓聲」與舞者連結,以 9 套鼓創造出密集、層次豐富又難以預測的打擊節奏,為舞作注入原始狂野的生命力。
在舞蹈與音樂的對話之間,舞者們不再遵循傳統的 8 拍或是 3 拍結構,而是回應爵士鼓多變的「碎拍」,這對舞者的肢體而言,是一場陌生的挑戰,舞者必須全神貫注地貼合音樂的非線性節奏,產生近乎即興卻極度精準的律動,這也讓整體演出既充滿張力,又有驚人的即時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舞者與鼓手來自多元背景,形成舞台上的另一種「差異美學」。舞者們橫跨騷莎舞、攀岩、霹靂舞、當代舞、芭蕾等不同身體語彙;鼓手則來自實驗音樂、爵士、流行與電音等背景,在舞台上交織出前所未有的驚艷火花。
2018 年,《群像》的宣傳片在社群媒體發布後,獲得數百萬人次觀看,舞團也一夜間爆紅,獲邀至臺灣、德國、法國等地演出,今年,她應邀為澳洲阿德雷得藝術節開幕創作,秉持平等共融的信念,編作由 1000 名舞者演出的作品《Mass Movement》,任何年滿 12 歲、跳任何風格舞蹈的人都可以參加,展現了她在澳洲舞壇的重要影響力。
史蒂芬妮.雷克說:「看起來我好像是突然開始創作這些大型作品,並獲得許多機會,但這其實是我多年職業生涯累積的成果—從舞者、自由藝術家到獨立創作者,一步一步慢慢累積而來。」
《舞動狂響》誕生於疫情後的墨爾本,史蒂芬妮.雷克說,選擇以「Manifesto」為題,是代表著希望、能量與喜悅的宣言,一部充滿原始狂野能量的作品。《舞動狂響》對舞者而言強度很高,充滿血汗、淚水與歡笑,也有平衡融入感性、溫柔與產生連結的時刻,「希望觀眾能激動地從座位上跳起來,有一種想一起站上舞台的衝動!」
※關注音樂圈大小事,盡在音音 News:《莫札特《唐.喬凡尼》中原大學震撼登場 樂興之時管絃樂團再現經典》※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