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參加音樂比賽?該怎樣幫學生培養正確心態?
本篇字數:2,697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7
難過0
驚訝1
有趣3
本篇字數:2,697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當音樂學習來到了一個段落,似乎就不免碰到一個超級經典的靈魂拷問:是不是該去參加個音樂比賽試試身手呢?等等,先別急著報名啊!頭洗下去之前,先來說說:我們到底為何要參加音樂比賽?這些比賽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樣的經驗?參加比賽時,又該抱持著怎麼樣的心態比較好呢?
這次,音音有代誌特別邀請到畢業於國立巴黎音樂院鋼琴演奏第一獎及室內樂最高演奏文憑,並且在國內擔任過多次音樂比賽評審的鋼琴老師蘇敬涵,來與我們聊聊:音樂比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目錄
Toggle一開始,就要先請老師為各位苦海中猶豫不決的家長和學生指點迷津:參加音樂比賽到底能幹嘛?
蘇敬涵認為,適度給學生參加比賽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檢視學生是否能「完整呈現」現階段所學習的曲目,再來,也能藉由參與音樂比賽的過程「提升學習的能力與動機」,而最難得的收穫之一,便是能在比賽中「獲得專業評審給予的回饋」。
比起平時練習的常態曲目,為了在音樂比賽獲得佳績,學生與老師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與耐心去準備,而蘇敬涵相信,在這樣的準備過程與心態轉換下,能讓學生鑽研更多樂曲細節,進而追求更加完整的呈現。
蘇敬涵以自己指導學生時的經驗為例,解釋所謂「準備好」,其實包含不同的面向。除了曲子的熟練度、基本功之外,心理上的準備更是重要。像是有些學生尚未進入狀況,或是因為怯場等等原因,對於比賽仍有遲疑,那身為師長,其實可以多給孩子一些時間準備。
蘇敬涵笑說,自己其實教過不少學生,當技巧與心態都準備就緒時,會主動向老師提出,希望可以參與比賽、挑戰自己。這時候,挑選比賽就很重要囉!
首先呢,蘇敬涵會檢視每一個學生的程度,來評估適合他們參加的比賽,而台灣大大小小的音樂比賽這麼多,報名時就需要考量主辦單位的「公信力」與「專業性」,以及舉辦的「穩定度」等等。
準備好了心態、挑選好了比賽,下一個大難題就是:決定自選曲!
蘇敬涵說,想要挑選合適的曲子,首先要考量參賽者本身的個性和條件。比如說,如果學生手指靈活、基本功很強、指力也不錯,那老師應該挑選能令他一展所長的曲目,讓他上台好好發揮。而若是學生演奏的音樂性特別好,就可以選擇旋律性較高的作品,讓他可以呈現出自己的特色。
當然啦,每個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對此,蘇敬涵給出了錦囊妙計:「趨吉避凶」(揚長避短)!
蘇敬涵提醒,選擇比賽曲目時「切記不可跟風」,不要覺得人家彈得好,自己一定也能彈得好,因為每個人的條件都不太一樣,跟風很可能會選到不適合自己的曲目。假設參賽者本身是個手很小的人,卻想要跟風挑戰李斯特的八度和弦,反而會暴露出自己的短處,讓評分因此受到影響。
所以說,在選擇比賽曲目時,蘇敬涵覺得學生應與自己的指導老師進行充分溝通,聽聽老師以專業經驗給出的分析與建議後,再去選擇曲目,會更事半功倍喔!
蘇敬涵為我們破解了這其中的玄機,原來,由於賽制的時間限制,有些前頭鋪陳較長的曲目可能會被跳過。以台灣的市賽為例,指定曲聽一分半到兩分鐘,自選曲最多三分鐘,在這樣的限制之下,許多人會選擇開頭較為精彩的曲目。不過,其實這些樂曲之間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在賽制之下,逐漸形成的習慣,當然囉,也沒有所謂真正的「比賽禁忌曲目」喔!
說到這裡,蘇敬涵分享了另一個賽場上的有趣現象:由於演奏時間短,許多參賽者會練到剛剛好的地方,後面就簡單帶過。不過,萬一時間算得不夠精確,演出到一半就卡住,那可就有點尷尬啦!
關於曲目,蘇敬涵也要給大家超溫馨小提醒:可以在參加不同比賽時,準備不同的曲目。
啥?那準備不完怎麼辦?為什麼不能一首曲子走天下呢?蘇敬涵說,雖然這樣在短期內感覺 CP 值比較高,但是如果未來要去參加國際性或是更專業的比賽,可能就會因此受限,練的曲目不夠多,能夠跟別人競爭的作品也就少了,準備比賽也會更辛苦一些。
另一方面,如果嘗試的曲目只有固定幾首,也可能會影響視奏的能力喔,因為翻來覆去都是同樣的內容、沒有接觸新曲目的練習機會,可能會讓視奏能力慢慢變差。所以各位,還是乖乖把曲子練好練滿吧!
有時候,某些參賽者可能有錯音,卻仍然拿了高分,或是部分參賽者全都演奏正確,卻仍沒有好名次,這又是為什麼呢?
蘇敬涵說,這是因為比賽評審們需要考慮的面向,絕不僅僅只有「錯音」而已,畢竟音樂比賽可不像數學考卷,寫錯了就按比例扣分。
音樂比賽評審不僅要考慮參賽者的技巧、基本功是否扎實,也需要聆聽他們呈現出的音色。有些參賽者可能一個音都沒錯,但對於樂曲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音色甚至沒有任何變化,那就無法打動評審。
此外,台風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這裡所說的台風,可不是上台時「前滾翻三圈」或是「鞠躬彎得超低」這種形式,而是參賽者在理解曲目的意境和內涵後,發自內心展現出自信,自然地將對於樂曲的掌握體現在舞台上。
至於聽起來有點玄妙的「詮釋風格」,評審老師又是怎麼看的呢?蘇敬涵說,要對作曲家的背景以及音樂特色有所了解,才可以選對詮釋方式,否則,可能把乾淨、純真的莫札特,演奏成熱情、燦爛的李斯特,可就有點兒讓人出戲呢。
說了這麼多,真的要上台比賽太緊張又該怎麼辦呢?蘇敬涵分享了來自一位保加利亞好友傳授的獨門心法:
上台前,一定要保持平靜,帶著無比的自信心,別再去想著那些沒練好的地方、曾彈錯的小節,只要專注在如何表達出自己的音樂,就是最重要的事。
蘇敬涵分享到,這幾年擔任評審,其實常常看到許多非常有潛力的選手,認真練習、投入樂曲,年紀雖小,呈現出的音樂卻情感豐沛。他們在台上演奏的時光,彷彿不是在比賽,而是純粹享受著自己彈奏出來的音樂,若能這樣參與比賽,那不論名次,都是極好的經驗。
聽到了這裡,你是不是也嚮往那樣的比賽體驗呢?如果你也想要追求音樂的細節、渴望得到評審們專業又實用的回饋,那不妨參考蘇敬涵的建議,挑一場適合你的比賽,試試看挑戰自我、追求卓越吧!
更多與比賽相關的準備心法和幕後秘辛,去聽蘇敬涵老師用 podcast 說給你聽: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