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叛逆的靈魂正搖擺著相同節奏:專屬這座島的臺灣獨立音樂〈上篇〉
本篇字數:1,312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1,312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滅火器樂團〈繼續向前行〉的結尾,麥克風傳出極其平緩卻依舊充滿希望的聲音。我想大正的這番話不只講進了台下所有聽團人的心坎裏,也詮釋出台灣獨立音樂究竟何在、為何而在。
臺灣獨立音樂是什麼?近幾年規模逐漸擴大的音樂祭會什麼模樣?這一篇,筆者想用自身的角度詮釋出屬於心中的獨立音樂,以及專屬於他們的故事。
不管是規模越來越大的音樂祭,還是這幾年的金曲獎有越來越多獨立音樂入圍並得獎,臺灣獨立音樂糊化了主流與非主流的界線。那到底是什麼是臺灣獨立音樂呢?
用最直觀的形容,我們可能會聯想到大港開唱、浮現祭這些音樂祭,部分的聽團人會批條毛巾、拿著啤酒、坐在草地上聽音樂;也會有聚集到前三排的樂迷,跟著音樂旋律搖擺身體、揮舞樂團旗幟;另外也會看見音樂祭的重要文化「衝撞」。
通常一首歌到了比較熱門或是激昂的片段,樂團主唱會把雙手伸直,兩隻手手掌朝外做出如同撥水的動作,向樂迷示意要開圈了;接著音樂點一到,集中在舞台前方的聽團人就會開始衝撞,享受那個最沒有包袱的氛圍。
而談到臺灣獨立音樂,每個人心裡會有不同的名單:落日飛車、大象體操、草東沒有派對⋯⋯各有所指對吧?
臺灣的社會風氣與氛圍,這個「獨立」象徵出多元價值的並存、反抗主流的意識,當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創作者的自主精神」。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文章中提到「DIY」的概念,意指獨立音樂創作者從寫歌、編曲、錄音、專輯設計、發行,甚至是賣演唱會門票都堅持一手包辦。獨立音樂因此大幅度保留了創作者的特色與意識,不會為了順應主流市場而做出改變;有一百個樂團,樂迷們就能從他們身上看見一百種故事、一百種音樂的詮釋方式。
對我而言,「自主精神」會是我對臺灣獨立音樂的定義。一個樂團在最初可以一手包辦歌曲創作到演唱會,並且不順應主流市場做出改變,一心一意唱出屬於這個世代的心聲,讓聽團人因此能感受到或多或少的自我認同,進而從喜歡的獨立樂團中,追求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
而聚集這些美好的,就是音樂祭。
本篇為「那些叛逆的靈魂正搖擺著相同節奏:自由的烏托邦,那年春天我在春浪音樂節!〈下篇〉」將會在兩天後發布,大家敬請期待!
※如果你很喜歡聽獨立音樂,可以考慮來這間咖啡廳!傳送門在這:《斜槓深夜咖啡廳及酒館,獨立音樂小天地 Nearby Cafe!》※
深夜的時候寫寫字、發發短文是件放鬆的事。 喜歡安排兩人的旅行、關照親密關係,常把多愁善感用在感受生活上,讓日子多一些溫度。 喜歡聽台灣獨立音樂,跟熟悉的人一起去音樂祭就像去另一個世界一樣自由自在。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