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竟能演奏古巴爵士?徐崇育拉出讓人念念不忘的搖擺好聲音!【爵士可以這樣玩?04】
本篇字數:2,687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2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2,687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目錄
Toggle磁性的嗓音、優雅的語調,看上去有些正經的徐崇育,骨子裡卻留著自由奔放的血液,以傳統的眼光來看,還非常「不務正業」:大學明明念的是財經,結果卻跑去國外讀了個英語教學碩士,再來又變成了全職的爵士音樂家。這樣千迴百轉的人生道路,如果沒有滿滿勇氣,一般人可不敢輕易嘗試。
不過,他一開始是如何踏上這樣特別的路呢?徐崇育回憶到,與爵士的相遇,最早開始於大學時,碰到了教打擊的陳志堅老師,不僅啟發了他演奏康加鼓(Conga),還領著他聽了各式各樣拉丁爵士的音樂。
這種種的刺激,就像是一條命運的紅線,將一個明明身在台灣的大四學生,與整個拉丁爵士的沿革連結了起來。而這也提前幫徐崇育培養起了一股「音樂魂」,讓徐崇育日後前往紐約時,更加容易融入當地爵士的脈絡之中。
只是,爵士魂先養好了,要真正演奏卻又是另一回事。於是,徐崇育選擇了用大學時的英文輔系當作門票,先在國外念了英語教學,同時從零開始開始學演奏低音提琴,最後才完成了爵士演奏碩士的學歷。
回想這過程著實有些曲折不易,徐崇育卻笑說,爵士這艘船,一上去就很難下來。的確,雖然辛苦,但爵士帶來的滿滿收穫應該也讓人甘之如飴吧!
在眾多不同的爵士風格中,徐崇育最鍾愛的,便是「古巴爵士」(Cuban Jazz),古巴爵士由非洲古巴拉丁音樂風格(Afro-Cuban)轉變而來,源頭甚至可以一路追溯回非洲。
過去黑奴貿易興盛,許多黑人離鄉背井,從非洲大陸遷徙至中南美洲的古巴等地,也將各種家鄉的樂器與旋律帶到了美洲。而後經由不同族群間的激盪,誕生出了獨一無二的古巴爵士風格。
古巴爵士中,可以聽到非常多的打擊元素,更有像是「clave」這種特別的節奏模式,如心跳一般為所有變化奠定基礎。此外,他們也會轉化一些既有的樂器,像是定音鼓就變身成了「天巴鼓」(Timbales),不僅可以隨身攜帶,演奏的方式也與原本的定音鼓大不相同,低音部分主要是在右手而非左手。
想認識更多獨一無二的古巴爵士樂器?讓老師直接介紹給你聽:
光是愛上如此精彩的音樂還不夠,徐崇育更用爵士來「環遊世界」!
在過去唱片、錄音帶還未出現的古早歲月中,除非透過音樂家自己巡迴,否則,異鄉的人們是不可能聽到那些音樂的,而阿姆斯壯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生命歷程如同一部爵士活歷史,所經之處,讓人們對爵士的愛遍地開花。
2019 年,徐崇育&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便嘗試再現阿姆斯壯的足跡,以爵士大神的生命故事為主軸,融入了拉丁爵士與非洲古巴的音樂元素,在緬懷過去的同時,又添加了嶄新的活力,從阿姆斯壯的出生地紐奧良,一路輾轉到芝加哥、紐約等大都市。
什麼?走爵士大神走過的路?什麼?台灣人奏古巴爵士?這個乍聽之下十分艱難的企劃,卻得到了許多支持。徐崇育回憶到巡迴之中,樂團曾在紐奧良的爵士博物館進行演奏,腳踩著大神曾踏過的土地,身旁還有大神用過的第一把小號,那其中的「神聖」實在難以用言語形容。
要在這樣一處地方演出,彷彿一個國外團體來到台灣演歌仔戲給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看,不僅困難重重,更可能被放大檢視。可團隊那近乎「虔敬」的演出,最終帶來了十分好的迴響,許多場次都幾乎完售,也常常有熟悉拉丁、古巴音樂的聽眾主動交流,表達自己的喜愛與肯定。
不過,出門在外少不了各種課題,像是與當地的音樂家合作,常常是落地之後才知道對方的真正模樣,好處是可以馬上融入當地的音樂社群之中,困難則是要在超短的時間內磨合、排練,對雙方都是一項艱難的挑戰。另一方面,合作夥伴來頭很大也是件讓人冷汗直冒的事,像是過去參加西班牙馬德里的國際爵士音樂節,身邊的合奏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古巴爵士音樂家、更是當地的熟面孔,可得加倍認真才不會砸了招牌。
挑戰歸挑戰,驚喜永遠比較多,徐崇育說自己曾在專賣搖滾黑膠的唱片行挖出了一箱超稀有的爵士收藏;也曾在幾個小時的路上,跟知名的爵士鼓手 Victor Lewis 暢聊各路大神的故事;更曾讓聽眾念念不忘,抓著碰到的台灣樂手更新他的近況。
對徐崇育來說,爵士,不僅僅是音樂,更是一種連結、一種文化使命,傳遞、激盪出一個又一個有溫度的故事。
去過了這麼多城市,徐崇育說自己最愛的是阿爾罕布拉宮所在的城市──西班牙格拉納達(Granada),同時融合了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每一個轉身,都不知道自己會撞見怎樣的風景,無處不在的神祕感最是迷人。而下一站,他則想要前往另一個文化匯聚之地摩洛哥,去親手彈彈看傳說中當地某種獨特的 Bass 究竟是什麼樣子,再想辦法將聲音帶回台灣。
你沒聽錯,就是要帶回台灣。其實,走過了這麼多地方,徐崇育始終都不曾忘記要用音樂,讓世界看到最初孕育自己的文化。像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舉辦的「國際爵士日」活動中,徐崇育與樂團便跑到了位於嘉義的花磚博物館錄製影片,這意想不到的結合,卻十足令人印象深刻。
徐崇育分享到,當初會選擇這個地點,一方面是因為想到古巴爵士盛行的西班牙有著非常知名的彩繪與建築特色,與台灣的花磚似乎可以遙相呼應,再來館長也是爵士愛好者,一拍即合下便誕生了這又奇特又合理的企劃。
「創造連結」是徐崇育一直在做的事情,像是台灣媽祖出巡需要敲鑼打鼓,非洲的宗教也有類似概念,甚至神明都有專屬的節奏,聽起來是不是一種挺奇妙的呼應呢?即便膚色不同、隔著大洋兩端,但只要我們願意去思考,都能在文化中尋出相似之處。
而徐崇育最新的企劃,則是選擇了「河」作為連結。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承載著爵士精神,流經之處,灌溉了各式各樣的音樂與文化,當他在紐奧良坐上蒸汽船時,彷彿身心靈都跟著一同 swing 了起來。
回到台灣,他則選擇了從小成長的城市高雄作為靈感來源,密西西比河變成愛河、蒸汽船變成划龍舟,似乎有點跳 tone,卻又突兀地如此讓人驚喜。在創作的過程中,徐崇育翻遍了詩集、小說等等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試著透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詮釋這條河流,究竟,這兩條河匯流的時候聽起來是什麼模樣?可能就要等各位親自去聽《大河精神—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才能知道啦!
更多爵士小故事,讓老師在 podcast 中說給你聽:
音音有代誌的總編輯,主要工作是各種打雜。 2020 年才重新開始學彈鋼琴,雖然手指靈活程度近乎肢障,但對音樂的熱愛依然滔滔不絕。 非常喜歡跨界音樂,永遠想聽到更多好聲音。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