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號會所「國際現場計畫」推進臺灣音樂前進國際現場

本篇字數:1,326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1,326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由捌號會所策劃與執行的「國際現場計畫」經過數月的整備與前置作業後,即將正式啟動,將於下週登場全球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市集——位於德國柏林的 Classical Next,這項獲得國藝會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專案補助的計畫,是首度集結臺灣的音樂製作參與國際展會的行動。除了 Classical Next,今年更將陸續前往韓國、法國等地,積極參與推介與行銷,為臺灣音樂作品拓展國際舞台。
目錄
Toggle自 2019 年起,捌號會所以同樣由國藝會支持的「航道計畫」為基礎,建立跨國製作與演出網絡,成功串聯韓國、德國、奧地利、法國、美國等 11 個國家的藝術節與製作人脈。六年累積下來,捌號會所已推動超過 70 位音樂創作者與藝術家參與海外演出與共製。
如今「國際現場計畫」將更進一步走出臺灣,在展會現場展示來自臺灣的優秀作品。捌號會所藝術總監林芳宜表示,這是效法前輩們一卡皮箱全期跑商展的精神,「產地直送」臺灣多元的音樂文化。同時,她也指出,臺灣的流行音樂、世界音樂、舞蹈、戲劇現在都有穩定由政府部門和場館們支持的輸出管道。然而,藝術音樂、傳統音樂和以音樂為創作核心的跨界製作,即使成績斐然,在沒有公資源的支持下,也無法承擔參展的成本——所幸,現在終於在國藝會的贊助下,踏出了第一步。
今年參展的作品橫跨多元音樂領域,包括由京劇演員與現場音樂共創的《夢廻春閨》、舞蹈與即興演奏對話的《連篇歌曲》,以及描繪臺灣歷史聲音記憶的聲音劇場《20 伍零》和打擊樂 DJ 電聲的《HEMI SEMI DEMI》(自由擊)、探索島嶼文化與虛構地誌的《漂浮小鎮嘉德阿威亞的一天》(NanaFormosa)、長笛演奏與京劇結合的《青.白一念》(華劇場)等製作。
參與團隊包括致力於電聲、影像和打擊樂的草本藥師、絲竹三重奏 CUBE BAND,同時國際作曲比賽與徵件常勝軍的青年作曲家高愷怡,這些都是已經在國內場館正式演出過、擁有高度觀眾口碑的製作與團體,林芳宜笑稱這是「音樂的 TAIWAN TEAM」,將在國際展會中展示臺灣當代音樂豐沛且多元的創作面貌。
擔任總策劃的林芳宜,在疫情前每年都受邀前往觀賞藝術市集與國際展會,累積十多年的觀察經驗。這次作為參展者,除了與捌號會所的夥伴們,精心為參展團隊準備與製作行銷資料外,更邀請來兩位國際顧問,為臺灣作品進行健檢、媒合評估和建議,力求更精準鎖定推展目標。
「國際現場計畫」不僅是一次行銷活動,更是一場關於「如何讓臺灣藝術發聲於世界」的長期耕耘,透過有策略的展會參與和專業團隊的協力,期待讓更多具深度與當代表達的臺灣聲音,在全球藝術市場上被真正聽見、理解與邀演。
Classical Next 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藝術音樂專業展會之一。自 2012 年創辦以來,致力於推動古典音樂與當代表演藝術的創新與國際交流。該展會每年於荷蘭舉行,疫情後於德國柏林舉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策展人、經紀人、場館代表、唱片商與文化政策制定者共襄盛舉,成為藝術音樂領域的重要商務與交流平台。每一年展期四天,參與的專業人士約 1400 人,來自 45 個國家,展覽攤位超過 100 個。在四天的展期裡,另有超過三十場的 Showcase、媒合會、專業論壇、工作坊等。
※聽見更多臺灣之聲:《客家電視台最新重磅劇集《星空下的黑潮島嶼》「雙金」得主洪佩瑜首次演唱客語溫暖詮釋主題曲〈無姓共名〉》※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