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賺錢的方式除了「買股」還有這幾種——自由藝術工作者在 200 年前該怎麼維生?

本篇字數:2,173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投資理財,存股票買基金保心安,是大多數忙碌現代人閒暇之餘的共同點。我們期盼讓努力有實質價值體現,使生活免於危急情況的羈絆,存著的錢就像護身符,總會有用武之地。

這樣的概念,同樣適用於音樂家。例子之一,就是大家相當熟悉的樂聖貝多芬!

買股保心安

1818 年,奧地利國家銀行(德語:Oesterreichische Nationalbank)成為第一家股份公司;隔年,對自己財務狀況相當重視的貝多芬,隨即買入國家銀行的股票,認購了八股擠身股東行列,堪比投資界先驅。

貝多芬是奧地利國家銀行的首批股東之一,圖為貝多芬當時買的股票!圖/Geldmuseum der OeNB官網

有趣的是,以現在的匯率換算,貝多芬當時的股份,一年約莫可以領到臺幣七百多萬!不僅是一筆不小的金額,還讓他在股東排行榜裡位居「中上階層」。

會這樣做的原因之一,是貝多芬在 1816 年 1 月取得了姪子卡爾(Karl)的監護權,可健康狀況逐漸走下坡的他,時不時總會思考

貝多芬的姪子卡爾(Karl van Beethoven)。圖/wikipedia

因此,購買股票,想必是非常有價值的投資。不但每年可以多一筆穩定的股息收入,銀行分配利潤時,他還能多一份收入,以便度過自己經濟困難的時期。

我的維生方法 x 我討厭的維生方法

如果用現代視角回望,貝多芬過去就是以「自由(藝術)工作者」的職稱遊走江湖,既不隸屬於宮廷(註一),也不隸屬於王室,每個月沒有固定收入。可在那個歐洲政治動盪不安、還有拿破崙戰爭(Napoleonic war,1803 至 1815 年)的時代,要靠藝術維生,談何容易。

# 1. 找贊助

當時,教會和貴族資助藝術,因此,音樂家必須學會要如何吸引那些有權有勢有錢人的注意。貝多芬就有取得 Archduke Rudolph(奧地利大公,曾經是貝多芬的學生,曾和他學習鋼琴和作曲,一生都超挺老師!),王子 Lobkowitz 和 貴族 Kinsky 的年金贊助。

Archduke Rudolph。圖/wikipedia

#2. 沙龍表演、公開音樂會

年,貝多芬在維也納大部分收入有一大部分仰賴沙龍表演;漸漸有知名度之後,才會在公開的音樂中收取入場費。然而,貝多芬待在維也納的三十四年間,僅僅在 15 場公開的音樂會中取得報酬,後來更受困於耳疾的苦痛之海,有長達十年暫別公開音樂會的舞台。直至 1824 年,才帶著構思多年的《第九號交響曲》重返大眾視野

公開音樂會演出能獲得的酬勞對貝多芬來說,不但不穩定,也較難維持生計。圖/wikipedia

# 3. 教學

與現今大部分音樂科系畢業生的維生方式亦同,貝多芬也有收學生(當時比較常稱作「私人課程」private lessons)。但是,個性比較衝動、易怒、不修邊幅又不善交際的他,與人互動顯然是一門學問,還曾有對學生 Karl Hirsch 非常憤怒、憤而「咬了其肩膀」的軼事。

雖然有大吼大叫的不好回憶,可是貝多芬還是有得意、相處愉快的學生的,好比大家想必熟悉的徹爾尼就是其一!貝多芬不僅因為被他的才華打動免費教了他三年的鋼琴,更在他的作品《鋼琴理論及演奏大全》(Pianoforte-Schule, Op.500)中特別花了兩個章節,告訴大家「該如何正確演奏貝多芬」的作品。

徹爾尼。圖/wikimedia

# 4. 委託作曲

作曲、作品表現極為優秀的貝多芬,當時曾受不少委託人之約委託創作。通常,委託人會先預付給作曲家一筆錢,完成之後,他們就可以取得六個月的「作品獨家表演權」;過了這段時間之後,貝多芬可以把作品出售、提供給出版商。

因此,貝多芬時常比較不同出版商的報價,期望替自己帶來多一些收入。

貝多芬的第四號交響曲創作起因,正來自伯爵 Franz Oppersdorf 的委託創作。

然而,縱使竭力從各方取得收益,晚年的貝多芬仍經濟狀況不佳,還陷在姪子的官司中無法抽身,耳疾更給了他帶來了無法抹滅的影響。這些心境轉折我們也能從他《32 首鋼琴奏鳴曲》中略知一二,每個細微情緒都動人地體現在裡頭的樂音之中,等待我們再發現。

註一

  • 好比音樂之父巴赫就曾擔任「宮廷樂長」,工作內容負責訓練宮廷樂團樂師、指揮樂團演出,並寫作演出所需的音樂等。當時的薪資也相當優渥,僅次於政府官員。

Karen Lee
Author: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