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茲電子藝術節看見台灣!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奪 2 大獎!
本篇字數:1,300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1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1,300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臺灣在奧地利的「林茲電子藝術節」出頭天啦!首先是新銳藝術家徐容和哥倫比亞藝術家 Natalia Rivera 共製的《Bi0film.net: Resist like bacteria》榮獲互動藝術類最大獎金尼卡獎,創下臺灣得獎的最高紀錄!接著還有黃心健老師的《輪迴》也獲得電腦動畫榮譽獎,兩項大獎一次抱走,讓世界看到臺灣藝術家們的成就!
目錄
Toggle自 1979 年開始,奧地利林茲每年 9 月都會舉辦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數位藝術節。除了展覽、表演及研討會讓世界各國的創作者交流外,還會頒獎給當年的最佳作品!也因為它人才濟濟的盛況,林茲電子藝術節可說是新媒體藝術的最高榮譽,素來更有「電子藝術界的奧斯卡獎」的美稱,由此可見對藝術家來說,獲獎的意義有多大!
林茲電子藝術節專注於探討社會科技與藝術的關係,近年來因科技快速發展,作品形式與題材更加多元,競爭相當激烈。臺灣今年一次拿下兩項大獎,不僅讓世界看見臺灣對社會議題及科技的關注,以及無法被疫情阻擋的創作能量!
今年榮獲林茲電子藝術獎首獎的徐容,有感於近年來政府使用科技強化對人民的控制,便以「人民有必要拿回通訊的自主權」為創作理念,探討人民如何在政府高壓下維持通訊自由。近年來,公民不服從運動的發動與聯繫主要仰賴通訊軟體,就像細菌不需要領導者也能溝通和行動,使她得到靈感創作〈Bi0film.net: Resist like bacteria〉。
徐容在臺灣就讀大學時曾參與太陽花學運,更甚在 2019 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時專程到現場,並將當時在現場觀察到的黃色雨傘改造成WiFi天線,讓使用者不需依賴基地台就能溝通。她想藉由這件作品強調人民掌握通訊自主權的重要性,並在頒獎典禮提到:「箝制自由及系統暴力的環境裡,我們希望這件開源作品能幫助他人建造自己的「生物薄膜」,隱藏、保護自己,也相互支持與溝通。」
當網路成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政府也同樣能使用網路管理人民,網路審查更成為例行工作。徐容的作品不僅完美融合藝術與科技,更聚焦於重要社會現象,反映科技改變人民與政府的權力關係,獲獎實至名歸!
除了獲獎的好消息外,臺灣文化內容策進院與林茲電子藝術中心合辦的「臺灣專場」也圓滿成功!這是雙方首度合作,臺灣團隊不僅能使用豪華的場地與設備,在林茲 Deep Space 8K 的沉浸式空間舉行展演,也把優秀作品推向國際!
首先,《百岳計畫》展示台灣美麗的各式山景,也包含三位音像藝術家王新仁、王連晟與林經堯的演出;接著由虛實展演發展協會帶來兩項作品,其一為《沙盒》,藉由投影世界新聞,使觀者沉浸在看似「安全」的資訊空間,營造諷刺之感;其二為《藍眼淚》,取材自馬祖同名勝景,帶領觀者思考自然美景與海洋生態系統的取捨與衝突。
大自然與網絡科技的精妙與醜惡,濃縮在 50 分鐘滿滿的感官饗宴裡,令現場觀眾驚豔不己,驚呼不斷!如果你對臺灣團隊的得獎作品有興趣,不妨上網搜尋林茲電子藝術獎的相關報導,一起為得獎者們喝采吧!
※如果你很喜歡科技結合藝術,你肯定也會想看看 Google 開發的藝術與文化!傳送門在這:《自己在家也能寫歌劇?Google 藝術與文化 Blob Opera 給你史上最「胖」音樂體驗!》※
廣藝基金會成立的「AQ廣藝誌」,為表演藝術訊息刊登平台,讓展演訊息互動流通。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