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作曲家張紅蘋專輯《綻 Blossom》融亞洲文化及西方音樂底蘊,為臺灣古典音樂注入新聲

本篇字數:3,415 字閱讀時間:6 分鐘

旅美作曲家張紅蘋(Apple Chang)以獨特音樂美學融合東西方文化,在首張個人作曲專輯《綻 Blossom》中,以精湛技法與深厚情感承載歷史記憶與生命哲思。在動盪的時局中,她藉由音樂向不同世代及戰爭中為生命的奮鬥與綻放致敬。專輯收錄五首作品:《櫻花雨》、《藝伎》、《絲路幻想》、《The Unknown Bird》及《The Cloud》,不僅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更使臺灣古典音樂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嶄新視野。

旅美作曲家張紅蘋(Apple Chang)。「身為一位作曲家,我堅信音樂擁有獨特的力量,能跨越一切藩籬,映照歷史文化及天地萬物,更能引發對生命的省思與感悟。」圖/張紅蘋

承接歷史,與當代對話:張紅蘋反映時代之作《綻 Blossom》

張紅蘋以融蘊東西方文化與古典音樂當代語彙的獨特音樂美學著稱。其作品展現對自然元素與器樂技法的發想與拓展,發展出獨具的氣韻與精神內涵,亦深刻反映歷史脈絡與文化底蘊。張紅蘋曾受邀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O)、朱宗慶打擊樂團、紐約新亞室內樂協會(NACMS)等委託創作。其《木蘭幻想曲》管樂版本於 2017 年入圍世界管樂協會(WASBE)第一屆國際作曲大賽決賽,並曾於臺灣、瑞士、葡萄牙、西班牙、芬蘭以及世界管樂節演出。原創作品《春》所描繪臺灣春節文化的力量之作,也於 2024 年受邀灣聲樂團委託改編,於臺灣首演。今年 2025 年二月,張紅蘋的委託創作作品《芭蕾 獨舞》,以斑斕的現代聲響勾勒舞者在精彩亮麗背後的人生剪影,分別於洛杉磯與臺灣首演,獲兩地觀眾熱烈迴響。

《綻 Blossom》發行於去年(2024)年末,為張紅蘋首張作曲專輯,展現了對時代變遷與生命意義的深刻體悟。張紅蘋的祖父在癌症末期因服藥導致意識模糊時,一度嚴厲緊抓著她的手大喊「快躲到防空洞」;其祖母因接獲即時的通報,以僅差一棟房子的距離逃過一劫,卻也親眼目睹空襲掃射。「我無法想像與體會他們所經歷的艱苦,但我卻深深地感受到戰爭對於一個人所造成的陰影與影響。」近年面對世事紛亂,張紅蘋憶起了祖父母經歷戰爭的陰影以及堅強的精神,心中百感交集,因此促成了此張專輯的誕生。《綻 Blossom》於臺北及紐約兩地錄音、製作,透過跨國合作,以音樂致敬歷史洪流中,為生命秉持堅韌與奉獻的每一位旅人。

《綻 Blossom》使音樂成為承載歷史文化與情感的橋樑,引發深刻反思與共鳴。圖/張紅蘋

《綻 Blossom》體現了與歷史文化的緊密連結,也是凝聚張紅蘋於東西方文化融合以及古典與現代音樂交織的經典代表。此專輯在樂器編制上亦開拓了多元與嶄新的結合,其中包括三首器樂作品《櫻花雨》、《藝伎》、《絲路幻想》,以及兩首以鋼琴三重奏為英國詩詞譜曲的藝術歌曲《The Unknown Bird》與《The Cloud》。《櫻花雨》(Sakura Rain)為刻畫時代動盪與戰爭中,刻骨銘心的愛情,於櫻花的紛飛中相遇、也如櫻花的綻放與飄零,短暫卻燦爛。《藝伎》(The Geisha)則表達了對此人物角色的遙想與描繪,以及對此文化象徵與歷史深度的反思,樂音中亦展現了藝伎傳統藝術的美學與底蘊。《絲路幻想》(Silk Road Fantasy)如馳騁絲路的幻想,傳達了對行經絲路中各個民族在生存與遷徙的對望,並藉由發揮弦樂的表現張力,展現了民族文化的靈魂厚度。

《The Unknown Bird》為投筆從戎的愛國詩人愛德華.托馬斯(Edward Thomas,1878-1917)的經典詩作,樂曲中以三音動機的轉化呼應了詩詞中的鳥鳴聲,同時也傳達了其背後所象徵的意涵以及對戰爭的沉痛之聲。《The Cloud》是為英國詩人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的詩詞譜曲。樂曲以充滿著戲劇張力的和聲色彩,以及縱橫交錯的旋律線條,刻畫了詩詞中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此曲編排為專輯的終曲,更呼應此張專輯的精神——對生命的力量與永恆的致敬。此五首作品雖各自擁有其獨具且鮮明的語言,但彼此間卻又透過一條連貫的藝術脈絡與精神軸線,緊扣相連。

在音樂與文化間建立深刻對話,為古典當代音樂添新聲音美學

《綻 Blossom》雕琢並開拓了西方樂器的獨特性及器樂語法,亦發揮人聲的靈魂性與情感表現力。每首作品注入了東西方音樂傳統的內蘊及美學,使音樂在不同文化的交匯之中、以及古典與現代聲響的碰撞之間,展現獨特的聲韻色彩與對話織度並構築了豐厚的文化深度。這也為古典當代音樂增進了嶄新的聲響思維。五首樂曲也深厚地蘊含了古典音樂充滿內在張力的特質,並結合東方美學與文化底蘊「氣」與「留白」,使樂曲在鮮明的旋律性與結構發展中,超越了小節與拍點的框架,將西方音樂的邏輯與推進性,與東方文化中的靜觀與流動感合而為一,使音樂充滿著獨特的收放與靈性。

※ 漫櫻舞綻,落為花語。《櫻花雨》縈繞於千萬線縷的內斂與澎湃,訴說著淒美與雋永的訣別與約定,宛若櫻花的綻放。

《櫻花雨》的靈感,源自 2019 年四月,作曲家張紅蘋於櫻花綻放的時節造訪東京新宿御苑,以及於陽明山賞櫻的回憶。此曲中,透過對於鋼琴與豎琴的細膩雕琢,展現了日本箏曲傳統的精緻,也為音樂鑲嵌了獨特的空靈感與時空的幻化。長笛在氣息運用的多元詮釋、小提琴獨奏迴鳴於東方語韻的抑揚頓挫,同時結合弦樂的縱橫交織,各個器樂層疊對唱、相互托襯——使樂音在跌宕起伏間娓娓道來櫻花綻放翩飛中的真摯情緣,以及時局與戰火摧殘之下愛情的永恆與堅毅。在樂曲中,不時能聽見三音動機的轉換與再現,而這個符號被埋藏得既深層又微妙,於不同器樂間繾綣流轉,有些在第一次聆聽時就會察覺;而有些則是在多次聆聽後才能發現的共鳴,餘韻猶存。

《The Cloud》紐約錄音現場紀錄。左為作曲家張紅蘋(Apple Chang),右為小提琴家尤金.卓克(Eugene Drucker)。圖/Yu-Yu Chen 攝

卓克:妳的音樂極具吸引力,我由衷讚賞妳音樂創作的多樣性

《綻 Blossom》不僅展現張紅蘋結合臺灣與紐約的淬煉,也吸引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頂尖音樂家與錄音團隊共同參與。其中包括了著名小提琴家尤金.卓克(Eugene Drucker)、鋼琴家盧易之、指揮家曾維庸、大提琴家久保田拳(Ken James Kubota )等。此專輯的錄音與後製,由紋聲音樂總監林孝親領銜製作,以跳脫純工程數值的調整思維,為專輯創造了故事性的聲響,展現作品深層的內涵與意境。

《綻 Blossom》展現了東方美學的內蘊以及對於古典與現代音樂技法的敏銳與精煉,如行雲般流轉,超越了傳統框架,也為室內樂揭開豐富的面貌與藝術層次。小提琴家尤金.卓克也讚譽道:「妳的音樂極具吸引力,無論在音色變化,以及旋律與和聲語言的運用,均展現多樣的面貌。我可感受到,在作品中展現了妳亞洲文化的根源及影響,但同時也呈現對西方音樂內涵的細膩處理,我由衷讚賞妳在音樂創作的多樣性。」「妳相當出色地傳達了詩詞的意涵與各詩作的意境,令人印象深刻。」

張紅蘋獨具風格的音樂語彙,及音樂中所含藏的文化美學與歷史深度,於《綻 Blossom》專輯中一覽無遺,更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產生共鳴。其中,她也深受紐約當代知名室內樂團 INTERWOVEN 的關注與合作邀請。該團由榮獲 2019 年葛萊美獎最佳室內樂演奏的小提琴家 Keiko Tokunaga 成立,其宗旨為推動東西方音樂融合,展現亞洲傳統音樂的豐厚聲響與文化。張紅蘋所受邀 INTERWOVEN 的委託創作以「禪」為核心概念的作品,將於 2026 年於紐約首演。

《絲路幻想》台北錄音現場紀錄。《綻 Blossom》不僅為臺灣古典音樂開拓新視野,也透過音樂與歷史的連結,激發文化的省思,深化對時代變遷與生命意義的探索。圖/鄭達敬(Tat Keng, TEY)攝

為臺灣古典音樂注入新聲,回饋社會溫暖力量

《綻 Blossom》為臺灣古典音樂注入嶄新聲響與美學視野,使東方文化的內涵與精神在國際舞台上綻放。藉由開拓古典與當代語法並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髓,此專輯重新詮釋傳統文化與音樂的蘊涵,賦予其新的生命與層次。而英國詩詞由西方音樂的濃厚色彩與東方元素交匯而成,使古典音樂底蘊與當代創想交織輝映,展現了獨特與豐厚的文化織度。

樂曲與文學及歷史文化的結合,反映了以現代視野觀看過去,以多元角度重現歷史記憶與文化脈絡,呈現新的傳承與覺醒——這也傳達了古典現代音樂表達的無限可能性。《綻Blossom》體現了在時局的動盪中所深具的意義與重要性:不僅深化對於音樂藝術存在價值的深度思考,同時也喚起了對時代變革不同層次的回溯與省思,進而引發對歷史文化與生命本質的深刻感悟,無形中化為了對人世間更多溫暖與正向的力量與回饋。跨國合作的演奏與錄製,《綻 Blossom》此張專輯也彰顯了古典音樂的力量,跨越國界,向世界傳遞對和平的歌頌。

張紅蘋的音樂擁有撫慰人心、走入靈魂深處與啟發的力量。《綻 Blossom》也獲得音樂界的高度關注與肯定,並引起媒體與評論家的討論。此張專輯已於全球各大數位平台正式發行,實體專輯目前於臺灣上市,作品內容由張紅蘋親筆撰文,中英文並茂,同時收錄音樂家介紹、錄音現場攝影紀錄與詩詞。在旋律線條與聲部的拋接與延展中,《綻 Blossom》傳遞了對藝術、歷史與生命的深刻省思,也為當代古典音樂開拓嶄新的聲響可能。

◆《綻 Blossom》線上收聽連結:

編輯部
Author: 編輯部

音音有代誌,為你帶來音樂大小事。 這是編輯部的公用帳號,不論是音樂常識、冷知識、音樂會資訊或是任何你想知道的,音音有代誌都給你!

編輯部
音音有代誌,為你帶來音樂大小事。 這是編輯部的公用帳號,不論是音樂常識、冷知識、音樂會資訊或是任何你想知道的,音音有代誌都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