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曾被改為日文軍歌,還曾被明令為禁歌?聊「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的可能性

《望春風》78轉原版唱片 圖/國家文化資料庫

本篇字數:2,176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本文授權轉載自 循聲入座《音樂歸音樂,政治歸政治?-聽〈望春風〉從政治打手到存放記憶的故事》※

文/采郁

今天要介紹的這首歌是許多台灣人應該都熟知的〈望春風〉,看它從「原唱」到「翻唱」過程經歷了什麼,也能從大眾視角看待這樣的作品有什麼特殊意義,最後再來處理近年一直在討論音樂和政治的關係與分際。

〈望春風〉原版為台語歌謠,由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首次唱於 1933 年。當時原唱為純純,是古倫美亞唱片(Columbia)的當紅歌手,其他如〈月夜愁〉、〈雨夜花〉、〈四季紅〉三首【註一】起初也都由她所唱。

〈望春風〉的時代角色,與大環境攸關

1920 年代左右,台灣經歷強烈的武裝抗日過後,開始進入一段不流血社會運動時期。同樣是抗日,但抗日者改以寫報紙、發行刊物、演講等方式爭取台灣人有機會透過選舉,進入議會爭取權益。而當中也有為社會運動創作歌曲的現象,因過去移民關係,主要語言一直是台語,官方不明令禁止,自然使用的人多,在日後成為了台語流行歌曲的前身與重要基石。這是時空背景為何選台語的原因。

一是蓄音器(現在稱留聲機)傳入,讓唱片工業興起(古倫美亞唱片便是從「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商會」沿革而出的唱片商標);另一則是西方音樂進入教育體制,影響台語流行歌的音樂內涵,有了這些外來器物與知識制度,讓音樂得到健全發展,從精神上改變人們的想法理念。

古倫美亞唱片1940年代商標(林太崴. 玩樂老臺灣. 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5: 29)

起初,在創作〈望春風〉這首歌之前,古倫美亞唱片已因〈桃花泣血記〉(台灣第一首台語流行歌)這首歌而獲莫大成功。便邀請了李臨秋和鄧雨賢作詞、作曲,於是李臨秋結合了淡水河夕照時的景色創作這首歌,描寫女性渴慕愛情的心聲,但因禮教關係,只能深藏心底的故事。

隨著日治後期進入皇民化運動,日本當局亦明白音樂對文化與思想傳播有一定功效,因此限制了台語歌發展。並把〈望春風〉改編為〈大地は招く〉,搖身一變成為讚頌當局的歌曲。歌詞內容當然被改得面目全非,轉為日文歌詞寫下「御國に捧げいざ行かん 大地は招く氣は勇む」大意是大地在召喚,將這個身體奉獻給國家之類的洗腦式戰爭歌,影響著一代台灣人的記憶。

〈望春風〉的命運多舛,雖然戰後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期,因為恢復使用台語而持續被翻唱,慢慢回到台語流行音樂寶座。但旋即在戒嚴進入白色恐怖時期,被政府當局以「淫詞艷曲」而成為了禁歌。

一直到了解嚴後,〈望春風〉才又漸漸回到了人們的記憶中,加之又有更多知名歌手改編,使它成為多數台灣人留在基因裡的音樂。其中陶喆於 2007 年的翻唱版本,更大幅加入了現代觀念到歌詞裡,尤其一句「自己買花自己戴 愛恨多自在」更是表明了女子早已擺脫了禮教約束,而成為一位愛恨自在的人。

直至近年,〈望春風〉的元素仍保留在許多音樂人的作品當中,一如曹雅雯《禁》專輯中的〈是咧吹啥貨〉靈感便由這首歌成為禁歌而來;柔米《鎮妹》中的〈35 Sec Spring Breeze〉錄下她自己哼唱一段〈望春風〉的 track,是講台語的外婆教她的第一首歌,成為一段記憶放入專輯中……

當藝術遇上社會與政治

回頭來看,一首歌會被改編或流傳很大一部份和「記憶」有關,而這份記憶起初其實只是想把某樣精神或現況傳給後代,縱使期間被更大的外部勢力干預,也很難被撼動。一直到了現代,在被洗滌過後,才重新又進到新作品當中。

歌詞內容會隨時代而遞嬗,但音樂卻能穿過近百年來到了我們面前,其實那些「記憶」早已變成音符,形成各自對長輩們的「印象」,長出了不同故事。這就是大眾眼裡一首會因為翻唱勾起記憶的模樣。

最後,來處理一道相對棘手的問題。如今的音樂還能不被當局政府或社會打擾,成為純為藝術存在的作品嗎?答案肯定是有的。但絕大部分作品只要涉及人、情感,想記錄當代,只要放在公開平台都會成為眾人之事。微至小情小愛的觀念,大至流行文化的輸出、政令宣導的使用。

而我們該慶幸的是,過去許多作品因傳唱度高,被迫成為政令宣導、洗腦人民的政治打手;現代大多數地區的音樂作品不會被強制使用(用也要經過同意)。每個人都有伸張自身觀點的權利,當然音樂也是,它可以遺世獨立、孑然一身,作者孤芳自賞。也能成為傳唱度高的作品,被眾人解讀,站定作品的歷史定位。

註解

  • 【註一】〈望春風〉、〈月夜愁〉、〈雨夜花〉、〈四季紅〉:這四首歌後來合稱為「四月望雨」,是台灣流行音樂的先驅。

※你也對音樂作品中的歷史深感興趣嗎?這篇內容也推薦給你!傳送門在這:《寫出《望春風》的台灣一代歌謠詞人!竟然還寫過電影劇本?04/22李臨秋生日快樂》※

采郁@循聲入座
Author: 采郁@循聲入座

臺灣音樂自媒體網站「循聲入座」主理人 / podcaster,遊走於獨立、主流音樂及場域的跨領域自媒體創作者。平台主要從事樂評、專訪、時事評論、紀實、歌詞分析等文字、聲音工作,亦曾擔任學校講師、專輯企劃、專業寫手和採訪記者等,為台灣大型音樂祭(大港開唱、浪人祭、浮現祭等)的媒體之一。

采郁@循聲入座
臺灣音樂自媒體網站「循聲入座」主理人 / podcaster,遊走於獨立、主流音樂及場域的跨領域自媒體創作者。平台主要從事樂評、專訪、時事評論、紀實、歌詞分析等文字、聲音工作,亦曾擔任學校講師、專輯企劃、專業寫手和採訪記者等,為台灣大型音樂祭(大港開唱、浪人祭、浮現祭等)的媒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