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腦財經、右腦作曲!作曲家黃鐘醇《矽島》世界首演八月在臺灣 :用音樂告訴世界臺灣的好。
本篇字數:2,291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2,291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目前居於美國矽谷的避險基金經理人黃鐘醇(Owens Huang/OHNomad),將於今年 8 月 17 日及 18 日,攜手晨邊高地室內樂集(Morningside Heights Ensemble),返台帶來以七重奏編制的作品《矽島》(The Silicon Island)世界首演。
目錄
Toggle黃鐘醇,1984 年生於台北,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臺灣大學化學系畢,理工背景出身的他,在 29 歲那年選擇赴美就讀史登商學院(Leonard N.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並在讀完 MBA 後轉行進入避險基金(Hedge Fund)領域,投身金融產業趨勢與投資標的;成為作曲家前,黃鐘醇與音樂「初接觸」之經歷,不過是高中期間,在音樂老師的規定下,被要求聆聽台北愛樂電台,並曾參與建中校內合唱團。
而後,2020 年,黃鐘醇一次偶然下,為紐約市林肯中心附近傳出的古典樂音所感動,遂下定決定開始學習理論作曲,並重拾一度放棄的鋼琴演奏技藝,疫情期間,讓他得以放緩腳步、重新思索人與時代間的獨特關係,並將所思所感於作品中抒發,在那幾年全球的「非常時期」下,他用音樂作品「撫慰人心」,並在 Spotify 累積一眾忠實樂迷。
令人訝異的是,從開始學習作曲到完成作品,黃鐘醇只用了短短三年,2023 年,他便帶著作品《起源之地》(Places of Origins)問世及首演,攜手長笛演奏家郭容安(Ann Kuo)一同登上兩廳院演奏廳舞台,聽眾好評如潮外,更以此作一舉拿下 2024 年加州音樂教師協會(Music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California,簡稱MTAC)所舉辦之作曲比賽中,非職業成人作曲組第一。
「斜槓再斜槓」的黃鐘醇,從理工跨入財經,再從華爾街的基金人,成為古典作曲家,據中央通訊社專訪,黃鐘醇認為,「我不是學院派出身,創作沒有包袱,而且我臉皮很厚,不喜歡我的音樂我也無所謂。」他說,自己會用市場角度去了解大家喜歡或不喜歡他的音樂,「但我不會改變初衷,就像大家也許會一股腦兒賣一檔股票,但我會從市場角度去了解,我理性分析之後,會當那個『少數的存在』,堅持下去。」
第一樂章,以 400 年前,在煙波浩渺的台南外海航行的漢人移民拉開序幕,透過四度與五度和弦的使用、五度與八度的音階跳耀,帶領聽眾從感受那段對未來和新土地的不確定性感,到拓荒者走出迷霧、迎接不同文化的碰撞,聽者可同時聽聞阿美族《老人飲酒歌》與象徵中國傳統的五聲音階,代表不同文明的初遇。
第二樂章,黃鐘醇嘗試觸動臺灣史中的「族群碰撞」,樂章開頭以長笛獨奏帶入明顯的日式旋律,再輔以小提琴的撥弦聲,透握樂曲,呈現大時代中高壓嚴謹的現代工業社會、嚴重的身分認同問題,以及被族群同化的壓力;緊隨其後,第二樂章在濃密的音符中進入了高潮,講述對於戰爭的無奈、不安,與憤怒感,長達將近二十小節的音符迸發中,各樂器交織出不同的情感,或緊張混亂,或傷心無奈,在充滿張力中,各聲部進入一種無奈的和諧,象徵這段共同受創傷的歷史記憶。
別於第二樂章的悲愴,第三樂章則以雀躍的五度音階引入,帶給聽眾溢於言表的喜悅之情,雖然心靈的禁錮與創傷仍未獲得撫平,但高速的經濟發展,暫時帶給臺灣表面的自信;直至樂章中段,黃鐘醇在音符間重新梳理臺灣史脈絡,於正視歷史傷痛與痛定思痛的反思中,終得到心靈上的救贖。
樂曲《矽島》的創作,源於受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的啟發,過去數十年來,臺灣紮實建立起的半導體與硬體供應鏈,為屢次危機中出打下轉機的可能性,成為世界 AI 科技革命推手,他用他深入研究科技產業的視野和洞察力,樂觀描繪出臺灣乃擁有無限潛力的矽島。
據臉書粉專「老波 the No-Filter Generalist」資訊,繁忙之餘,驅使黃鐘醇持續創作的動力,源於其堅定的信念,希望透過自己在投資與音樂上的天分,以音符承載使命,向世界展示臺灣品牌,他表示,「身為一名基金經理人,我想用音樂告訴世界,為什麼臺灣與臺灣人值得投資」。
今年 8 月 17 日及 8 月 18 日,黃鐘醇:《矽島》世界首演,將於音樂會 【民謠狂想】晨邊高地室內樂系列 演出,對此,黃鐘醇表示,「感謝晨邊高地室內樂團團長黃子維的邀約,以他的室內樂團編制加上長笛創作。」音樂會演出地點分別為臺南涴莎藝術展演中心-藝術館A、兩廳院演奏廳。
※還在猶豫不決?不妨來了解了解更多關於晨邊高地室內樂集演出相關細節!傳送門在這:《歡迎來到「迷你西洋音樂史」課堂!看時光淘選下,古典樂蘊含的美好價值 ft. 晨邊高地室內樂集團長、大提琴家 黃子維|Ep 167》※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