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日就要看月亮!跟著音樂一起飛向宇宙
本篇字數:1,284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1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1,284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說到月亮,你會想到什麼音樂?是經典老歌《月亮代表我的心》或是火星人 Bruno Mars 的《Talking to the Moon》呢?
在 7/20 月球日(登月紀念日)的今天,讓我們介紹給你古典音樂家寫的「關於月亮」的作品吧!
目錄
Toggle貝多芬的奏鳴曲被稱為鋼琴的「新約聖經」,這首《月光》是其中非常耳熟能詳的作品之一,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會使用《月光》作為配樂。
關於貝多芬的情人,一直都有許多不同的傳聞,至今仍是一個謎團。1800 年,貝多芬遇見了一個 15 歲的女孩裘莉塔·圭齊亞蒂(Giulietta Guicciardi),原本裘莉塔是貝多芬的學生,但慢慢地,貝多芬深深愛上了這個女孩,還萌生了和裘莉塔結婚的念頭。雖然到最後,他們仍因年紀和身分差異沒能在一起,但貝多芬留下了奏鳴曲向心愛的女孩表達愛意。
但是!其實原本貝多芬並沒有打算將這首奏鳴曲獻給裘莉塔,怎麼肥事?!原來,貝多芬原本想給裘莉塔的其實是《C大調輪舞曲》(Rondo in G major, Op. 51, No. 2),這首愛意滿滿的作品,在一次貴客來訪的時候,因為各種政治、現實因素,被迫送給里奇洛烏斯基(Lichnovský)伯爵夫人,貝多芬一個不爽就隨便找了另一首作品送給愛人了。
此外,其實貝多芬本人沒有為《月光》這首曲子取這麼浪漫的名字ʕ•̀o•́ʔ一位評論家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Heinrich Friedrich Ludwig Rellstab)在貝多芬逝世 5 年後撰寫的評論中提到,第一樂章的朦朧氣氛有點像琉森湖夜晚的月色。從此數十年間人們便習慣性的稱這首奏鳴曲為「月光」,久而久之,這個名字就被沿用至今了。(原來如此!)
另一首著名的〈月光〉則是德布西的作品,這首鋼琴曲是德布西的《貝加馬斯克組曲》(Suite bergamasque)中最著名的一首。
這首鋼琴曲被改編成各種不同樂器的版本,不少影視作品也用了這首曲子當配樂,像是前陣子很紅的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中,可魯的歌單中就有這首。那麼,德布西是怎麼寫出這首讓人聽了就會感覺置身在月色下的經典的呢?
德布西的靈感來自於法國詩人魏爾倫(Paul Verlaine)的詩作〈月光〉(Clair de Lune),這首詩描寫著帶著面具在月光下跳舞的人的場景和看似快樂,卻將憂鬱隱藏於面具之下的悲傷情緒。
在德布西的月光中,描寫了透澈的月色,在寧靜之中卻又似乎暗藏著一絲惆悵,彷彿將魏爾倫詩作中的人活靈活現的透過音樂畫了出來。
我們都不是阿姆斯壯,要當上月球或是宇宙遨遊實在太難了!如果光是看看月亮、聽聽月光還不能滿足你的話,那來跟著霍爾斯特一起飛到其他行星吧!
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是由太陽系的七個行星組成的管弦樂作品,七顆星星任君挑選!雖說一般認為這些行星的命名比起天文學更是占星學上的意義,但無論如何,這七個樂章都是非常有魅力的,且各自都有它代表的使者!不少電影配樂也都會用到這部作品,像是火星、木星都是非常受歡迎的!
看完這麼多首跟月球有關的曲子之後,你最喜歡哪一首呢?在月球日這天,就用你最喜歡的音樂作品帶你一起欣賞月色、遨遊宇宙吧!
曾任音音有代誌的編輯,從小學音樂後來跑去讀別的科系最後又回到音樂的世界。有一點點奇怪有一點點可愛,是貝多芬、Day6、小提琴家陳銳和金本索里的狂熱粉絲。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