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技藝打磨成「Peiching 握法」!吳珮菁 12 月《Every Moment Counts》全台巡演,木琴六棒技法專書同步發行
本篇字數:3,310 字閱讀時間:6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3,310 字閱讀時間:6 分鐘
今年 12 月,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吳珮菁不僅將舉行北中南個人獨奏會《Every Moment Counts》,展現一身的擊樂功力;她也將鑽研 30 年之六支棒子演奏法整理為「Peiching 握法」(Peiching Grip)並出版成書:《六棒木琴演奏藝術——「Peiching 握法」的探索與突破》。回首來時路,吳珮菁於今(12)日記者會感性落淚,談及人生起伏也曾想過放棄,但特別感謝朱宗慶老師的器重,鞭策和鼓勵自己至今。
目錄
Toggle過去 30 多年來,作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始團員之一的吳珮菁,18 歲即為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席,隨朱團在海內外巡演超過 3500 場次,並多次舉行個人獨奏會,積累豐富舞臺經驗的同時,也擁有諸多為六支棒子木琴演奏曲目世界首演的機會。
活躍於國際舞台,經常受邀與國際頂尖樂團、演奏家合作演出,並擔任世界各國木琴大賽評審,足跡踏遍美、歐、澳、亞四大洲,正是這麼一位收穫藝評「世界級的擊樂家」的美譽的吳珮菁,說起對自我的定義,卻給出如是註解:「現實生活中挺迷糊的一個人。」
即便是在自己熟悉的家中,走路撞到牆壁、開關錯按更是常有之事,她坦言,「好像對生活大小事都欠缺注意的心思。」「說真的,我的世界裡,好像只有音符。」,她的日常,被教課、錄電台、練琴、背譜所填滿,至於其餘時間,用於思考,腦海中盤旋的,卻往往也與音樂相關。
1994 年,吳珮菁正讀博士班,發現在木琴演奏上,僅僅四支棒子已無法滿足那顆亟欲向音樂世界再深度探索的心,「我想要更多的和聲、更多的旋律、更多的可能性!」她在美國鐵琴家 Gary Burton 的四支棒子握法為基礎下,幾經實驗、反覆推敲,遂有「Peiching 握法」的問世——
讓每隻手中原本的兩支棒子的下方內側加入第三支棒子,透過食指下壓或上提中間棒子,得到獨立演奏性,也提供更大的演奏空間。
在記者會中,朱宗慶分享,五年前的年底,他接到吳珮菁的一通電話,原以為只是師生間的「約飯」,電話中,吳珮菁告訴他:專書初稿已完成,想請老師過目。
寫書的背後,實則是一點不易的漫長產出過程。2015 到 2017 年間,吳珮菁先後經歷自高處重摔導致肌肉斷裂及粉碎性骨折、聲帶沾黏等意外。
復健期間,她還持續在國際舞台上表演,鑽研六棒技巧的腳步更是未停。不過,用受傷身體與聲音,面對高難度的六棒技法,挫敗感可不是一星半點,她指出,木琴樂器本身有構造上的限制,如何讓和聲與音色更加豐富,有許多要待克服的技術問題;同時,長年一門心思撲在音樂的她,說自己琴練得慢、腦袋也想得多,一首曲目,往往一個音一個音細細推敲才得以進行,琴房中的反覆琢磨思量已成常態,「會覺得自己進步非常非常緩慢,花了那麼多時間,總覺得處處不夠好。」「說實話,那時,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
當那位在老師眼中好勝心強、帶點固執卻韌性十足的學生,展露出徬徨,朱宗慶察覺到吳珮菁那幾年的迷惘,他對她說:「珮菁,妳應該要寫書,要把過往的積累好好歸納整理。」「也要開一場獨奏會,把這次的演出,當作一次告別舞台,或者,成為妳未完音樂路上的全新開始!」
「不是結束,就是開始」的背水一戰態度,我好奇詢問珮菁老師,當年聽聞時,有何感受,是否充滿壓力?她笑說,完全不會,反而是將老師的話語當作一種鼓勵,「也不會有成功或失敗的想法,因為其實知道,演奏這件事我還會一直、一直持續地做下去。」
今年 12 月 3 日,吳珮菁《六棒木琴演奏藝術——「Peiching 握法」的探索與突破》將正式發行,內容不僅深入講解「Peiching 握法」所發展出的六大演奏方式,包括「自然演奏法」、「食指下壓法」、「食指上提法」、「縱向內打法」、「左右側打法」與「棒子轉位法」;關於棒子間距調整、每支棒子的敲擊方式、演奏位置、手指運用法則,乃至橡皮筋的輔助等,書中,也將全面揭露吳珮菁多年演奏技巧與心得。
與此同時,也收錄多首六棒木琴獨奏曲、協奏曲,以及六棒木琴與循環效果器、打擊樂四重奏、14 件打擊樂器之曲目,吳珮菁期待與愛樂人們分享整套完整的「Peiching 握法」。
專書出版外,今年 12 月 3 日、11 日、13 日,吳珮菁也將分別於臺中、臺北及高雄,舉辦睽違 10 年的個人大型獨奏會《Every Moment Counts》,以五首精采絕倫的曲目,作為自 12 歲開始接觸籍樂以來一路的溫暖回應。
吳珮菁分享,過去她對作曲家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同時間不超過六個音,其餘我都會盡力演奏出來!」在本次《Every Moment Counts》獨奏會中,她精選了五首樂曲,其中包括張瓊櫻的〈戀棧〉與林金丞的〈巴黎聖母院〉,這兩首作品是收錄於《六棒木琴演奏藝術──「Peiching 握法」的探索與突破》一書的選曲。而另一首:張鈞量〈長平公主〉,雖未被專書收錄,但書中收錄了作曲家的另一作品〈水之詩〉,吳珮菁表示,「三首六棒曲目皆是個人非常喜愛、並且兼具藝術性及技巧性的經典,也是「Peiching 握法」的具體實踐。」
此外,獨奏會中還包含兩首全球首演的作品。首先是臺灣作曲家劉韋志的〈莉莉絲之夜〉。此曲原本是 2014 年受委託創作的六棒木琴協奏曲,但作曲家在討論今年的首演時,認為經過十年的沉澱,他對此曲有了全新詮釋,遂決定重新編為聽覺刺激、充滿穿透力的「六棒木琴獨奏曲」。
另一首作品,則是美國作曲大師約翰.科里利亞諾(John Corigliano)創作的擊樂協奏曲〈魔術師〉,此曲運用了「金」、「木」、「革」等打擊樂器材質,甚至使用多達 43 件樂器,極度考驗獨奏者。吳珮菁表示,去年收到與美國波特蘭交響樂團共同演出〈魔術師〉的邀約,在今年 2 月美國演出後,她希望將這份精彩帶回臺灣,因此在作曲家同意下,特別邀請管風琴家余曉怡改編此曲,並邀請管風琴家陳相瑜協演,呈現〈魔術師〉管風琴協奏版的全球首演。
自小學三年級起,在其他孩童玩樂的年紀,她下課後多半在幫忙家中生意度過,一天要包 50 到 60 斤皮餛飩的經歷,練就了她的手勁,成為她往後擊樂演奏路上的助力,「包完餛飩後,我才能開始寫功課,很難想像小學三年級的我要到半夜才能睡覺。」後來,又學珠算,打打算盤常獲獎的她善於算數,無形之中,對往後學音樂算節拍的精準度有所啟發。
舞台外的童年經歷,抑或成長路上的人生起伏,既成就她演奏時的情感投入,也串起本次音樂會的標題:「音樂是珍珠,時刻都算數!」吳珮菁認為,「即便是那些不容易的時光,也是我人生中珍貴的歷程。」「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很珍惜這些不同的時光,也很感謝如珍珠般珍貴的音樂。」
吳珮菁也特別感謝老師朱宗慶的一路支持,「一直以來,老師對我,都比我對自己還有信心。」朱宗慶則表示,臺灣在六支棒子木琴演奏領域所累積的實力,現階段鰲頭,這是結合了人才、作品、舞臺、觀眾,不斷壯大打擊樂發展的成果。其中,吳珮菁的投入和貢獻非常耀眼,而自己看著吳珮菁從初生之犢成熟為閃耀國際樂壇的六棒木琴演奏家,深知一路走來不容易,。他期待,「這次透過音樂會與專書,讓世界樂壇更加知道,『Peiching 握法』是多麼具有影響力!」
※對於朱團,你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關於藝術總監朱老師的內容,傳送門在這:《華人世界敲擊演奏家文憑第一人!朱宗慶與他的打擊樂推廣之路》※
長了一張厭世臉,內心卻很浪漫感性,喜歡民謠、靈魂樂、80-90年代華語流行樂。 小時候想讀中文系,長大卻意外讀了法律,最終仍逃不過依循天性使然的宿命,於是與文字及表演藝術一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期許有天能透過文字,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找她這邊請:veralin9661@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