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表演藝術雜誌」紙本明年三月退場!「內容數位化」延續生命

攝影/林采霓

本篇字數:1,054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 林采霓 整理撰文

自 1992 年 10 月創刊以來,出刊逾 30 年之國內表演藝術重要讀物「PAR表演藝術雜誌」宣布其「紙本」形式將於明(2024)年三月走入歷史形式全面轉為「數位閱覽」方式,但內容不變,將持續乘載表演藝術圈藝文大小事!

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雜誌」,內容面相囊括音樂、美術、戲劇、舞蹈、戲曲等各域表演藝術形式話題,現發行方式為雙月刊,每 1、3、5、7、9、11單月出刊,並搭配 12月出版特刊,一年共 7 期,內容涵蓋表演藝術圈產業生態、創作者幕後故事等,是華人世界中唯一結合人文與表演藝術評介的期刊

回顧「PAR表演藝術雜誌」,迄今最近之異動乃 2021 年之第三度大改版,當年,思及數位時代,人人取得資訊相對快速且方便,紙本應該提供讀者更有趣、更深度、更與時俱進之內容,故於場館的節目報導外,增添攸關當下社會之議題;同時,為加深與讀者間連結,提供讀者想看之內容,更邀漫畫家在欣賞演出後,透過漫畫手法呈現觀後感,促成跨界轉譯新面貌。

繼 2021 年之「內容」改版後,今(2023)年又宣布「形式」異動、發布紙本退場消息,於藝文中圈掀起正反兩方討論。

面對國家兩廳院預算逐年以各種方式遞減,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身為經營者,只能面對現實,希望每一份納稅人的錢都能產生更大效益。」自今年開始,兩廳院已於預算中未編列「PAR表演藝術雜誌」的印刷費,可見雜誌數位化之決心。

劉怡汝認為,紙本雜誌退場真正的目標並非純為數位化,更希望增加民眾閱讀量,「希望每一篇雜誌社費盡心血刊登的文章,都能被華人世界看到與分享。」她認為,劇場應該是人人所有,劇場產生的東西要為社會所有所用,也許未來有更好的工具可以使用,但目前數位是一個好工具,可以讓雜誌內容普及,讓更多人閱讀,「人人」才是目標。

此外,紙本的版面有限,而網路可承載資訊及文章相對完整,她相信,數位化後,可調整字體大小、加入影音資訊,以及開啟讀報功能等,於視力上有所限制的閱聽人以及視障讀者而言,更利於接收節目資訊,這正是我們推動共融的目標。」

強調閱讀「手感」和儀式感的藝文雜誌,不得已也得順應數位化的時事浪潮,三年前,出刊 13 年的台灣古典音樂雜誌 MUZIK 率先全面數位化後;今年,老牌文學期刊幼獅文藝,宣告下月停刊;如今,「PAR表演藝術雜誌」紙本亦將進入尾聲,全面轉為「數位閱覽」形式將於 2024 年 3 月啟動。

音音推推
Author: 音音推推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音音推推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