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黃子嘉的生活!如何從0到1變成鋼琴家?【金曲獎專題報導 01】

本篇字數:2,785 字閱讀時間:5 分鐘

啟蒙老師是媽媽?雙重身分能夠一鍵切換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開始學習音樂的時候呢?黃子嘉開玩笑地說,自己一開始學鋼琴算是「被逼的」,而他的第一位老師,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母親。沒錯!既是媽媽又是老師,這樣的雙重身份是如何轉換的呢?

黃子嘉分享道,自己在國小一年級前,都是跟著媽媽上課的,琴房的門就像是一個特別的結界──在琴房就是嚴厲有謹慎的「老師」,出了琴房才是慈祥溫柔的「媽媽」,對於那時的他來說,練琴可不是件快樂的事。

不過,當 7 歲拿到了第一個文化盃的獎項後,黃子嘉感到「被肯定、覺得自己有能力做這件事」,就像是一個起點,讓他真正愛上了彈琴這件事。而後,黃子嘉彷彿開掛般,雖然國小讀的是普通班,卻以榜首的成績考入了師大附中國中部音樂班,開啟了每天晚睡早起的鋼琴人生。

黃子嘉的音樂人生從很小就開始了,承襲了媽媽的專業。圖/Pixabay

出國留學爽爽玩囉!等等!怎麼跟想像得不太一樣?

黃子嘉從小五就已計畫要在國小畢業後出國,而後在國二那年正式踏上了旅程,周一到周五正常上課、假日則修讀先修課程,不過,出了門才發現:之前想像的那個「快樂天堂」,好像有點……不太一樣?

國外留學可說是挑戰多多,第一個大魔王就是「語言」,要先花大把大把的時間學習語言,才能了解功課,在學業上要花的時間通通都得翻倍。再來,出門在外,連「琴」本身都是個問題,住在宿舍沒有琴怎麼辦?只好乖乖排學校琴房唄,如此一來,練習上又多了不少限制。

出門在外,第一個大魔王就是「語言」!圖/pixabay

另一方面,在國內的時候,考試、比賽都有一套標準與既定印象,該怎麼彈、怎樣才是對的,似乎都有標準答案;而在留學時,許多課程看似簡單實則艱難,也常被要求需思考「音樂本身」,為音樂學習帶來了不少挑戰。

偶爾,也會遇到那種特別辛酸的時刻,像是比完賽後扛著大包小包卻遇到火車嚴重誤點,空等半天火車又不開,只能再拖著各種行李找地方留宿。

在這段留學的旅程中,黃子嘉認為,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一個人」做所有事情,而這也是留學前一定要想好的事情,許多留學生到了異國覺得不適應,其實就是因為沒有做好準備,所以說,出發前一定要先想要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

成為鋼琴家的必備條件:與孤獨共處

說到鋼琴家,或許會想到「要練很多琴」,但黃子嘉的行程卻是:吃飽、睡好,再看心情練琴。面對我們的疑惑,他笑著解釋說,在過去其實常常「盲練」,一關琴房就是好幾個小時,然而,現在的自己卻更在意練琴本身的效率,「重質不重量」。

而談到成為鋼琴家的必備條件,黃子嘉更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要學會寂寞、孤獨」。為什麼這麼說呢?黃子嘉認為,演奏者需要專注在音樂之中,無論何時都要能與自己對話,尤其是在練習的時候,不僅要了解當下演奏的曲子,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心境,才能反映在琴聲之中。

黃子嘉認為,要成為鋼琴家,學會與自己相處很重要。圖/Martin Vorel

那他又是如何與自己對話的呢?黃子嘉說自己有寫語錄紀錄心情的習慣,平常也常逛書店、閱讀散文,透過咀嚼文字去觀照自身,像是最近正在讀張曼娟的《以我之名》、《我輩中人》等等,實在是「真‧文青」。那文青讀不讀心靈雞湯呢?讀!但會嘗試用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內容,才不會照單全收呢!

從言談間,能感受到黃子嘉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反思」的歷程,像是國高中時期,他最喜歡的鋼琴家是王羽佳,因為重視技巧、在意每個音符都精準到位;而到了現在,則更喜歡趙成珍、金善昱(Sunwook Kim)等較為細膩的演奏家。此外,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他也會用不同的態度學習與參考,像是兒時常常反覆聆聽演奏家們的曲子,直到滾瓜爛熟可以直接上手,卻也容易留下他人的影子;而現在的他,更常自己摸索過後,才去深入比較其他音樂家的版本。 

演奏會因為疫情取消了?那來錄張唱片吧!

談到這次入圍金曲的作品,有誰能想到,這張專輯的誕生竟是一場「意外」。

2020 年年初,黃子嘉本來預計在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演奏普羅高菲夫的三首戰爭奏鳴曲,無奈疫情來襲、演出取消,在葉綠娜老師的推薦之下,決定錄製曲目作紀念。可是,這三首奏鳴曲篇幅超長,錄製實在不容易,只好重新思考曲目。

黃子嘉於是洋洋灑灑列出了自己會的曲子,其中,李斯特的作品更是開好開滿,跟製作人來回確定下,選定了與浮士德有關的曲目,從此,開啟了馬不停蹄的錄製時程:3 月聯繫、4 月底確認曲目、5 月底就得錄音了。

更讓人驚訝的是,整張專輯僅僅花了三天 12 個小時就錄製完成了,這是因為國家音樂廳演奏廳的檔期有限,加上練琴、調音的時間,真正可以錄音的時間其實所剩無幾。

魔鬼製作人、魔鬼調音師,呈現魔鬼經典

《在鋼琴上唱歌》這張專輯,與歌德的經典名著《浮士德》息息相關。圖/誠品線上

整張《在鋼琴上唱歌》專輯都與藝術歌曲有關,為了更好地表達意境,黃子嘉不僅重新溫習了《浮士德》原著、改編歌劇,也花了許多心思重新檢視歌詞、梳理歌曲間的聯繫,才能既當個伴奏者、又扮演聲樂家,「一人分飾兩角」呈現出完整的作品。

而說到了浮士德,就不得不來談談這張專輯背後的「魔鬼製作人」黃宏仁,不僅要求所有演奏精準到位、一 cut 到底絕不剪接,也曾為了抓住情緒,讓黃子嘉一口氣談了四次《魔王》,黃笑說,彈完之後都頭昏眼花了,感覺「有點神智不清」。

而在彈奏《魔鬼圓舞曲》遇到休息段落時,製作人則希望改以更為緊湊的方式彈奏,直接連貫演奏毫不停歇,雖然如此一來,就少了讓手指休息的時間,但創新的方式也帶來了新的感受。

而另外一位關鍵角色,則是魔鬼調音師,不僅要全天 stand by,依據每首曲子的風格跟聲響效果做調整,當遇到《魔王》中重複音的部分,更要測試鋼琴的反應是否夠靈敏,只要音色太悶就需要立刻調整。

一整組要求完美的人馬聚在一起,終於催生出了這部作品,黃子嘉開玩笑地說,自己其實不太享受錄音過程,因為蠻辛苦的,不只是彈得好就行,更要不斷思考「回音有多少」、「歌詞有沒有表現出來」。與其說是錄製專輯,心態上更像是在錄製一場雲端音樂會。 

用入圍開啟新篇章,奇幻旅程才正要開始

在魔鬼要求下誕生的《在鋼琴上歌唱》,最終獲得了評審的認可。回想等待金曲獎入圍名單的那段時間,以往看重的音樂會、考試似乎都顯得沒這麼重要,每天都在心裡倒數著日子。有趣的是,結果真正入圍名單公布的那一刻,黃子嘉人還在合歡山上,山裡收訊不好,到底是入圍了、沒入圍,斷斷續續的網路才不要告訴你呢!

當終於在最佳演奏獎入圍名單看到了自己名字的那一刻,黃子嘉說,心跳彷彿漏了一拍,還要偷捏自己的大腿確定是不是在作夢。

而這一段因為疫情展開的專輯奇幻旅程,似乎尚未結束,未來,他還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作品呢?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想聽黃子嘉聊聊完整的心路歷程嗎?podcast 這裡聽:

音音有代誌|S編
Author: 音音有代誌|S編

音音有代誌的總編輯,主要工作是各種打雜。 2020 年才重新開始學彈鋼琴,雖然手指靈活程度近乎肢障,但對音樂的熱愛依然滔滔不絕。 非常喜歡跨界音樂,永遠想聽到更多好聲音。

音音有代誌|S編
音音有代誌的總編輯,主要工作是各種打雜。 2020 年才重新開始學彈鋼琴,雖然手指靈活程度近乎肢障,但對音樂的熱愛依然滔滔不絕。 非常喜歡跨界音樂,永遠想聽到更多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