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只要按個按鈕就行?金曲錄音師饒瑞舜為你揭開錄音的秘密!

本篇字數:2,689 字閱讀時間:4 分鐘

錄音到底有什麼難的?高級一點拿支錄音筆,普通一點手機按個鍵,想錄多久錄多久,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可就太小看「錄音」這門學問了!

錄音師可以說是音樂家們的「第一個聽眾」,而這位「聽眾」,更是藏在 CD 背後的魔術師,默默掌握著音樂的呈現。我們在 CD 這一端聽到的旋律、感受到的情緒,其實都經過他們精密的計算與安排。到底,這場魔術是怎麼變的?今天,就讓饒瑞舜帶你一起見證奇蹟的時刻!

拆解錄音的奧秘!看錄音師如何使出影分身之術!

中文雖然都是「錄音師」,但在德文裡,錄音從業人員其實有個專門的稱呼──「Tonmeister」,直接翻譯過來就是「處理聲音的大師」,聽起來是不是挺強的?

饒瑞舜笑著說,稱為「大師」當然是為自己臉上貼金;但這樣的稱呼,其實能讓人看得出來,錄音製作背後藏著的各種「分身」。究竟,一個「Tonmeister」背後藏著哪些百變身分呢?

看我使出錄音影分身之術!圖/ GIPHY

首先,便是「Recording Producer」(錄音製作人)。所謂「錄音製作人」與「音樂製作人」雖然名稱相似,卻並不一樣。音樂製作人需要收歌、決定作曲者、找歌手、敲編曲人……而錄音製作人,則主要負責錄音統籌工作,守備範圍包括:使用的道具(麥克風)、音樂風格、曲目呈現等等。而古典音樂領域的錄音製作人,也需要非常理解古典樂,讀譜、演奏能力都算是必備技能,像是饒瑞舜便是一位學豎笛出身的音樂人。

再來,錄音時還會有「Recording Engineer」(錄音工程師)。可以將他想像成魔術師的重要助手,通常他就是按下按鈕那個人,因此需要非常熟悉各種器材。用哪種麥克風?麥克風怎麼架?用哪種錄音設備?把這些問題拋給錄音工程師,他腦中的資料庫就會立刻出現最佳搜尋結果。

另外,如果人手充足,還會有「Balance Engineer」(平衡工程師),他會負責專輯的呈現,追求音樂整體呈現出的概念。

當然啦,如果錄音時能有一整個魔術團隊肯定很讚,但在現實中,許多錄音師都會身兼多職,就像是變魔術一樣,一次負責各種面向,難怪會被稱作「大師」呢!

錄音師與他們的產地!錄音竟然要學這麼多東西?

一連串的職位看下來,是不是覺得有些頭昏眼花的?這麼多東西,到底是怎麼學的呢?在過去,錄音師通常偏向「師徒制」,想學錄音,就直接去錄音室,跟著師傅從收線、接線、設器材開始學起。

不過,在唱片浪潮席捲全球之後,一些學校嘗試將知識系統化,像是饒瑞舜所就讀的戴特蒙音樂院(HfM Detmold)就設置了相關系所,高中畢業便可以挑戰,課程規劃長達五年,可以一次將學士、碩士一起完成。饒瑞舜說,當初嚮往到德國念書,但自己雖具備音樂背景卻不想再學演奏,所以便選擇了 Tonmeister 這項既非演奏,卻又與音樂相關、可應用所長的專業。

這麼氣派的建築,當然是為了培養音樂大師囉!圖/By Tsungam @wikipedia commons

既然頭銜裡有「大師」,那訓練的方法肯定也要符合「大師」的難度。Tonmeister 隸屬在音樂院之下,學生們不僅要學習音樂相關的視唱、聽寫、主修、副修……此外,還有一堆物理、電學、數位科技等等「理科」課程,其中,還有「工程數學」等級的大魔王等著大家,可不是蒙著眼睛猜 ABCD 就能過關的。

想不到吧?錄音居然這麼「全能」!但學完了學科知識還不夠,更重要的「實習」。學校會請來知名唱片公司的錄音製作人、唱片公司從業者等等業界大師來上課,帶著學生們一起錄音。學生們也要自己找同學、借教室,安排獨奏、室內樂、樂團等等各種錄音機會,好讓教授實際指導。

饒瑞舜分享道,在學校除了學習知識、鍛鍊技能、累積經驗之外,更重要的培養「耐心」與「鑑賞能力」。錄音師需要不斷重複聽一樣的音樂,有時候是錯誤的、聽起來不順耳的,但為了磨練,也得一而再、再而三反覆聆聽;透過這樣的訓練過程,逐漸練出「耳力」,得以判斷音樂的品質,才能成為一位專業的錄音師。

錄音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學校的演奏廳進行錄音實習,是不是很讚?圖/Detmold 官網

來錄張專輯吧!還沒開始前就已經累了?

學了五年,終於學成啦!接下來就要迎接真正上場的時刻,現在,讓我們跟著饒瑞舜一起來錄張鋼琴專輯吧!

在錄音前,你會看到饒瑞舜神祕地走來走去,他可不是在散步,而是在「場勘」:鋼琴本身的狀況、場地的聲響、樂器與場地的融合度,都得在此時確認。而種種配置,都需要呼應一個核心的問題:

這個問題聽起來有些主觀,但也正是考量錄音師耳力的時刻,他需要找到一個最平衡的位置,高音低音都不會太多,才有辦法在錄製時呈現最好的狀態。

那演奏家這時候要做什麼呢?當然就是反覆彈奏,好讓錄音師找到最佳位置囉!饒瑞舜笑說,為了要找出最佳效果,有時候都還沒開始正式錄音,演奏家就已經累了。或許,這也是追求完美的副作用吧!不過,隨著錄音師的功力增加,尋找聲音的過程也會越來越快,以饒瑞舜自己來說,剛從業時可能需要花上 1、2 個小時確認,現在大概 10 分鐘就可以解決。

開始記錄聲音!不該有的聲音通通走開!

確定了位置後,麥克風才終於派上用場,忠實紀錄下演奏的聲音。雖說是「忠實」,但總是會與現場有些差異。饒瑞舜解釋,音樂家聽到自己演奏的聲音,與觀眾聽到的聲音絕對不一樣,而錄音師則需要同時考量演奏的狀態、空間的安排和聽眾的期待,去找尋平衡點。

「轟轟轟」、「呼呼」……錄音時,最煩的就是收到「不該有的聲音」,饒瑞舜說,舉凡會影響樂曲本身的聲響,都算得上是不該有的聲音,像是翻譜聲、腳步聲,而最最難躲開的,便是空調聲。音樂會的現場觀眾通常不會注意到空調聲,但錄音時便會十分明顯,饒瑞舜笑說,如果拿「空調聲大小」來當場地的判斷標準,那對錄音師來說,全國的文化中心大概都會不及格。

空調關掉,繼續來錄音!究竟,一張古典樂專輯要錄多久呢?通常會分為兩種:現場錄音、錄音室錄音,最主要的差別在於有沒有觀眾、能不能重來。

現場錄音通常就是一次過,紀錄演出當下的聲音,偶爾還會加上彩排時的錄音。而錄音室錄音,則會需要花費 3 個工作天左右的工時,反覆琢磨、打量出最美的樂音。

不想一直出現翻譜聲怎麼辦?那就把譜黏起來吧!圖/ Jeremy Borum YT頻道截圖

打造一場聽覺饗宴,好與壞就交給聽眾決定!

終於完成了一場浩大的錄音工程,但要怎麼判斷這結果好不好呢?饒瑞舜開玩笑說,自己喜歡的錄音就是好錄音。有些人會追求讓人「流耳油」的優質錄音,但那樣的錄音聽起來其實會有些累人,反而不及別的錄音聽起來順耳、自在。

那麼,對你來說,最好聽的錄音又是什麼樣子呢?今天就來重溫一下自己最愛的專輯,試著破解錄音師在其中變的魔法吧!

想知道更多錄音魔術的心法,就來聽聽這集 podcast:

音音有代誌|S編
Author: 音音有代誌|S編

音音有代誌的總編輯,主要工作是各種打雜。 2020 年才重新開始學彈鋼琴,雖然手指靈活程度近乎肢障,但對音樂的熱愛依然滔滔不絕。 非常喜歡跨界音樂,永遠想聽到更多好聲音。

音音有代誌|S編
音音有代誌的總編輯,主要工作是各種打雜。 2020 年才重新開始學彈鋼琴,雖然手指靈活程度近乎肢障,但對音樂的熱愛依然滔滔不絕。 非常喜歡跨界音樂,永遠想聽到更多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