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詩作的極致結合!「藝術歌曲」挑戰歌者高超演唱技巧

本篇字數:3,533 字閱讀時間:6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3,533 字閱讀時間:6 分鐘
在古典樂的世界中,如果提到「聲樂」,大家可能會立即脫口說出:
他們,被並稱為20世紀世界三大男高音,情感豐沛、高音宏亮、
他承襲了三大男高音擁有的優點,又不失自身的魅力鋒芒。
目錄
Toggle對聲樂家來說,每一場演出都是體力、心理的巨大考驗,特別是當擔任歌劇主角的時候。而考夫曼演出至今,不但創下演繹超過七十個角色的里程碑,足跡更遍布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劇目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奧泰羅》、《杜蘭朵》、《托斯卡》、《茶花女》、《比才》、《羅恩格林》,在不同題材間角色跨度極大、可塑性極強。
其中,普契尼的作品成為他嶄露頭角的關鍵、威爾第的作品使他大放異彩——《托斯卡》中堅定專情的卡瓦拉多西、《瑪儂雷斯考》癡情又在現實下苦苦掙扎的德. 格里厄、《奧賽蘿》中命運坎坷的卡西歐、《茶花女》裡令人不禁潸然淚下的阿弗雷多。
考夫曼擅長的,可不只有歌劇——演唱藝術歌曲亦極為出色!
雖然藝術歌曲沒有像歌劇有跌宕劇情、超強情感渲染力;可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在純粹的旋律中,聽見聲樂家最樸實、細緻,以及對每顆音符別出心裁的巧思。
那像是塵世中的一抹明月,點亮我們看似單一的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在音樂領域發光發熱的考夫曼,大學還曾經主修過數學(笑)不過,他很快意識到自己不適合走這條路,於是,乘著自幼對於華格納歌劇音樂、合唱表演的熱愛,在大學時正式走上音樂之路,於慕尼黑音樂和戲劇學院(Munich’s University for Music and Theatre)就讀。
現在的他,樂迷遍布全世界,不少人都希望能一睹考夫曼詮釋角色或曲目的風采;此外,他多次榮獲「古典音樂奧斯卡獎」留聲機獎(Gramophone Awards)的肯定,去年,則受封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法國榮譽軍團勳章」(Ordre de la Légion d’honneur)。
It was an honor to be decorated as Chevalier de l’Ordre national de la Légion d’honneur yesterday at the @France_Autriche in Vienna. pic.twitter.com/UvebZBxHZb
— Jonas Kaufmann (@tenorkaufmann) January 13, 2024
藝術歌曲表演方式大多為獨唱者加上鋼琴伴奏,由於歌詞大多選自詩人的創作,音樂和文學同等重要,作曲家必須要以個人對於詩詞的理解為基底、賦予其全新的生命力,貫融進樂曲創作中,具有豐富內涵。
對獨唱者來說,要演唱對應的旋律需要艱深的技巧,同時,必須對曲目中包羅萬象的題材有全盤了解——浪漫、傳說、友情、理想、愛情等。
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必須要隨著獨唱者一起表現歌曲中的意境。原因是,在藝術歌曲相當流行的浪漫時期(18 世紀到 19 世紀),「鋼琴」這個樂器取得了十足進步與發展,能夠演奏出明顯的音量與音色變化,自然而然地,作曲家就為其譜寫更複雜、具有表現力的旋律。
只活了三十一歲的舒伯特,創作出超過六百首藝術歌曲(寫作速度快到讓人無法想像QAQ,還有一年完成超過 150 首藝術歌曲的紀錄),代表作有聯篇歌曲(註一)《美麗的磨坊少女》(德語:Die schöne Müllerin)、《冬之旅》(德語:Winterreise),藝術歌曲〈魔王〉(Erlkönig, Op. 1, D 328)和大家熟悉不已的〈野玫瑰〉!
除了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外,他們所創作的藝術歌曲,也是經典中的經典——布拉姆斯以愛為題的〈永恆之愛〉(Von ewiger Liebe Op.43, No.1)、〈我的愛情綠如丁香〉(Meine Liebe ist grün wie der Fliederbusch Op.63 No.5)等;舒曼描寫一位女性一生的聯篇歌曲《女人的生命與愛情》(Frauenliebe und Leben, Op 42)、描寫愛情之喜和失戀之痛的《詩人之戀》(Dichterliebe ,Op 48)等;李斯特戲劇張力頗大、角色刻畫鮮明的法文藝術歌曲〈那該如何,他們問〉(Comment, disaient-ils)、〈喔!當我沉睡時〉(Oh! quand je dors)等;更近代一些的藝術歌曲,可以聽聽看突破歌曲與歌劇演唱界線、感性又表現力十足的理查·史特勞斯(德語:Richard Georg Strauss),以及創作手法新穎、多以管絃樂伴奏的馬勒。
那麼,你是否想過,把考夫曼加上藝術歌曲會變成什麼呢?
這一次,考夫曼不僅會演唱舒曼、李斯特、布拉姆斯以及理查.史特勞斯的藝術歌曲作品,也會帶著他長年合作的黃金搭檔、奧地利鋼琴家赫爾穆特·多伊奇(Helmut Deutsch)一起來台灣!
鋼琴家赫爾穆特·多伊奇基於對藝術歌曲、室內樂的濃厚興趣,多年來與諸多世界級獨奏家合作,包括聲樂界兩大傳奇人物:女高音 Irmgard Seefried、男中音 Hermann Prey。近年,他和走遍全球代表性歌劇院、以「莫札特」歌劇為代表作的瑞士男高音 Mauro Peter ,以及頂尖花腔女高音、代表作為《魔笛》夜后詠歎調的 Diana Damrau 同為合作夥伴,在鋼琴合作的領域表現十分頂尖,錄製了超過一百張錄音室專輯!
現在是慕尼黑音樂戲劇學院(德語: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München)老師的他,多次到歐洲、亞洲舉辦大師班與擔任客座教授,最有趣的是,考夫曼就曾經是他的學生!
※本文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委託,音音有代誌執行製作※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