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流浪者計畫」邁入第十九年 六位青年創作者啟程探索世界

本篇字數:615 字閱讀時間:1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615 字閱讀時間:1 分鐘
雲門「流浪者計畫」邁入第十九年,今年共有六位青年創作者獲選,將於 2026 年間陸續啟程紐西蘭、菲律賓巴丹群島、印尼、澳洲,以及蒙古與土耳其,各自展開為期兩至六個月的深度旅程。
六位 30 歲以下的獲獎者橫跨影像、音樂、建築、纖維藝術、當代美術與戶外設計等領域,其中設計師廖家琳 22 歲時歷經腦瘤手術、靠登山尋回身體力量,將遠赴紐西蘭,以「身體是一座正在癒合的山」為題記錄山林療癒;《人生清理員》影集共同編劇暨製作人楊凱婷,將前往蒙古與土耳其,採集薩滿儀式與蘇菲旋轉舞的聲響。此外,還有藝術家石梓廷、旅創品牌主理人劉展倫、纖維藝術創作者鄧紹辰與建築師林新淯,他們將分別以各自的方式與土地對話,從工業廢料到織布田野、從島嶼文化到礦場地景,共同勾勒這一屆流浪者的多元風貌。
自喻為「老流浪者」的智榮基金會施振榮董事長,回憶高中時母親曾放任他北上一個月「流浪」。「在民國五十年左右,那時從鹿港到臺北可是大事情喔!」他笑說。這段自由探索的經驗,成為他後來從理工領域「流浪」到藝文界的契機,他相信:「流浪,就是不斷走進陌生領域,腦筋會動起來,帶回新的想法,為社會做出更有價值的事。」
雲門「流浪者計畫」與智榮基金會深信青年應透過親身行走、直面未知,才能開拓世界觀,累積未來創造力。智榮基金會十多年來持續投入資助「流浪者計畫」,自 2004 年以來已支持 174 位青年展開跨文化與跨地域的探索,為更多青年開啟可能。
※你可能有興趣:《雲門舞集首登「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與居民一同與自然共舞》※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