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光劇團《八月,在我家》首演獲好評!觀眾:「好像我家」

《八月,在我家》搭建真實比例的二層樓房屋。(圖/綠光創藝)

本篇字數:1,029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綠光劇團世界劇場《八月,在我家》上周末於台北國家戲劇院首周演出,陪伴觀眾探詢家庭課題,尤其是劇中探討的「原生家庭」及「女性角色」激起許多觀眾強大共鳴。這齣作品獲得普立茲劇本獎,得獎至今經過 18 年的仍經得起時間的驗證,此次綠光的無痕轉譯化身為台灣家庭的故事,不少看過 11 年前演出的觀眾再度進場,像是藝人曾國城、陸明君…等人都是 11 年後再度二刷。

 

綠光《八月,在我家》長達 180 分鐘,不過演員演技功不可沒,各自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又富有節奏扣人心弦。劇中人不斷互相折磨,把家人彼此間愛的羈絆傳遞的寫實無比,讓人不知不覺就看完了一場家務事。中場休息出來的觀眾說:「好過癮!好想趕快進去看下半場!」而劇中的音樂更是不可多得的靈魂人物,一把現場演奏吉他,緊緊抓住劇情和演員情緒,陪同觀眾經歷荒謬的人生。吉他演奏者譚啟序在演員謝幕後登場時,手中依然即時彈奏著全場的配樂。觀眾這才驚呼發現,原來整齣戲都是 LIVE 演奏!他的音符不只貼合舞台節奏,更精準到能隨著觀劇者的呼吸起伏而變化,當觀眾因劇情倒抽一口氣時,音樂竟同時夾擊心臟,重重敲擊一下。這份與劇情、情緒緊密交織的存在感,讓他被譽為《八月,在我家》的 「第 14 位演員」,可說是實至名歸。

 

要能在舞台上調度 13 位演員共演,在台詞紛飛的狀態下,還能夠維持亂中有序的境界,《八月,在我家》幕後功臣導演吳定謙受到不少肯定,他私下表示:「一齣戲要完成本來就不容易,更何況是這樣的一個大製作,從文本、設計、到執行都有太多環節必須細心對待,才能端出一個讓觀眾滿意的製作。對我來說導演的角色就像一艘船的船長,必須清楚知道方向,但要順利完成一段航程卻仰賴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才能將一艘大船平安駛達目的地。」導演吳定謙在《八月,在我家》首演結束後的第一天,就立刻展開「海巡式謝票」。他在社群上逐一回應觀眾文章與心得,不僅誠摯致謝,甚至與大家展開交流問答,細膩程度彷彿重返研究劇本時的狀態,展現對觀眾最真切的重視。

 

《八月,在我家》這齣探討的「原生家庭」及「女性角色」,台詞一針見血尖銳無比,道盡台灣家庭的情勒百態,深切的演活了台灣家庭中的各種不安問題以及矛盾衝突,觀眾留下的回饋不少是「好像我家」、「好像我媽」甚至是「好像我自己」的相似記憶。這些好像日常,卻又很慌妙的不平凡,內心充滿複雜但又被幽默到!

綠光世界劇場《八月,在我家》

2025 年 9 月 12 日(五)~ 2025 年 9 月 14 日(日)|國家戲劇院

購票連結

音音推薦
Author: 音音推薦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音音推薦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