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中心第八屆「戲曲夢工場」 以「乙巳革命」為題探索戲曲革新

本篇字數:1,088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戲曲夢工場」計畫,今年進入第八屆,以「乙巳革命」為主題,匯集六組創作團隊,從歷史、社會、文化及自我認同角度出發,探討戲曲在當代的邊界與可能性。該系列活動自 8 月 30 日起至 10 月 5 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多功能廳陸續上演,涵蓋布袋戲、歌仔戲、京劇、馬戲及科技藝術等多種形式。

 

傳藝中心主任陳悅宜指出,「戲曲夢工場」是中心的一項長期計畫,已連續三年由汪俊彥擔任策展人。此次以「乙巳革命」為題,意在反映戲曲面對現代變遷的內在轉型。她提到,戲曲曾是某個時代的大眾文化主流,隨著時間演進,已經歷多次自我調整,包括表演方式、思維模式,甚至自我否定與再肯定階段。陳悅宜表示,該計畫旨在吸引更多年輕創作者參與,提供一個平台,讓戲曲與當代對話,展現其在社會中的持續活力。

 

策展人汪俊彥解釋,「乙巳革命」聚焦於戲曲在現代性衝擊下的自我革新,象徵創作者對現實世界的反思。當社會面臨焦慮與轉型時,創作不僅是情感表達,更成為一種回應方式。六檔節目透過不同劇種,共同呈現戲曲美學的變化,並強調戲曲劇場始終與世界現實互動,觀眾、演員與創作者皆參與其中。

 

活動首檔於 8 月 30 日至 31 日登場,由明日和合製作所呈現《嘉慶君夢遊臺灣》。該作品以新世代視角重構電視歌仔戲文化記憶,探討歷史、媒介與自我認同的交織,引導觀眾進入一段奇幻旅程。接著, 9 月 6 日至 7 日義興閣掌中劇團帶來《英雄製造》,透過布袋戲討論革命英雄的多種人生版本。以紀錄劇場形式,結合真偽元素,延續該團的反叛風格,讓觀眾體驗英雄的延續。

 

9 月 13 日至 14 日,合作社推出《前方有三岔路口》,源自京劇經典《三岔口》,以身體技藝作為表演媒介,探索選擇與命運的模糊地帶,在黑暗中尋找革命出口。 9 月 20 日至 21 日,臺北木偶劇團的《鬧・NOW》以傳統偶戲為基礎,圍繞「鬧」概念挑戰既有規範。借用《西遊記》孫悟空故事,映照布袋戲演師的生涯掙扎與突破。

 

9 月 27 日至 28 日,烏犬劇場的《低・俗・畫本》讓不同美學對話,尋找「非典型」主角的舞台空間。故事設定在監獄相遇,開啟建立關係與接納差異的練習。壓軸於 10 月 4 日至 5 日,由「壁」製作委員會呈現《皇上還沒來的時候》。該團隊曾獲桃園科技表演藝術獎首獎及廣藝特別獎,此次融合京劇與 AI 即時生成技術,在虛實間穿梭,展開歷史與當下的時空對話。

 

「戲曲夢工場」作為傳藝中心的實驗平台,透過跨界與對話,持續拓展戲曲在當代社會的範疇。六檔作品從翻轉經典到開拓未來,各以獨特語言回應世界。傳藝中心表示,歡迎觀眾參與,觀察創作者如何以戲曲形式應對當代議題。

2025戲曲夢工廠 系列演出

2025 年 8 月 30 日(六)~ 2025 年 10 月 5 日(日)|臺灣戲曲中心

購票連結

音音推薦
Author: 音音推薦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音音推薦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