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巨擘布倫德爾逝世 享年 94 歲

本篇字數:1,201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鋼琴大師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 Alfred Brendel )昨(17)日在倫敦家中辭世,享年 94 歲。布倫德爾以對貝多芬和舒伯特的深刻詮釋聞名於世,被譽為「音樂家的音樂家」,對後輩音樂家有無可取代的影響。

 

布倫德爾 1931 年 7 月 5 日出生於摩拉維亞北部(今屬捷克共和國),與許多成功音樂家不同,他的家庭並無音樂傳統,童年時也未展現音樂天賦。他先在南斯拉夫學習鋼琴,後進入奧地利格拉茨音樂學院深造,並在琉森隨埃德溫·費雪(Edwin Fischer)學習。費雪對他的影響最為深遠,教導他在古典主義框架內激情演奏。16 歲時,他選擇自學,結束了正規鋼琴訓練,他曾說:「老師的影響可能過大。自學讓我學會懷疑任何非親自領悟的事物。」。青少年時期,他不僅彈奏鋼琴,還是一位作家及展出畫作的畫家,並於 1948 年在格拉茨首次公開演出。

 

1949 年,布倫德爾參加布索尼國際鋼琴比賽( Ferruccio Busoni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榮獲第四名,自此開啟了長達 60 餘年的演奏與錄音生涯。他與世界頂尖樂團及指揮家合作,在全球最負盛名的音樂廳與音樂節演出。他的獨奏會與協奏曲表演深受讚譽,尤其以詮釋貝多芬作品聞名。他是首位錄製貝多芬全套鋼琴作品的鋼琴家,並四次錄製貝多芬鋼琴協奏曲,最後一次於 1999 年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及指揮家賽門.拉圖(Sir Simon Rattle)合作。

 

布倫德爾最初為人所知的其實是「李斯特專家」的身份,後將曲目擴展至中歐作曲家,特別專注於古典作曲家,刻意避開現代音樂。他偏好以獨創方式詮釋喜愛的古典作品,展現創造力與深刻洞察力。布倫德爾的演奏以情感濃烈卻嚴守音樂結構著稱,展現對作曲家意圖的深刻共鳴。他對「摯愛的貝多芬」推崇備至,他說:「(對貝多芬的)讚美之情與日俱增,甚至每小時都在增長。」晚年因背疾影響,他減少演奏高難度曲目,轉而更深入探索巴赫、舒曼及喜愛的奏鳴曲,享受這些作品的豐富內涵。

 

作為一位敬業的音樂教育家,他的學生包括保羅.劉易斯(Paul Lewis)、提爾.費爾納(Till Fellner)、伊摩珍.庫柏(Imogen Cooper)及周善祥(Kit Armstrong)等當代傑出鋼琴家。

 

此外,布倫德爾還是一位備受讚譽的散文家與詩人。他常提到,他最早的音樂記憶是「為播放歌劇唱片的留聲機上發條,並試著跟唱」。他的倫敦家中充滿怪奇畫作、飾品,甚至鋼琴蓋下藏著一隻骷髏手,總令訪客驚喜。他的首部散文集《音樂的思考與回響》( Musical Thoughts and Afterthoughts )雖涉及音樂,但展現更廣闊的視野。1998 年出版的詩集《多了一根手指》( One Finger Too Many )則流露其幽默與對文化的熱愛。

 

布倫德爾榮譽無數獎項,包括卡拉揚音樂終身成就獎及《留聲機》雜誌終身成就獎。晚年,布倫德爾因背部問題及嚴重聽力喪失逐漸減少演出。

 

小提琴家麗莎.巴蒂亞什維利( Lisa Batiashvili )在社交媒體上寫道:「親愛的阿爾弗雷德,感謝我們一起分享的每一個珍貴時刻——一起聆聽音樂、歡笑、聽你講述故事與詩歌,從你的智慧中學習,以及被你獻上的難忘音樂深深感動。」鋼琴家伊戈爾.列維特( Igor Levit )表示:「布倫德爾是一位獨一無二的音樂家與藝術家,一位巨星隕落了。」

音音推薦
Author: 音音推薦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音音推薦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