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不該被遺忘的歷史,《戰士,乾杯》讓傷痛不沈默!
本篇字數:1,196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1,196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文/林雅淳
經典文學躍上舞台,讓劇場承接戰士的嘆息!
臺中國家歌劇院遇見巨人系列節目將於 11 月 5 日、11 月 6 日推出《戰士,乾杯!》,由曉劇場導詮釋文學大師黃春明同名經典作品,邀請觀眾探索原住民過去不被提及的傷痕,以及在時代動盪中對自我認同的茫然。
目錄
Toggle黃春明老師曾表示,《戰士,乾杯!》是他過世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並為此寫了散文、劇作、新詩共三種文體!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呢?原來,《戰士,乾杯!》描述魯凱族青年熊一家的四代男性,因政權更迭被迫加入日軍、共軍、國軍,最後犧牲性命的悲傷記憶;而作者黃春明老師在 1973 年實地走訪魯凱族部落後,陸續將所感寫成不同文體,就連近年的小說作品《跟著寶貝兒走》中,也有本作意象,可見老師對此的感受有多深刻!
今年,《戰士,乾杯!》的劇場版即將登台了!曉劇場導演鍾伯淵說,每次與黃春明老師討論時,都能得到老師熱烈又激動的回應,甚至談著談著就演起來了!而這也加深他必須成功搬演的決心,在排練時也謹記老師的提點,思考如何呈現魯凱族本來的樣貌。
在政權壓迫下,社會結構的暴力是無聲的。《戰士,乾杯!》就是要將無聲化為有聲,讓這些悲鳴能夠被人聽到,而不只是被埋沒!導演鍾伯淵提到,過去的國語運動反映本省和外省的衝突,在當權者的政策下,被視為臺灣鄉土派文學家的黃春明老師也被打壓,而這正是一種社會結構的暴力,因此老師也格外重視魯凱族部落的這段歷史。
《戰士,乾杯!》的劇場版將以不同方式詮釋權力壓迫,喚起更多人的意識,例如劇本中有 5 個英靈腳色,他們將戴上繪製著百合花和魯凱族圖騰的面具,以族人觀點發出尖銳的提問:「為什麼我們的子孫去幫別人打仗?」即使觀眾坐在台下,也能感受到巨大的衝擊。此外,每個鬼魂出來時還會像傳統戲曲一樣自報家門,並加入丑角捧哏的效果,以傳統東方元素為作品增加深度。
為了讓創作更完整,導演鍾伯淵也實地探尋屏東,走過部落遷徙的完整軌跡:從舊好茶部落到新好茶部落,再到因八八風災搬遷的禮納里部落。原本的舊好茶至今仍只能靠直升機或徒步才能抵達,不過即使歷經災難,依舊保持完整,這點讓鍾博淵相當震撼。他表示在這趟路途中看見了魯凱族老祖先的智慧,也看見被迫遷徙對部落造成的傷害,讓他帶回許多創作的養分。
看完以上的介紹,相信你也感受無論是原作者黃春明老師,或是曉劇場製作團隊,都十分用心刻畫作品裡的議題,希望讓更多人看見。如果你對這部作品有興趣,不妨到臺中歌劇院現場感受、反思,讓被歷史長河掩蓋的傷痕有機會被看見和治癒!
11/5(六)14:30 – 11/6(六)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劇場
※如果你很喜歡台灣的在地文化,你肯定也會想看看灣聲的全新企劃!傳送門在這:《心中有原鄉,處處有音樂!和灣聲樂團臺灣行腳企劃一起踏上城市嚮樂之旅!》※
廣藝基金會成立的「AQ廣藝誌」,為表演藝術訊息刊登平台,讓展演訊息互動流通。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