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泰山、費亞多、陳銳……集結!2024下半年【古典音樂會】大師齊聚、場場精彩!

本篇字數:3,290 字閱讀時間:5 分鐘

  • Karen Lee 整理撰文

既上次分享【2024秋季演唱會懶人包盤點】後,今天,我們要介紹 2024 下半年【古典音樂會】系列推薦鄧泰山、費亞多、陳銳、加吉耶夫、葛納 、皮耶絲大師齊聚,皆是不能錯過的誠意之作。

理解蕭邦的他和他的學生們——鄧泰山與明日之星音樂會

圖/臺灣藝術教育高校聯盟 臉書粉專

1980 年,鄧泰山獲得了第十屆華沙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是首位奪得此獎項的亞裔鋼琴家。

音樂內斂、禪意與詩意共存的鄧泰山,讓人倍感意外的是,過去的他,在艱困的成長環境成長,經歷越戰、防空洞作為練琴基地等重重考驗。鋼琴對他而言,比起榮譽的加持,不如說是一生的陪伴與慰藉;擅長演奏蕭邦作品的他,曾獲得大前輩、鋼琴家傅聰的稱讚:「世上能真正理解蕭邦語言的沒有幾個人,鄧泰山就是其中之一。

現在的他,不僅是國際知名的鋼琴演奏家,同樣育才無數,著名的學生有第十八屆華沙蕭邦鋼琴大賽獲得首獎的鋼琴家劉曉禹(Bruce Liu)、第一屆盧布爾雅納音樂節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的張凱閔,和第33屆⻄班⽛費羅爾國際鋼琴⽐賽冠軍王紫桐等人。

如果,你已經聽過無數次鄧泰山「個人」的鋼琴獨奏會,那不妨推薦這場由他和學生們「共創」的精彩演出。鄧泰山除了會與學生們四手聯彈之外,這些樂壇的明日之星也會帶來數首精彩的鋼琴獨奏。

純粹與透明能治癒每一個受傷的你——費亞多鋼琴獨奏會

圖/K Art Production臉書粉專

1973 年,他 24 歲,在范克萊本國際鋼琴大賽獲獎,是俄國第一位冠軍獲獎者;2024 年,他 75 歲,就算身體再怎麼疼痛,對舞台渴望依舊,音樂始終是他生活不變的養分。

鋼琴家費亞多(Vladimir Viardo),從小因為外婆開始學鋼琴,老師為「俄羅斯鋼琴學派教父」的瑙莫夫(L. Naumov,師大音樂系教授葉孟儒也是他的學生),兩人之間有著不需言語的好默契。

雖然在 1973 年奪下范克萊本冠軍後,因政治因素(美蘇關係)遭到冷凍十餘年,可是,好聲音永不會遭到埋沒,越經雕琢還會愈發迷人——

費亞多不僅獲得了北德克薩斯大學音樂學院(the North Texas College of Music) 傑出教師(extraordinary coach and teacher)的肯定,也開啟了自己的演奏生涯,與洛林·馬捷爾(Lorin Maazel)、瓦爾特·薩斯坎德(德語:Hans Walter Süsskind)、馬克辛·蕭士塔高維奇 (Maxim Shostakovich)等名指揮合作。

費亞多曾在訪談表示,對他來說,演奏樂器就是一場自我搏鬥的過程,需要極為嚴謹、自律;同時,永遠要用新的視角看待樂譜,因為學習,是每個演奏者一輩子的課題。

只要聽過他的演奏,我們不禁會讚嘆音樂的純粹和透明:究竟那顆顆音符的背後,對音樂要進行多透徹的思索呢?究竟穩健的背後,是用多少嚴謹的自律集結而成?

或許,費亞多對自己對音樂的詮釋是殘酷的,可是他的琴音永遠是溫柔與包容的總和——

細微音色變化和分析的巨大能量——加吉耶夫首度來台鋼琴獨奏會

圖/鵬博藝術 Blooming Arts臉書粉專

20 歲時,鋼琴家加吉耶夫(Alexander Gadjiev)獲得了濱松國際鋼琴大賽首獎;22 歲時,榮獲蒙地卡羅「世界鋼琴名家」比賽獲得首獎。在這之後,他迎來了生涯最重要的國際獎項——2021 年蕭邦鋼琴大賽第二名的肯定,並在 2019-2021 年間獲選為「BBC新一代藝術家」(BBC New Generation Artist)。

父母都是鋼琴老師、因此音樂啟蒙的相當早,九歲時的加吉耶夫,就已和管弦樂團合作;十歲時,舉辦了第一場獨奏會。

鋼琴背後,出生在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的邊境小鎮戈里齊亞 Gorizia 的加吉耶夫,受到中歐文化薰陶,也是一位多國語言者(能說義大利語、斯洛維尼亞語、英語、德語、俄語)。這些養分,皆對他的音樂詮釋產生了助益,能將不同背景的作曲家作品分析到位,細膩地使音色轉換於彈指之間,讓不同個性的音樂家活靈活現。

這一次,【榮耀時刻-加吉耶夫首度來台鋼琴獨奏會】除了帶來其擅長的蕭邦作品,史克里亞賓《第九號鋼琴奏鳴曲:黑彌撒》、貝多芬《降 E 大調英雄主題變奏曲》都在演出曲目內,讓我們穿越在不同時空、國度之中,感受他們音樂中的多彩魅力。

音樂是生活的一部分——陳鋭小提琴獨奏會亞洲巡演

圖/Bach Inspiration 巴哈靈感臉書粉專

曼紐因大賽首獎、伊莉莎白女王大賽金獎得主陳鋭,知名度自然不在話下,演出熱情又真摯、渲染力極強,加上陽光、幽默風趣的談吐,是許多樂迷們的心頭好。

對他來說,音樂或許有些近似每天生活必須的水、陽光、空氣:從四歲至今,小提琴就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也竭盡心力地推行古典音樂,結合時下最夯的直播、短影音等;疫情時間就算沒演出也沒放下音樂,在家裡錄製出全巴哈專輯《Solace》,盼望音樂永遠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這樣的他,對音樂向來秉持著最高的敬意,希望賦予每首作品生命力和全新的表達力。這一次,陳銳再度訪台,與鋼琴家胡里奧.埃利薩爾德(Julio Elizalde)攜手,帶來經典的貝多芬、巴哈、德弗札克等作品,還有自己改編的柯瑞亞《西班牙》,喜歡他的人就不要錯過囉。

讓人永恆眷戀的大師組合——葛納 x 皮耶絲:舒伯特《冬之旅》

圖/Bach Inspiration 巴哈靈感臉書粉專

鋼琴與聲樂的結合,就像夕陽斜斜射入室內,陽光周邊朦朧著金色光暈——是任何季節,都會感到眷戀的恬靜。

作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歌唱家,馬蒂亞斯.葛納(Matthias Goerne)在《費德里奧》、《唐懷瑟》、《莎樂美》等歌劇中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獨唱領域也格外出采,與維也納愛樂樂團、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德勒斯登國家管弦樂團等皆有合作。

對自身要求極高的他,聲音宛如鮮花簇擁的幽暗之池,黑暗與光明並存,又存在著花朵的柔韌與堅強意志,不同曲目都能發覺他新的面貌。

這一次登台,與他攜手的,是曾經在台灣古典樂界曾颳起「皮耶絲旋風」的鋼琴家皮耶絲(Maria João Pires)。

絕美音色又不失跌宕起伏——皮耶絲總是能將現實雕琢成人間瑰麗,琴音洋溢著對生活的熱忱,具有讓人重拾對任何事物熱情的魔力;她也總是真誠親切,更不失洞見之言

雖然一路走來音樂不是她生命的全部,但仍舊是衛星般的存在——我們因為有她,才不至於在錯縱繁雜的人生或關係中失了焦,得以找尋自己存在的期盼和聲音。

這一次,她將與葛納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冬之旅》背後蘊藏的微微憂傷、緊密連結又將如何化為一體?想知道答案的話,千萬不要錯過這場演出。

音音推推
Author: 音音推推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來信:inintomusicpr@gmail.com

音音推推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來信:inintomusicp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