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挫越勇華格納迷弟!熱愛交響曲之你絕對不能錯過他——關於作曲家布魯克納

本篇字數:2,863 字閱讀時間:5 分鐘

2024 年,是他的兩百周年誕辰——他對交響曲情有獨鍾,卻在 42 歲時才完成第一號交響曲;他的創作生涯大多與「大器晚成」、「懷才不遇」等畫上等號,卻從未放棄創作;他的音樂洋溢著虔誠的神聖之音,純淨又不造作,聽完身心舒暢。

越挫越勇x大器晚成的他,總算迎來了自己的光榮時刻!

布魯克納 (Anton Bruckner )出生於奧地利的大家庭,家中世代以小學老師為業,在十二個孩子中排行老大。十一歲時開始正式接受音樂訓練,生活平穩而快樂。不過,這樣美好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兩年後,十三歲的布魯克納為了減輕爸爸過世的經濟負擔,被送往聖弗羅里安(St. Florian)修道院成為聖歌院的成員,也造就了其早期創作的作品大多以小型合唱(miniature choral)、歌曲作品為主。

後來,布魯克納並沒有走上「一戰成名」之路,而是集結著我們平凡的日常——每天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在助理教師、臨時風琴師、音樂老師、市民合唱團指揮等職業中遊走,過得非常忙碌;一直到二十幾歲時,作曲都還是「副業」。

縱使工作忙碌,布魯克納學習的渴望從未減退——這段期間,他跟著音樂理論家西門·賽希特(Simon Sechter) 學習作曲,還接觸到了偶像華格納的音樂,歌劇《唐懷瑟》(Tannhäuser)令他永生難忘,間接影響了日後的創作。

在這之後,布魯克納開啟了管絃樂創作之路,完成了《c 小調第一交響曲》(Symphony No. 1 in C minor),隔年,卻發生了一件事,令他不得不停下腳步……

維也納城市公園的布魯克納。圖/wikipedia

四十二歲那年,由於長期累積的壓力,布魯克納心理狀況墜入谷底,必須進入精神病院療養。

在精神狀況有了些許轉機之後,布魯克納孜孜不倦地創作,怎麼也沒想到,這時候卻遇上了另一個危機——

直到五十三歲那年,布魯克納才在門生不停努力之下,有了維也納愛樂幫忙演出《d 小調第三交響曲》(Symphony No. 3 in D minor)的機會,但他沒想到的是——原本就不情願親自上台指揮的自己,因為指揮能力不足備受歧視,台下的觀眾數量也隨著樂章行進不斷遞減,最後僅剩下 25 個人(十幾歲的馬勒也在場下)……

大器晚成夾雜著懷才不遇,但始終熱愛音樂的布魯克納。圖/wikipedia

降 E 大調第四交響曲》(Symphony No. 4 in E-flat major )總算獲得了巨大成功,後續的作品《F 大調弦樂五重奏》(Quintet in F Major)、《E 大調第七交響曲》(Symphony No. 7 in E Major)收穫諸多好評;五十六歲那年,他取得了「有給薪」的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講師職位,更在六十七歲那年,獲得了維也納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一切總算苦盡甘來!(寫到這裡真的超感動的⸝⸝ʚ̴̶̷̆ ̯ʚ̴̶̷̆⸝⸝)

布魯克納在維也納大學的浮雕。圖/wikipedia

慢板作曲家背後的「交響曲」們!

淺看布魯克納的作品,在嚴格的學術訓練、虔誠的宗教薰陶下,雖然可以在他作品身上看見昔日巴洛克、文藝復興作曲家的影子,然而,細看卻發現他作品在形式、和聲、調性上相當大膽,不僅多聲部創作技巧高超,音色力度的驟變與對比、大量銅管樂器的使用等,都揭示了他的獨創性!

此外,以布魯克納一生首推的代表作——交響曲為例,我們會發現,與偶像華格納華麗的大型編制不同,布魯克納選擇在有限的編制之下、盡全力地表現出他心中磅礡的音響效果,還時常穿插一些優美、安靜的段落,讓我們在時而壯闊、時而優美,時而富有節奏感、時而緩慢的對比下拍手叫好。

這樣的感動也會從第一樂章一路累積到最後一個樂章——使觀眾在充滿震撼的餘韻中,依依不捨又觸動心房。

有趣的是,後世喜愛稱布魯克納為「慢板作曲家」,原因是其音樂散發著沉著的氣質,又不失沉穩的虔誠靈魂。

或許,這出自於他對上帝堅定不移信仰的緣故:那「雄偉的上帝風格」(charged with the grandeur of God),不僅給聽眾驚心動魄、史詩級的享受,更讓我們在陶醉之際,身心靈宛如得到前所未有的滋養與昇華,躁動不安的心總算有了再度平靜的可能。

磅礡 x 靈動,你不能錯過的 TSO 大師系列音樂會!

好消息是,於 5 月 26 號的國家音樂廳的【2024 TSO大師系列】殷巴爾與兒玉桃音樂會,我們就可以現場聽到🌟布魯克納的《降 B 大調第五號交響曲》🌟( Symphony No.5 in B-flat Major, WAB105)!

除此之外,我們也能聽到日本鋼琴演奏家兒玉桃(Momo Kodama)的靈動之聲——她將以成熟又細緻的面貌,呈現莫札特純粹、扣人心弦的代表作《C 大調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21 in C Major, K.467)!

鋼琴家兒玉桃。圖/兒玉桃官方網站

日本女性鋼琴演奏家兒玉桃(Momo Kodama)出生於日本大阪、後在歐洲生活,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法語: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e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是 1991 年德國 ARD 慕尼黑國際音樂大賽(Internationaler Musikwettbewerb der ARD)最年輕的桂冠獲獎者,演奏曲目橫跨古典、浪漫、現代,擅長將不同年代的作品賦予自身對音樂獨有的見解、美麗與詩意。

編輯特別推薦她於 2014 年推出的專輯《鐘聲谷》(La Vallee des Cloches),不僅將武滿徹的《雨樹素描》(Rain Tree Sketch)、奧立佛.梅湘的《園中之鶯》(La fauvette des jardins)演奏的極為生動靈巧,鋼琴與大自然不知不覺中譜成一幅浪漫又點綴著鳥鳴歌聲的立體之畫,一展兒玉桃精湛的音色與音樂性!

🔸🔸《2024 TSO大師系列‧殷巴爾與兒玉桃》演出資訊 🔸🔸

🌟什麼時候聽?2024/5/26 (日) 19:30

🌟哪裡可以聽?國家音樂廳

🌟我想去買票→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736730102634500097

參考資料

  1. muzik air,“【跟著Muzik遊歐洲】來自奧地利小鎮的淳厚天音──布魯克納
  2. classic fm,“Anton Bruckner: A Life
  3. britannica,「Anton Bruckner
  4. 古典音樂台,「布魯克納
  5. 誠品線上,「鐘聲谷
  6. opentix,「【2024 TSO大師系列】殷巴爾與兒玉桃
Karen Lee
Author: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

Karen Lee
❝什麼都忘了不要緊,跟著心裡面的燕子,就不會迷路❞ - 音音有代誌的編輯。正在改變形狀的世界裡試著不要改變太多自己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