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MC╳NTT+青年創作工作室 跨域新秀展現創意實驗力

本篇字數:1,530 字閱讀時間:3 分鐘

臺中國家歌劇院自 2019 年起企劃的「LAB X 青年創作工作室」是為支持國內 30 歲以下、有志投入跨域藝術的創作者所建立的資源整合平台,6 年來,共有 47 位青年創作者,以及 18 位導師加入,今年並再度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合作,以「演算藝術」及「音像藝術」做為創作主題,邀請勞孔團隊(Laokoon),來自柏林與維也納的三位藝術家科西馬.泰拉斯(Cosima Terrasse)、漢斯・布洛克(Hans Block)及莫里茲.里斯維克(Moritz Riesewieck)共同擔任「演算藝術」組的導師;「音像藝術」組則由 Dimension Plus 超維度創意總監蔡宏賢擔任導師, 4 組學員經過導師們為期半年的創作陪伴、專業工作坊及定期討論會議交流後,11 月 22 日分享作品實驗發展的階段性成果,展現新一代創作者的跨域創意能量。

2025 TSMC ╳ NTT+ 青年創作工作室 _「音像組」學員何芯源、何書賢作品《月偏蝕》,透過光影與聲響的變化重塑觀眾對於空間的感知。圖 /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 /李建霖

勞孔團隊致力開發新的戲劇表現形式與模式,探討數位時代中人類與社會概念的轉變與發展。演算藝術組以數據為基礎,楊凱婷的《媽祖訊號》蒐集白沙屯媽祖進香沿途的聲音、影像及數據等資料,轉化為藝術語言,初期以展覽的形式進行敘事,後期加入 1:1 金屬版粉紅超跑神轎裝置,改以展演的形式與觀眾互動,讓觀眾親自感受信仰的流動與力量。由王峻彥創作的《映界》,則透過行為與數據的即時轉譯,建構新媒體於沉浸式體驗中的敘事可能性,以「自我映射」為核心,讓觀者在虛擬場域中直面由自身生成卻經由 AI 詮釋的心象世界。勞孔團隊以豐富的創作經驗,引導學員們爬梳思考脈絡,跳脫框架,發展新的敘事形式。

音像藝術兩組學員此次呈現皆加入現場表演,藉由表演者的引導,帶觀眾融入創作者所建構的世界觀。擁有豐富策展經驗的導師蔡宏賢,著重以觀眾的角度出發審視作品,協助學員看見作品中的盲點,拉近觀眾與作品距離。何芯源、何書賢的作品《月偏蝕》,透過光影與聲響的變化重塑觀眾對於空間的感知,在作品中表演者化身祭司,在裝置間穿梭執行神秘的儀式,演繹現代人對未知技術的依賴與恐懼,展現人與技術之間的互動與拉扯。由李昀儒與雅妮共同發展的《暗場迴圈》,以凝視、鏡頭、展演作為創作的架構,邀請觀眾跟著「派對常客」踏入一場被鏡頭凝視的派對,親身體驗處在一個一舉一動都被監視著的環境,是否還能恣意地狂歡。

2025 TSMC ╳ NTT+ 青年創作工作室 _「音像組」學員李昀儒與雅妮作品《暗場迴圈》,邀請觀眾參加銳舞派對,體驗被監視的環境中,是否還能恣意狂歡。圖 /臺中國家歌劇院,攝影 /李建霖

學員何芯源、何書賢近半年在導師及專業講師不藏私的分享與指導,及實驗創作發展中,他們學習到從不同視角檢視作品,也體會到除了創作者本身,歌劇院提供豐富技術及行政支援也非常重要,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地工作。身為導師的蔡宏賢則表示:「很開心能夠從創作初期陪伴新一代的創作者發展他們的作品,在討論中不斷碰出新的火花,也很高興看見他們對作品未來的想像,並對接下來的發展充滿期待與好奇。」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長期以「青年培育、教育合作、藝文推廣」為核心策略,持續推動社會共好。自 2024 起支持「TSMC╳NTT+ 青年創作工作室」,與歌劇院合作鼓勵青年藝術創作者勇於實驗與創新,發掘創意潛能。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希望藉由此計畫提供實踐理想的舞台,與藝術創作者們一同探索多元藝術發展的未來。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LAB X 青年創作工作室的精神在於鼓勵創作者們勇敢做夢,一路以來,見證他們在歌劇院中勇於發想、盡情實驗各種可能性,今天終於見證了這 4 件作品從創作者的大腦走向現實,期盼未來還能有更多創新的點子加入,讓歌劇院不僅是一座演出場館,更成為孕育跨域人才的實驗場域。」

音音推薦
Author: 音音推薦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音音推薦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