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兩廳院秋天藝術節 「在裂縫中重組我們」探索身分與關係

本篇字數:865 字閱讀時間:1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865 字閱讀時間:1 分鐘
2025 秋天藝術節以「在裂縫中重組我們」為主題,延續過往引領劇場圈話題的聲勢,將於 10 月 17 日至 11 月 30 日演出,連續六週,以七檔節目、共 21 場演出及多場周邊活動,探索身份、語言與關係的流動與重塑。
本屆藝術節以三部臺灣原創作品揭開序幕,展現在地文化能量。金曲歌王桑布伊為藝術節量身打造的《無界的疆域》,融合卑南族傳統歌謠與現代音樂,以全程不插電的純粹形式,透過三大篇章唱出土地與信仰的共鳴; TAI 身體劇場的《最後的隧道》靈感源自太魯閣族瓦旦・督喜的「 100 公里俱樂部」行走經驗,結合神話與當代身體藝術,探索記憶與傳承;《 K 與龐蒂的神秘降靈》由區秀詒與陳侑汝聯手創作,蔡佾玲、周家寬同台飆戲,透過聲光與電影元素,打造降靈儀式般的舞台,探討身份認同與殖民歷史。
四檔國際作品為藝術節注入全球視角。比利時舞蹈家楊.馬騰斯的《再見狗日子》睽違十年重啟,九月於里昂舞蹈雙年展首演後獲法媒盛讚「歷久彌新」,將巡迴多國並於臺北登場;新銳導演馬里奧・貝努西的《仁慈小酒館》以超現實影像與無語言的身體語彙,重構記憶與情感的交錯,壓軸登陸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希臘劇場先鋒尤瑞匹底斯・拉斯卡瑞迪斯的《泰坦》以怪誕風格勾勒文明崩解的宇宙意象,票房秒殺;韓國創作者 Jaha Koo 的《超辛奇小熊軟糖》則以飲食切入,探討文化帝國主義與身分認同,帶來多媒體的時代寓言。
藝術節不僅限於舞台,更透過豐富周邊活動開啟對話空間。節目導讀會由鄭宜農、劇評人汪俊彥與策展團隊對談,鄭宜農以歌曲〈寬寬仔來到祢的面前〉呼應主題,引發共鳴;與《報導者》聯名的「好哲凳 × The Real Story 」Live Podcast 及「好哲凳思辨講座」探討極化時代的對話與認同議題;《眾聲與我們》特展於國家戲劇院 G 樓開展,提出七大社會疑問。與「眠豆腐」合作的「躺著聊」活動,將於 11 月 9 日《再見狗日子》演後,邀請《轉角國際》主編林齊晧與觀眾輕鬆對話,讓藝術融入日常。
2025 秋天藝術節由國家兩廳院主辦,節目於「 OPENTIX 兩廳院文化生活」熱銷中,推出秋天套票 85 折優惠。
※你可能有興趣:《神戶國際大賽首獎首次兩人共享 40週年讓音樂滲透整個城鎮》※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