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新作《關不掉的耳朵》 鄭宗龍首度與國際場館合作

本篇字數:826 字閱讀時間:1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826 字閱讀時間:1 分鐘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宣布 2025 年全新舞作《關不掉的耳朵》創作團隊,集結金馬獎、坎城影展得主杜篤之、法國作曲家艾斯特班・費南德茲( Esteban Fernandez )、視覺藝術家吳耿禎、時裝設計師陳劭彥及雷射藝術家張方禹等跨領域創作者。由國家兩廳院與法國國立鳳凰劇院共同製作,將於 10 月 23 日至 26 日在臺北國家戲劇院首演。
《關不掉的耳朵》以「聽覺」為核心,探索聲音如何影響身體與情緒,轉化為舞者的動作語言。鄭宗龍說:「與視覺不同,耳朵無法主動關閉。聲音是一種無法停止的感官經驗,它持續滲入、引發感受,甚至改變身體的節奏與姿態。」作品以聲音為結構主軸,劇場空間如同電影片場,聲音成為引導舞者動作與觀眾感受的關鍵。
聲音設計由杜篤之及其子杜均堂共同負責,這是父子倆首次合作劇場創作。杜篤之擁有逾半世紀的聲音創作經驗,榮獲十三座金馬獎、坎城技術大獎及國家文藝獎。他表示,此次創作與電影不同,現代舞的抽象畫面為聲音設計帶來新挑戰,需與舞者互動生成「能被身體感知的聲音空間」。
音樂部分由艾斯特班・費南德茲操刀。他自 2020 年起與鄭宗龍結識,今年初來臺駐地創作,與舞者共同探索音樂與身體的互動。他採用即時剪輯與生成音軌的方式,試圖讓音樂在排練場中與舞者的呼吸與動作同步生成。
舞台視覺由吳耿禎設計,打造能與聲音對話的空間結構;張方禹運用雷射光線增添科技感;沈柏宏的燈光設計以光軌勾勒聲音軌跡;陳劭彥的服裝則呼應聲音與身體的關聯。主視覺由何佳興設計,以聲音殞響與身體動態為靈感,融入「花押」概念,象徵聲音與動作在空間中的痕跡。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說:「鄭宗龍總能從臺灣土地出發,找到獨特的身體語彙。此次與法方共製,不只是演出,更是文化對話的橋樑。」法國國立鳳凰劇院總監杜勒葉長期關注鄭宗龍的創作,此次共製延續雙方多年合作基礎,未來盼推廣至更大規模的法國巡演。
※你可能有興趣:《亞洲音樂學子齊聚卓越盃舞台熱情交流 2025EIMOC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隆重登場》※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