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豎琴要手腳並用?解瑄用豎琴彈出你不知道的台灣【金曲獎專題報導 02】

本篇字數:2,860 字閱讀時間:5 分鐘

與豎琴的初遇,竟來自樂器行的推銷?

「豎琴」對於我們來說或許並不陌生,但在 20 年前,別說見到這個樂器了,一般人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當年,解瑄剛剛考進光仁中學音樂班,正好遇到樂器公司開始代理青森豎琴,並到各間音樂班、音樂系去推廣豎琴,除了提供樂器,更額外「附贈」老師。這個巧合,讓當時還沒有決定副修的解瑄認識了這特別的樂器,就這樣,結下了這輩子和豎琴的不解之緣,成為了台灣第一代學豎琴的孩子。

解瑄說,當她第一次踏進琴房、看到豎琴的時候,簡直驚呆了。個子小的她彈了十分鐘就感覺雙手「麻麻的」,面對這個龐然大物,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這項樂器。而聽到解瑄要學豎琴的媽媽,在打聽完價格之後,更是希望她打退堂鼓。「可能是青春期的叛逆吧!」解瑄不管媽媽的反對,堅持要學下去,也幸好學校提供樂器,沒有讓家庭增加額外負擔。

正因為是第一代的階段,當時台灣本土並沒有太多豎琴的資源。解瑄說,從國中的日本老師到後來的法國老師,豎琴老師一直都是外國人,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和老師語言不太通,只能依靠簡單的英文和比手畫腳,老師能給的有限,所以自己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雖然有些「障礙」,卻也因此培養了更加「國際化」的視角,直到後來出國留學,也因為有老師的連結,獲得不少的幫助。

一般人心中的豎琴,大多都是在名畫、貴族的社交中才會出現的樂器。 圖/Wikimedia Commons

想出國留學,得先買張床來運琴?

答案是以上皆非。

要把豎琴帶出國,必須準備專屬的木箱或是鋁箱,這些箱子和重達 40 公斤的豎琴重量相仿,也就是說兩個加起來就有超過 80 公斤,然而航空公司並不是用重量來計算的,因為豎琴的特殊形狀,所以是以體積重量(Dimensional Weight)來計價的,想當然爾,就比單純算重量來得更貴了。

成功到了國外之後,要在四處參加演出、考試、徵選又是另一個大考驗,畢竟豎琴不像小型樂器可以帶著搭火車。後來,解瑄索性買了一台休旅車自己開,不只如此,她還自己「改裝」了車子,在後座放了一張單人床,專門用來放她的豎琴。

好不容易到了旅館,也還不能鬆懈!不能隨便放在車上,得用推車把豎琴推進房間,這樣浩大的工程,常常引得眾人圍觀。就這樣,解瑄開著車載著豎琴在美國各地四處「旅行」,雖然辛苦,但回想起來,全都是珍貴的經歷。

豎琴又高又貴?還是高而不貴?

就和解瑄的媽媽一樣,大多數人想到豎琴,第一個想法就是「很貴」,那到底是貴到什麼程度呢?解瑄說,其實並不是所有豎琴都是難入手的。

首先要知道的是,豎琴並不像提琴,從低階換到高階,需要一直換。它比較像是鋼琴,一台要彈一輩子也是沒有問題的。而豎琴又分為愛爾蘭豎琴和踏板豎琴,愛爾蘭豎琴對於業餘者或是演奏較小的曲目的人來說已非常充足,它的價格大概落在幾萬到十幾萬塊,與其它樂器相比,其實並沒有特別昂貴。不過若是踏板豎琴,價格就比較高了,因為台灣沒有本地的製琴廠,需從國外進口,最基本的也要五、六十萬。另外,豎琴有多達 47 條弦,對弦有概念的你可能會想:那麼多的弦肯定也要不少錢吧!幸好,整套弦買起來雖然要一萬多元,但不容易斷的粗的弦才是比較貴的,一年下來換弦的次數並不多,相較於一套弦就要兩、三千塊的小提琴,算是比較「親民」的了。

在演奏方面,解瑄也提到,其實豎琴跟鋼琴很像,撥下去就有聲音了,入門並不難,且樂譜和鋼琴一樣是大譜表,所以有許多鋼琴曲、流行音樂,用豎琴也都能演奏。而它難的地方其實不在手,而是腳。

腳?你可能會在腦中出現許多問號,解瑄解釋道,踏板豎琴的半音是靠腳的踏板來控制的,從 Do 到 Sol 七個音七個踏板,每個又有升、降、還原三層,總共 21 層的踏板,這才是真的困難之處。

踏板豎琴共有七個踏板,控制七個音的半音變化。 圖/Wikimedia Commons

創立豎琴隊,尋找不同的可能性

目前台灣音樂訓練的系統主要還是音樂班,但音樂班存在人數限制,豎琴常常處於弱勢,為了推廣豎琴,解瑄決定從非音樂班下手。她和其他豎琴老師一起,在非音樂班的學校成立豎琴隊、辦豎琴節,提供樂器、演出機會等資源給學生,讓他們可以從國小,甚至更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不論未來是否走向專業的道路,這段學習的過程都是非常珍貴的。

解瑄提到,小朋友其實都很喜歡上台表演,可以穿著美美的衣服上台,對許多小孩來說都是學習的動力。老師們全力提供支援、家長的支持,都是讓學生可以繼續學習下去的重要因素,透過這些綿延不絕的推進,才能讓豎琴在台灣可以更加受到重視和喜愛。今年原本預計舉辦的夏令營雖然因為疫情而暫停,但相信在解瑄和其他老師的努力下,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人認識豎琴的美。

在今年的卓越國際音樂藝術節帶領學生進行演出的解瑄老師(右3)和石楓鈺老師(右6)。 圖/台灣-卓越盃

機緣下進入 NSO,一待就是 20 年

從一個學生到老師,解瑄另一個重要的身分就是音樂家。

進入國家交響樂團,一待就是 20 年,回想當初報考的契機,解瑄說,「當時因為我的學姐和先生移居美國才有了這個職缺,我人在法國,全世界都在通知我這件事情!」一個樂團通常只會有一個豎琴手,如果錯過了,可能這輩子就沒機會進到這個樂團了,就連解瑄的媽媽也聽說這個職缺,趕快通知女兒。

正好當時解瑄在法國的工作告了一段落,剛好趕上回台灣參加這場考試,成功成為 NSO 的豎琴首席直到現在。

小河之歌,用豎琴訴說的台灣歷史長河

入圍傳藝金曲獎最佳演奏獎的專輯——小河之歌。 圖/NSO國家交響樂團粉絲專頁

這次入圍傳藝金曲獎的專輯《NSO首席之聲──小河之歌》是國家交響樂團提供團內首席們的資源,目的是協助首席們留下美好的樂章。解瑄提到,想做這張專輯其實很久了,很謝謝樂團提供許多「便民服務」,讓她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只需要專注在音樂的製作。

這張《小河之歌》專輯的概念,其實源自解瑄幾年前推出的音樂劇場《河》。

在《河》中,解瑄透過豎琴結合其他音樂,展示台灣的歷史、呈現她在不同時代中的不同風貌。解瑄使用箜篌來改編三味弦的作品,藉此代表日據時代,也演奏西班牙、荷蘭的音樂展現紅毛城的風光等等。

在這場演出的開頭,一個小女孩揹著書包,把一艘紙船放進河流中,這條河流就像台灣的歷史長河,流過不同的世代。而這個小女孩其實就是解瑄的女兒,幾年過去,這個小女孩也長大了,對解瑄來說,這張專輯就像她身為母親對女兒的愛,也是對台灣這個母親的回饋和對話。

而在這次的專輯中,包含了許多不同類型的作品,展現出台灣歷史的多元面貌,透過這張專輯,我們不但可以感受台灣,更能欣賞豎琴的美。專輯入圍金曲獎對於演奏家來說無疑是個極大的鼓勵,解瑄說,希望這次的入圍,能夠讓更多人認識豎琴這項樂器,也可以了解到豎琴更多的可能性。

從解瑄的學生、老師、演奏家的三個角色,可以看到她與豎琴深刻的連結,也希望在她的努力之下,豎琴可以不再讓人感覺如此遙遠,而能漸漸了解它的美。這,應該也是作為一個深愛豎琴的人,最快樂的事情了。

想聽更多關於解瑄的豎琴故事?完整podcast這裡聽:

音音有代誌|珈編
Author: 音音有代誌|珈編

曾任音音有代誌的編輯,從小學音樂後來跑去讀別的科系最後又回到音樂的世界。有一點點奇怪有一點點可愛,是貝多芬、Day6、小提琴家陳銳和金本索里的狂熱粉絲。

音音有代誌|珈編
曾任音音有代誌的編輯,從小學音樂後來跑去讀別的科系最後又回到音樂的世界。有一點點奇怪有一點點可愛,是貝多芬、Day6、小提琴家陳銳和金本索里的狂熱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