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院 10 週年起跑,鋼琴大師劉孟捷以歌劇、賦格主題獨家獻禮

本篇字數:951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關於這篇文章,你覺得?
喜歡0
難過0
驚訝0
有趣0

本篇字數:951 字閱讀時間:2 分鐘
睽違 3 年,國際鋼琴大師劉孟捷重返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獨奏會,為了慶祝歌劇院 10 週年,量身打造 2 場 2 套曲目以饗樂迷:10 月 31 日主題靈感取自歌劇院每年經典歌劇節目,精選來自 7 部歌劇的 9 首改編曲;11 月 2 日以最具「建築性」的賦格為主軸,用音樂上的建築和歌劇院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對話。
劉孟捷從小熱愛歌劇,還為了歌劇去學義大利文!他回憶,念師大附中時副修小提琴,師承時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的陳秋盛,每回排練歌劇時都會帶他去,《蝴蝶夫人》、《杜蘭朵》他幾乎能從頭唱到尾;赴美國費城念書後,更是常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觀賞演出。他說,歌劇薰陶對演奏非常有幫助,「一個鋼琴家不知道怎麼在鋼琴上唱歌,就等於沒有辦法表達,蠻悲慘的。」
劉孟捷說,鋼琴史上改編歌劇的曲子很多,有的完全按照原曲,像這次演奏的《唐懷瑟》序曲,也有根據一個印象,把歌劇中很好聽的旋律結合起來,如葛瑞菲爾德寫的〈維也納之夜〉;另外還安排充滿西班牙風情的《卡門》幻想曲、法雅的西班牙舞曲、葛拉納多斯《哥雅畫冊》選曲等,「將是一場以歌劇歡慶歌劇院 10 週年的音樂會,希望觀眾腦中會立刻浮現非常生動的畫面!」
「疫情期間,我開始養成彈巴哈的習慣,每天 2 到 3 小時。」劉孟捷說,他的鋼琴老師
艾蓮娜.索柯洛夫(Eleanor Sokoloff)是位傳奇人物,到 100 多歲還在教琴,她訓練學生每週彈一首巴哈前奏賦格;多年後這些曲子重新在他腦中發酵,變成一種心靈慰藉、真正的音樂滋潤。
「天文學家研究宇宙起源,數學家用數字解釋生命,演奏賦格可以觀察音符的曲線和層次,看到巴哈在炫技!」劉孟捷說,賦格不限於巴洛克時代,20 世紀的德國作曲家亨德密特,在和聲學上有重大改革,也承接創作賦格的任務,這次會演奏他的第三號鋼琴奏鳴曲,還有美國作曲家巴伯為鋼琴家霍洛維玆寫的鋼琴奏鳴曲等;以賦格呼應歌劇院建築之美,希望能帶來不一樣的聆聽享受。
劉孟捷是美國寇蒂斯音樂院首位華裔教授,指導過郎朗、曾宇謙、王羽佳以及最新出爐獲得今年第 19 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 3 名的王紫桐等音樂家。《芝加哥古典樂評》曾評價劉孟捷有著「完美無瑕,周延且均衡的鋼琴演奏」;2022 年歌劇院「遇見巨人」系列中,他挑戰高難度的 3 場 3 套不同曲目,從李斯特彈到梅湘,展現驚人的琴藝,不少樂迷都隨著音樂感動落淚,敲碗期盼大師再度回歸。
節目/活動資訊
2025 NTT遇見巨人—劉孟捷鋼琴獨奏會
時間:2025/10/31(五)19:30
2025/11/02(日)15: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中劇院
這是音音有代誌的商業合作專屬帳號!想用最有趣的方式,告訴你關於藝文的各種事。 如果你也有藝文資訊想讓我們告訴大家,歡迎將新聞資料寄到這邊:inintomusic@gmail.com
我們將使用Cookies來追蹤並了解您的瀏覽體驗,包括個性化內容與頁面瀏覽追蹤;如按下同意或繼續瀏覽,即表示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本網站使用Cookies的詳細的資訊,請參閱隱私權說明。
發表評論